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战略转型的先锋,金标大众凭借“中国速度+德系品质”的双轮驱动,以安全为底层逻辑,以智能为突破口,成功跻身驾驶辅助领域第一梯队。
在智能化浪潮席卷全球汽车产业的今天,高级驾驶辅助系统(ADAS)已成为衡量车企技术实力的核心标尺。
作为大众汽车集团在中国市场战略转型的先锋,金标大众凭借“中国速度+德系品质”的双轮驱动,以安全为底层逻辑,以智能为突破口,成功跻身驾驶辅助领域第一梯队。
其技术布局、产品落地与行业影响力,不仅重塑了合资品牌的智能化形象,更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提供了中国样本。
从“拿来主义”到“中国定制”
面对中国复杂多变的道路场景与用户需求,金标大众摒弃传统合资品牌的“技术移植”模式,转而构建深度本土化研发体系。
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金标大众向市场推出了首款量产车,并在渠道和品牌建设方面稳步推进。按照既定的规划,金标大众将在未来两年逐步完善产品线。其中,在上海车展上亮相的概念车ID. EVO代表了金标大众未来产品进化的方向。
作为融合德系工艺与中国智能的“新物种”,金标大众为ID.EVO配备了全新的操作系统和 UNYX 人机界面。全新的AI智能助手功能强大,不仅能听懂你说的话,还支持 “可见即可说”。你只要用手指着屏幕上某个功能,它就能明白你的意思,交互体验进入全新境界。
此外,新车还打造了移动第二客厅,悬浮式中央扶手、隐藏式出风口营造极简科技氛围,配备专业按摩功能的 “女王座椅” 搭配车载冰箱与氛围灯,让出行成为惬意享受。后排磁吸接口支持 iPad 秒变娱乐屏,全新 UNYX 人机界面与大尺寸信息娱乐屏带来影院级体验,可定制形象的 3D Avatar 智能助手通过大语言模型实现沉浸式交互,堪称 “旅程中的全能管家”。
打破合资品牌“高配专属”惯例
当前,汽车市场从“增量争夺”转向“存量厮杀”,同质化已成为许多车企的桎梏,尤其是在价格战下,消费者在电动化、智能化浪潮中愈发挑剔,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唯有差异化才能在竞争中取胜。
打破同质化,唯有用技术突破实现,最终还是需通过产品落地验证。金标大众以ID. EVO概念车为技术载体,展现其高级驾驶辅助系统的量产化能力。
在辅助驾驶成为车型核心卖点的今天,金标大众选择了一条更高效的技术路线——与本土科技企业深度合作,搭载行业领先的纯视觉无图L2++级高级辅助驾驶系统,这套纯视觉无图方案绝非简单的技术移植。
大众工程师团队针对中国复杂路况进行了强化训练,其端到端大模型拥有“车位到车位”高级驾驶辅助能力,为用户打造全场景、全旅程智能体验。也就是说,当下智能驾驶辅助第一梯队能做到的,ID.EVO同样能做到。
在技术落地策略上,金标大众更是展现出传统巨头的战略定力。相较于部分车企将高级驾驶辅助作为顶配车型的溢价筹码,大众选择将高级辅助驾驶定义为全系进化的基础设施。金标大众这种“安全平权”理念,使其在ID.与众车型上实现“入门即高配”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打破合资品牌“高配专属”的惯例。
金标大众的智能化攻势才刚开始
金标大众的智能化转型,正悄然重塑行业格局。其与小鹏汽车合作开发的CEA电子电气架构,以及基于合肥智能网联基地构建的本土化生态,形成“研发-生产-验证”的完整闭环。这种开放合作模式,既保留大众严苛的制造标准,又吸纳中国科技企业的创新活力,使金标大众成为合资品牌中体系支撑力最强的新能源品牌。
金标大众将“安全平权”作为技术普惠的核心准则。如今的金标大众,继承了大众汽车严苛的检验规格和远超国标的安全标准,来确保安全。未来ID. EVO的量产版车型毫无疑问会延续大众德国品质标准,包括量产前需要经过的耐久测试、安全试验、碰撞测试,车身扭转刚度等测试。
同时通过合肥智能网联电动汽车中心的产业链布局,大众不仅实现纯视觉方案的规模化降本,更将德系制造标准注入本土化研发体系。这种“德国工艺+中国速度”的融合模式,实质上是将智能化竞争从技术参数层面,提升至体系能力较量的维度。
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金标大众的智能化攻势才刚刚开始。
按照规划,其将于2026年推出三款全新车型,涵盖轿车与SUV领域,持续丰富产品矩阵。更值得期待的是,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的量产经验,将为L3级驾驶研发奠定基础。随着大众汽车集团在合肥投入3000名研发人员、缩短30%研发周期,金标大众的“中国速度”或将进一步加速。
在这场智能化决赛中,金标大众已证明:合资品牌无需在“德系品质”与“中国速度”间二选一。通过深度本土化、技术融合与安全坚守,其不仅跻身智能驾驶辅助第一梯队,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在中国,为中国”的战略真谛。当汽车产业从“功能竞争”转向“体验竞争”,金标大众的实践,或许正是通往未来的正确答案。
(本文由文武车道新媒体工作室原创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武车道,本文作者:清风,个人观点,仅供参考,部分图文源自网络,如有错误请联系删除。)
来源:文武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