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黑嘴”该闭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6:02 2

摘要:针对网络“黑嘴”伤企乱象,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启为期2个月的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四类突出问题,分别是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问题、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问题、恶意营销炒作问题和泄密侵权类问题。可以说,每一个突出问题都是企业的痛点。

针对网络“黑嘴”伤企乱象,中央网信办即日起开启为期2个月的专项行动,重点整治四类突出问题,分别是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问题、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问题、恶意营销炒作问题和泄密侵权类问题。可以说,每一个突出问题都是企业的痛点。

企业苦网络“黑嘴”久矣!一家企业的成长往往需要数年甚至数十年的积累,但一条虚假信息的传播,便可能让其声誉一夕崩塌。企业若选择沉默,则谣言愈演愈烈;若诉诸法律,又面临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的困境。这种“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的失衡局面,让不少企业被迫妥协,而“黑嘴”却越发猖獗,形成恶性循环。

网络“黑嘴”不仅直接伤害企业,还破坏、恶化营商环境和舆论环境。试想,一旦“水军”充斥网络,公众对信息的信任度会不断下降,社会监督的正面价值被消解;一旦“交钱删帖”成为潜规则,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便荡然无存。

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互联网等传播渠道,以侮辱、诽谤等方式恶意侵害民营经济组织及其经营者的人格权益。”

最高法此前发布的典型案例显示,某网络自媒体编造虚假信息,侵害民企声誉,最终被判违法,承担侵权责任。还有一些网络“黑嘴”敲诈企业获刑入狱。这些案例都警示,网络“黑嘴”该闭嘴了,以身试法,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网络“黑嘴”背后往往暗藏着黑色利益链——有人靠抹黑企业涨粉变现,有人以“有偿删帖”为业牟利,更有人将负面信息当作要挟企业的筹码。对这种黑色“生意经”,相关部门出手整治,正当其时。

严惩网络“黑嘴”,法治必须亮剑,坚决斩断背后的黑色利益链。譬如,对组织化、产业化的黑产团伙,不仅要追究个人责任,更要深挖幕后金主;对反复违规的账号主体,纳入跨平台“黑名单”,限制其再次入场。只有让每一次违法都付出难以承受的代价,才能遏制“黑嘴”的投机心态。

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守门人”,绝不能以“技术中立”为由推卸责任。平台需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治理。一方面,要通过完善关键词识别、建立企业声誉保护数据库等技术手段,对恶意内容进行前置拦截;另一方面,应与监管部门形成联动,及时共享线索,切断“黑嘴”的传播链条。

营造清朗网络环境,也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破除“吃瓜心态”,需要公众需提升媒介素养,面对耸动标题时多一分质疑,看到极端言论时少一点盲从。此外,行业协会、新闻机构等应发挥监督作用,及时澄清谣言,为企业提供发声渠道。

值得一提的是,打击网络“黑嘴”并非压制正常批评。事实上,批评与抹黑有着本质的、天然的区别。对于客观指正,企业当虚心接纳;对于无端诋毁,则须坚决反击。厘清这一边界,方能避免误伤,让舆论监督回归正常轨道。

加强专项整治,更要构建长效机制,合力构筑清朗网络空间,如此才能让企业在更加公平、清朗的网络环境中轻装前行。(陈广江)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