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年来前所未有,特朗普强令哈佛大学赶人,中国留学生不能幸免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5:01 3

摘要:2025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式宣布撤销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

2025年5月22日,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式宣布撤销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学者项目"(SEVP)认证,

换句话说,从2025-2026学年开始,哈佛将不再招收任何国际学生,

根据哈佛大学数据,目前该校共有约6800名国际学生,

占学生总数的27%,来自140多个国家和地区,

在这个庞大的国际学生群体中,中国留学生首当其冲。

这场风波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政治博弈?它又将如何改写美国高等教育的命运?

美国之所以能在20世纪崛起为全球超级大国,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开放的人才政策。

从19世纪开始,美国就通过移民方式吸引先进国家的技术人才。

二战后,美国更是通过"回形针行动"秘密引进了超过1600名原纳粹德国的科学家、

工程师和技师,其中包括著名的火箭专家冯·布劳恩。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敞开国门吸收了包括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爱德华·特勒以及核物理学家恩里科·费米在内的2000多名犹太科学家。

正是这些来自世界各地的顶尖人才,奠定了美国在科技、军事和经济领域的全球领导地位。

如今的情况却截然不同,特朗普政府的这一决定,

不仅切断了哈佛大学400年来从未中断的国际化进程,

更象征着美国人才战略的根本性转向,这一转向的深层含义是什么?

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特朗普政府已对美国7所顶尖高校实施了撤销、冻结或审查联邦经费举措,

分别是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布朗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西北大学和康奈尔大学。

另有19所高校已被告知,可能面临联邦经费被砍。

国土安全部长克里斯蒂·诺姆在声明中警告说:"让这成为对全国所有大学和学术机构的警告"。

这句话清楚地表明,哈佛只是一个开始,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早在3月31日,美国联邦教育部、卫生与公共服务部和总务管理局就宣布,

将对哈佛大学近90亿美元的联邦合同及拨款进行审查。

4月14日,哈佛大学拒绝了特朗普政府的整改要求后,政府立即冻结了22亿美元的联邦拨款。

4月21日,哈佛大学在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对特朗普政府发起诉讼。

但问题的核心在于:这场政府与高校的对抗,究竟是为了打击"反犹主义",

还是有着更深层的政治动机?

国际学生每年为哈佛贡献约4亿美元学费,支撑近4000个工作岗位。

这一数字只是冰山一角,根据此前统计数据,2003年度美国接纳了586,323名外国留学生,

他们每年仅在学费和生活方面的花费就给美国经济带来超过110多亿美元的收入。

然而,经济损失只是表面现象。

更为严重的是,美国正在失去其软实力的核心源泉。

国际学生不仅是经济贡献者,更是美国价值观和文化的传播者。

他们回到各自国家后,往往成为连接美国与世界的重要桥梁。

来自瑞典的哈佛大学大四学生利奥·格登表示:"没有国际学生,没法再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哈佛就不再是哈佛了"。

这句话揭示了一个根本问题:美国高等教育的全球声誉和吸引力,正建立在其国际化程度之上。

那么,这种损失会带来怎样的长远影响?

根据学者研究,美国国际学生流动政策历经了从"促进教育文化交流"到"培养外语人才和区域研究专家",

再到"提升经济竞争力",最后到"兼顾国土安全和精英人才培养"的发展阶段。

如今,天平明显向"国土安全"倾斜,这种转向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首先,美国的学术研究能力将受到直接冲击。

根据2022年数据,中国学生是哈佛最大的国际学生群体,有1016人,

其次是来自加拿大、印度、韩国、英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和日本的学生。

这些学生中许多从事前沿科学研究,他们的离开将直接影响美国的科研产出。

其次,全球人才竞争格局正在发生变化。

当美国关闭大门时,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正在张开怀抱。

这种此消彼长的态势,将从根本上改变全球人才流动的方向。

更深层的问题是:这种政策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哈佛大学已在马萨诸塞州联邦地区法院对特朗普政府发起诉讼,

要求政府停止资金冻结,称政府此举是非法的,"超出了政府的权限"。

法院安排的首次出庭辩论日期为7月21日。

曾在奥巴马政府担任国土安全部官员、现任移民倡导组织FWD.us移民政策副总裁的安德里亚·弗洛雷斯对《纽约时报》表示,

"这是史无前例的,国土安全部从未试图通过撤销大学审查系统的访问权限来重塑其学生群体"。

法律专家普遍认为,政府撤销SEVP认证缺乏明确法律依据,可能违反正当程序原则。

即使哈佛最终胜诉,这场风波已经对美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形象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这场博弈的最终结果,将不仅决定哈佛的命运,更将影响美国高等教育的未来走向。

回顾历史,每当一个国家开始排斥外来人才时,往往也是其衰落的开始,

16世纪的西班牙驱逐犹太人和摩尔人,导致其商业和科技实力急剧下降;

20世纪初的俄国排斥知识分子,使得大量人才流失到西方;

纳粹德国的种族政策,最终让美国成为科学研究的新中心。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成为世界科学中心,到60年代得到巩固和发展,

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开放包容的人才政策,如今的政策转向,无疑是在逆转这一历史进程。

国际社会正在密切关注这一事件的发展,对于许多国家而言,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他们既担心自己的学生受到影响,同时也看到了吸引人才的新机会。

总结

哈佛大学与特朗普政府的这场对抗,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教育政策争议,

成为美国国家发展方向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虽然短期内政策的执行面临诸多法律和实际障碍,但这一事件所反映的深层问题值得深思。

历史告诉我们,真正的强国应该有足够的自信和包容,去拥抱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开放与包容,而非封闭与排斥,才是建设真正强大国家的正确道路。

相信时间会证明,只有那些始终坚持开放合作的国家,才能在全球竞争中保持持久的优势和活力。

文编辑:X

哈佛和麻省理工起诉美国政府:驱逐留学生新规踢到了铁板 2020-07-09 17:23·新京报

施压升级!特朗普政府威胁哈佛大学:将失去招收外国学生资格 2025-04-17 14:43·证券时报

特朗普驱逐网课留学生藏着精妙政治算计 2020-07-09 02:36·新京报

来源:靳律法谈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