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涉企执法不是“一阵风”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16:42 2

摘要: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该罚不罚、“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违反执法规范要求的行为……5月22日,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

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问题,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行为,执法标准不一致、要求不统一、加重企业负担的行为,滥用职权、徇私枉法、该罚不罚、“吃拿卡要”、粗暴执法等违反执法规范要求的行为……5月22日,司法部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规范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聚焦上述四类企业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重点纠治,取得初步成果,同时也坦言“与企业和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

涉企执法的一些突出问题得到纠治,企业可以松下一口气。大家同样关心,专项行动过后,问题会不会反弹?或者说,如何建立长效机制,避免规范涉企执法“一阵风”?

这样的担心并不多余。一方面,一些问题具有复杂性、顽固性,比如乱罚款、趋利性执法背后的利益动机、制度不完善,需要从根上对症下药。另一方面,当前涉企行政执法当中还是存在着粗暴执法、任性执法和机械执法等问题。这里有很多是由人的原因导致的。强化对执法人员的管理、培训和监督,提高执法人员能力和素质,也是一项长期工程。

建立规范涉企执法长效机制,有三个发力点。

一是完善制度,制度是管根本、管长远的。食品药品、安全生产、城市管理、交通运输等行政执法事项多、工作量大、行政裁量权基准幅度比较大的领域,也是容易引发问题的领域,需要针对执法突出问题,制定具体规则,从根本上加以解决。以备受关注的违规异地执法为例,诸如个别地区公安机关违法违规异地抓捕,以“办案”为名行“创收”之实,既有司法问题,也有行政问题。特别是随着新业态的出现,企业的生产、经营、运输、销售会涉及不同地方,行政检查和行政处罚也会涉及异地执行问题。建立健全行政检查异地协助机制等,方能从源头筛除不合规异地执法。

二是管住人,提高执法人员能力和素质对提升执法水平具有关键作用。“每年都要接受上百次检查”类似荒唐事背后,有的是执法人员“查了就免责、不查就追责”的“卸责式”错误观念在作祟,有的是执法部门各自为政,只图自己省事。无论是缺乏服务意识,还是能力不济,都不该由企业来买单。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多地清理了不符合行政执法条件的人员,各地向纪检监察机关移送线索1140条,处理相关人员1068人。严把入口关、能力关、素质关、责任关,利于解决因执法人员政策理解不到位、能力和水平不足而导致的执法乱象。

三是充分运用数字技术,实现企业减负与执法增效双赢。同步发布的8个执法监督典型案例中,就有2起数字赋能规范涉企检查的例子,其中一起还是运用AI得到的“检查扰企”线索。司法部有关负责人还提到,专项行动强化数字赋能,开发建设涉企行政执法专项行动的工作平台,实时统一汇总问题线索,自动分送至相应地区和部门,“实时统计分析全国工作情况,及时提示预警,比如将罚没收入同比增长超过20%的设为预警值,要求相关地方说明情况,再采取相应的举措”。引入数字技术的做法,不仅能减轻基层负担、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破解人情掣肘,强化行政执法监督刚性。

今年5月20日起施行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明确规定,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处理机制、涉企行政执法诉求沟通机制,加强对行政执法活动的监督。随着此次专项行动的开展以及今后进一步规范涉企执法,将促进实现良法善治,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安心经营、放心发展。(维辰)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