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夏风催麦浪,沃野织锦章。5月21日,在四川省彭州市广袤麦田里,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粮安中国 鼎粮筑基——百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提单产服务带农户行动”正式启动。随着金灿灿的麦穗被收入粮仓
夏风催麦浪,沃野织锦章。5月21日,在四川省彭州市广袤麦田里,由中国农业电影电视中心、中国农业生产资料集团有限公司、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粮安中国 鼎粮筑基——百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提单产服务带农户行动”正式启动。随着金灿灿的麦穗被收入粮仓,一场以科技赋能粮食单产提升的“丰收实践”拉开全国序幕。
田埂上的“科技答卷”:测产数据见证创新力量
作为成都平原“核心粮仓”,彭州的麦田里涌动着现代农业的活力。在测产现场,2台收割机穿梭金黄麦浪,农技专家团队严格按照“丈量地块—机械化收割—精准称重—水分检测—产量核算”标准化流程操作。最终数据振奋人心:使用中农鼎粮柱®方案的地块亩产达1097.6斤,较对照田块增产135.2斤,增幅14.0%,按当前市场价测算,亩均增收超162元。
“茎秆粗壮、穗长粒饱,全程没见赤霉病、白粉病!”种植大户刘港捧着颗粒饱满的麦穗感慨,“以前靠经验种地,现在有‘鼎粮柱’当‘顶梁柱’,增产增收心里更有底!”这一评价,折射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生动实践。
麦田里的“丰收密码”:技术创新护航丰收路
在测产启动仪式上,彭州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周先林指出,彭州深入落实农业农村部“百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率先提单产”部署,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为抓手,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支撑,深化“良种+良法+良机”协同推广,推动更多优质农资与先进技术落地,让“藏粮于技”在田埂间结出更多硕果。
中农立华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下属企业,始终将保障粮食安全放在首要地位。中农立华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黄柏集在致辞中表示,公司通过发挥技术、产品、渠道和人才等方面优势,每年开展技术服务超 2600 万亩次,线上线下培训超1万场次,受益农户达800万人次,将“藏粮于技”战略落实到田间地头,为推动粮油单产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农鼎粮柱®是中农立华推出的由杀菌剂和植物营养调节剂组成的作物健康解决方案,通过“防病壮苗—抗逆提质—增产减损”全周期管理,可显著提升粮食产量和品质,中农立华产品经理魏涛涛表示,中农鼎粮柱®上市三年多来,已在全国推广超850万亩次。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原首席专家、中国农药发展与应用协会副会长王凤乐对中农立华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单产提升方面所做出的贡献给予了充分肯定。他表示,中农鼎粮柱®小麦田达到14.0%的增产比例,充分证明了科技投入对于现代农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强调,要借助“百万主体率先提单产带农户在行动”进一步扩大在中农鼎粮柱®全国范围的应用,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现代化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田野上的“丰收宣言”:让科技成果惠及千万农户
测产现场,6位种植大户代表用亲身经历“点赞”:中农鼎粮柱®方案不仅有效防治了病虫害,还显著提升了小麦的产量与品质,成为让农户朋友的丰收“定心丸”!
彭州市供销合作社联合社主任黄念表示,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产量验证,更是一次“科技种田”的生动示范,将带动更多新型经营主体“学技术、用良法、提单产”。
据悉,2025年中农立华将聚焦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在全国核心产区开展测产直播,推动中农鼎粮柱®方案迭代升级。“我们要让丰收看得见、技术学得会、成果用得上。”中农立华立华立华为农社负责人孙晓表示,中农立华正通过“企业牵头、主体带动、农户参与”的协同模式,构建“提单产—保粮安—促振兴”的长效机制。
大国粮仓的“时代担当”:把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从成都平原到黄淮粮仓,从测产现场到直播屏幕,超350万人次通过“云端”直播见证丰收。这不仅是一场农业科技的“成果展”,更是一次粮食安全的“总动员”。
正如活动现场飘扬的标语所示:“中农鼎粮柱,丰收靠得住!”随着测产首战告捷,中农鼎粮柱®的“丰收足迹”将迈向安徽、河南、山东等粮食主产区。在希望的田野上,“百万主体提单产”的行动正汇聚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强大合力,让中国粮的“科技含量”更足,让丰收的金色答卷更靓。
来源:乡村振兴TV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