摘要:非遗是民族智慧与精神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绵延数干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匠人以精湛技艺和坚守精神,让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传承工作,“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发展论坛”于2025年5月17日
非遗是民族智慧与精神的瑰宝,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绵延数干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匠人以精湛技艺和坚守精神,让非遗薪火相传、生生不息。为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与传承工作,“第二届非物质文化遗产创新人才发展论坛”于2025年5月17日-18日在人间天堂 苏州隆重举行。
本届论坛主题设为“紧扣时代传承脉搏 激发非遗创新活力”,旨在探讨新时代如何准确把握时代特点,深挖非遗文化的时代价值,研究与开拓非遗在新时代的新表达,拓展非遗实践方式,增强非遗传承创新实践活力,推动非遗系统性保护,激发非遗传承人,尤其是中青年非遗传承人的创新热情,让非遗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
论坛会现场
此次论坛会由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组委会主办,中国文联办公厅原主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分党组书记罗杨,原文化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专职书记王吉,中宣部原新闻局副局长张文祥等出席开幕仪式。
此外,原广西壮族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最高人民法院咨询委员会委员罗殿龙院长,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参政治部副主任、防化指挥工程学院副政委贾雪阳将军,原中共高州市委书记、市长,广东省文联专职副主席邹继海书记,原东营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岳飞第三十一代嫡孙岳方顺先生为此次论坛大会送来祝福。
中国文联办公厅原主任罗杨出席座谈会并致辞
俗佬正在步入舞台
俗佬上台致辞
俗佬上台接受颁奖
本届论坛首设“非遗传承之路”圆桌沙龙,以“老艺人与新工匠”为议题,搭建起新老非遗传承人的沟通桥梁,形成新老非遗传承人对话机制,携手应对新时代挑战,构建非遗传承的全新格局。
俗佬参与圆桌沙龙
俗佬被授予非遗大使牌匾
俗佬被授予首批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推广基地
18日下午的大型非遗技艺传承创作展示会活动专场,由原文化部直属机关党委常务副书记、社会团体管理办公室主任,中国老年书画研究会专职书记王吉做了精彩的致辞,在组委会的有序组织下,来自全国各地的非遗传承人共同参与了大型非遗技艺传承创作展示会。
创作展示会现场
创作展示会现场
此次论坛汇聚了全国非遗领域人才精英,共商非遗保护、传承与创新之道,探索非遗在新时代背景下的新使命、新趋势与新传播方式。非遗代表们互相交流,互相探讨,让无数弥足珍贵的传统文化被时代所看到、所接受、所喜爱、所传播,为中华文明百花园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本次论坛,我们在思想的交流中触摸到了非遗的温度,在智慧的碰撞中看到了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曙光。让我们以本次论坛为起点,携手凝聚学界、企业与社会各界力量,用创新思维打破传统边界,以现代科技赋能文化传承,将非遗融入当代生活场景。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彩,走向世界舞台!
俗佬接受访谈
俗佬(徐自先),澳门中华紫砂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大湾区紫砂艺术交流中心紫砂馆馆长,珠海自宜斋紫砂馆创办者,工艺美术、紫砂文化研究专家委员会专家。俗佬自幼受到文学艺术、哲学、传统文化滋养,九十年代初来珠海之后,开始了对紫砂壶的收藏和研究。自宜斋紫砂馆,吸引了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台、港、澳地区与国外朋友前来参观、交流。其四次走向国际化的文博展览,用实物系统的介绍紫砂历史文化,属于首创。
在紫砂收藏方面,俗佬几十年来专注于明、清、民国至“紫砂七老"的名家壶,精品壶美不胜收;其中金沙寺僧壶,供春八景和曼生三十八式为世所罕见,三大紫砂泰斗的珍品,绝品令人称奇。
在文化研究方面,俗佬在探索上博览群书,反复求证。对明、清、民国各历史时期的紫砂名人名壶,按其文化价值对其历史定位,作了系统的梳理排列。俗佬对紫砂历史進行文化解读的同时,提出了自己收藏的所思所得的新见解、新建议,并编写了多篇关于紫砂研究成果的文章。
自宜斋对紫砂的展示,独树一帜。比如——按历史时期、家族传承、师徒关系、堂号组合等分门别类,使人一览可知紫砂历史全貌。俗佬注重民间收藏和文化研究,并已取得重大成果。近几年,作为澳门中华紫砂历史文化博物院院长和研究会会长,俗佬的紫砂收藏,已多次为新华社,央视中央媒体所关注并宣传,誉为中国当代收藏名家;在“盛世中华,复兴有您”的活动中,发行了素有“国家名片”之美誉的纪念珍藏邮折,自宜斋文化中心作为中央政府供货商入庫企业而被选中;俗佬本人也被工信部的工艺美术、紫砂文化研究专家委会聘请为专家。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将在自宜斋紫砂收藏的基础上,建立大湾区紫砂交流中心,并将迅速开展工作。个人梦想创办一个独具特色的能够全面体现紫砂历史文化的博物馆。
来源:非遗技艺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