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焙卷出新高度!厦门市烘焙品牌各显神通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5:05 2

摘要:厦门烘焙市场呈现“外来品牌冲击,本土势力转型”的竞争格局。外来品牌泸溪河、鲍师傅等登“鹭”抢占市场,本土品牌安德鲁森、向阳坊则从中央工厂转向前店后厂模式,可斯贝莉则以平价现烤坚守社区市场,还有三味酥屋等新锐品牌崛起,通过低糖糕点和新零售模式突围。此外,在厦门各

“主打新鲜”是社区面包店的立身之本。

DFBAKERY的面包。

近日,海底捞在杭州开设首家面包店,跨界进军烘焙领域,主打平价面包,最便宜的仅售5.8元。

厦门烘焙市场呈现“外来品牌冲击,本土势力转型”的竞争格局。外来品牌泸溪河、鲍师傅等登“鹭”抢占市场,本土品牌安德鲁森、向阳坊则从中央工厂转向前店后厂模式,可斯贝莉则以平价现烤坚守社区市场,还有三味酥屋等新锐品牌崛起,通过低糖糕点和新零售模式突围。此外,在厦门各个社区,大大小小的社区烘焙店也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它们打着“健康、高品质、无添加”的旗号,也赢得了部分消费者的青睐。怎样才能在烘焙这条拥挤的赛道上实现突围,各品牌使出浑身解数。

社区面包店 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与西方饮食习惯不同,面包并非中国人传统菜谱上的主食。然而,近年来,这一局面已发生转变,面包被不少市民纳入三餐的主食之中。比如市民蔡女士,现在她每天早晨都会到楼下的面包坊挑选面包,再搭配上牛奶作为一家人的早餐。市民洪先生也是如此,每天在上班途中,他都会在路边一家面包店驻足选购,开启元气满满的一天。

市民饮食观念的变化,成为商家们眼中的商机。郑昕是DFBAKERY社区面包店品牌创始人,目前在厦门开了7家门店,分布在岛内外。“2018年我们第一家门店开业时,厦门类似的社区面包店只有一两家,近几年来,类似的门店越开越多,目前厦门类似的社区面包店大概有三四十家。”郑昕说,“和其他店相比,社区面包店的主要优势在于食材新鲜。烘焙连锁店一般会在工厂集中制作面包后,再将成品发放到各门店,其间往往需要经历五六个小时的间隔,这样面包就不新鲜了。社区门店就在店内制作面包,面包出炉后马上上架,确保顾客能吃到第一手新鲜面包。”

“我们还能更接近消费群体,针对他们提出的建议对产品进行更新。相较于大型连锁店产品上新所需的流程,社区店的响应更迅速,更能满足客户定制化口味需求。”郑昕说。

品牌连锁店 多方寻求破局之道

七点优焙是一家以生产、销售现烤、现裱烘焙产品为主,集各式休闲饮品为一体的复合式烘焙连锁店。该品牌负责人说:“当前烘焙行业正面临几大新趋势。首先,消费者对健康化与功能性需求日益增强,据门店统计,81%的消费者关注食品安全,65%重视新鲜度。动物奶油、低糖低脂、全谷物以及少添加剂的烘焙产品已经成为主流,同时,具有特定功能性的产品也备受青睐;其次,消费者越来越注重烘焙产品的情绪价值功能和个性化体验;第三,可持续发展与环保也成为行业的焦点。为了应对这些趋势,我们采取了多项对策。在产品创新方面,推出手工现烤面包,使用天然酵母和本地食材,主打平价现烤模式;在营销上,积极运用直播、短视频和社交媒体等方式,强化与消费者的互动;优化供应链,采用冷冻面团技术和冷链物流,以平衡产品的新鲜度与规模化生产。”

该负责人说,为了迎合厦门本地居民的口味,他们还采用本地食材制作馅料,突出地域风味。同时,以厦门地标为设计元素,推出限定款产品,强化本地情怀。

该负责人表示,当前烘焙行业面临同质化竞争以及经营成本压力大的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他们专注于产品差异化,与社区电商合作短保质期产品,避免与其他连锁品牌直接竞争。

烘焙老字号 及时调整迎接冲击

中华老字号黄则和是一家集厦门小吃、早餐、月饼、面包、糕点等中西式烘焙食品生产与经营为一体的知名餐饮连锁企业,自1945年成立以来,已成为许多老厦门人舌尖上的回忆。面对烘焙市场的激烈竞争,最近这家老店也在经营策略上做了调整。

“针对消费者对‘高糖’的顾虑,我们计划推出低糖、代糖产品,并在传统糕点中调整糖度。针对年轻人较为西化的口味偏好,我们也推出过一些西式烘焙。”该品牌负责人黄先生说。

黄先生认为,中式糕点与西式烘焙的消费场景应用有所区别,中式糕点主要用于茶配、伴手礼等场景,而西式烘焙多用做主食。

“黄则和还将产品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计划推出24节气主题产品。此前,我们还联名推出过文创产品,我们选择的联名合作需与传统基因契合。”黄先生说。

目前,黄则和在福建省有大约60家门店。“我们会以线下实体店为基础,重点发力线上渠道,通过线上平台拓展市场,迎接新兴品牌冲击。”黄先生说。

来源:厦门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