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记者在中国外运江门高新港(简称“江门高新港”)看到,龙门吊群如钢铁巨臂般精准舞动,一队无人电动集卡有序行进着,精准规避沿途障碍,繁忙而有序的作业现场几乎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
5月19日,记者在中国外运江门高新港(简称“江门高新港”)看到,龙门吊群如钢铁巨臂般精准舞动,一队无人电动集卡有序行进着,精准规避沿途障碍,繁忙而有序的作业现场几乎不见工作人员的身影。
在远程中控室,工龄25年的李岳记轻握形似“游戏手柄”的操纵杆,气定神闲地同时远控着6台龙门吊。“以前爬20多米高的驾驶舱,弯腰俯身在狭小空间里作业,辛苦不说,还很危险,现在盯着屏幕在智能中控室就能轻松把活干了,还更安全了。”这位见证港口变迁的老工人感慨地说。
近年来,中国外运江门高新港紧跟国家持续推进“人工智能+”的步伐,积极推进“AI+物流”的深度融合,全面推动码头管理和服务的自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升级,港口能级大幅提升。
2025年一季度,江门高新港以“开局即冲刺”的姿态,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万标箱,同比增长21%。
作业实现全流程自动化
“滴——”随着一声清脆的提示音响起,货车司机苏师傅驶入江门高新港智能闸口。高清摄像头快速识别车号和集装箱号,AI算法比对运单数据后,仅8秒便自动放行。
“过去闸口排队验放至少要等几分钟,现在眨眼的工夫就进场了。”苏师傅说。
智能闸口的应用减少了人工核对时间,实现集装箱运作数据的全程电子化,为码头和车队带来极大的便利。目前,江门高新港智能闸口识别率高达99.85%,闸口通过率提高了96%。
2024年,中国外运在江门高新港启动L4级自动驾驶电动集卡(简称“无人电动集卡”)项目,首批10辆无人电动集卡已投入运营。
依托5G通信与多传感器融合系统,这些集卡已实现全流程自动化作业:中控室将IPS系统作业舱单的指令同时发送至远控龙门吊和自动驾驶系统终端,由AI自动分配任务,形成智能调度闭环;无人电动集卡装箱后,凭借200米无盲区全域感知系统,一路精准避障并合理规划最优路径驶至目标作业点,大幅提升集卡行驶效率和作业顺畅度。
此外,无人电动集卡使用港区光伏发电,预计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23吨,助力码头向“零碳”目标迈进。
项目通过“智能调度+装备协同+绿色能源”的技术融合,实现了“装卸—运输—堆存”全流程自动化,为智慧港口建设提供低碳示范方案。
这些无人电动集卡与“钢铁吊臂”二者默契配合,RMG技术龙门吊移动运行、吊装集装箱的作业,绝大部分由系统自动控制,仅在吊具运行到离箱顶50厘米的距离时,才切换成人工模式。借助安装在机身和吊具上的高清摄像头,远程“微操”对准锁孔,旋转扭锁,再稳稳吊起……
这种“机器做主,人工点睛”的作业模式,将单箱人效提升了3倍,人工作业环节减少了60%,同时消除了操作司机以往高空作业的风险。
大模型提升服务水平
“小运、小运,帮忙查询CAAU2479859集装箱预计什么时候有装卸作业。”
“根据您提供的信息,小运为您查询到以下答案……”
江门高新港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客户通过中国外运2025年3月上线的“港航AI助手小运”,用手机就能轻松追踪自己货物动态。
上述工作人员介绍,中国外运积极探索AI大模型与自身操作系统的深度融合,依托招商局集团商道大模型+DeepSeek大模型能力,能精准地识别用户复杂的查询意图并给予即时响应,极大地提升了信息查询效率和便捷性。在实际的应用场景中,无论是查询泊位计划、集装箱动态还是装卸船进度,客户只需输入简单的自然语言指令,系统就能快速给出准确答案,并能够7X24小时在线为客户答疑。
在江门高新港单证文件中心,“单证通”大模型正以OCR技术识别提取报关单的关键字段。依托“单证通”大模型多模态技术,江门高新港串联起公司内部的文件中心系统、运控中心系统以及仓库管理系统,实现系统自动识别和校验提单、报关单等单证中的关键信息,大幅降低了人工录入和核验成本,提升物流环节效率。
“AI大脑”为港口安全助力
江门高新港在安全防范领域同样植入“AI大脑”,风险预警实现“秒级响应”。
2024年11月,中国外运运用大模型语义理解技术,在江门高新港落地“安环AI助手”系统,将104份安全生产条例、55份消防规范、252条隐患依据统统收入知识库。操作人员查询设备合规使用规范,只要输入关键词,相关法规、事故案例和操作指南瞬间弹出,风险预警快人一步,彻底改变了传统文档检索模式。
在安全监控方面,江门高新港引入了“科技兴安”智能安防系统,通过AR全景鹰眼、行为分析等技术,实现了港区各作业点的实时动态监控与实时告警,确保港口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
目前,江门高新港已部署了8种AI算法,通过34支高清摄像头,全面掌控码头作业动态,可智能精准识别违章行为并联动16个广播音柱实时播报纠正。
从人员操作规范到设备运行状态,风险预警响应速度大幅提升,江门高新港让安全管理从被动应对变为主动防控,为港口作业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供了坚实保障。
数字化技术在江门高新港的落地,证明传统产业与数字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不是“物理叠加”,而是催生新质生产力的“化学反应”。当龙门吊、集卡等传统设备成为数据采集与智能执行的终端,当集装箱流动转化为算法优化的对象,港口已从单纯的货物中转节点升级为具备智能决策能力的供应链中枢。江门高新港正开启以科技赋能效率提升、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以智能升级服务体验的全新篇章。(全媒记者 张植凡)
来源:中国水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