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5G消息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广西天气5G消息服务号为例,探讨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5G消息能够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和互动功能,提升气象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终端支持覆盖率低、服务体验竞争力不足以及运营商互联互通问题仍是
来源信息:气象研究与应用 . 2025 ,46 (01)
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探讨——以广西天气5G消息服务号为例
粟华林1潘丽娜2周能2刘松2李有华3张杰玲4
1.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技术装备中心 2.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 3.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信息中心 4.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西分公司
摘要
基于5G消息技术特点和发展现状,以广西天气5G消息服务号为例,探讨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场景及面临的挑战。研究表明,5G消息能够通过丰富的多媒体形式和互动功能,提升气象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用户体验。终端支持覆盖率低、服务体验竞争力不足以及运营商互联互通问题仍是制约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大规模应用的主要瓶颈。推动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应用的三方面建议:(1)通过高品质气象信息内容策划,实现分众化传播。(2)聚焦智慧化气象服务产品生成,提供“伴随式”气象参考。(3)坚持融入式发展理念,推动气象服务与5G消息产业链的深度融合。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广大公众对气象服务信息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便捷化的特点。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年)》明确提出,要优化人民美好生活气象服务供给【1】,发展智慧气象,稳步提升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广西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分析报告显示,2022-2024年公众获取气象服务信息的方式排名前2位是手机自带天气预报、手机短信,其中手机短信的使用率占比接近或超过70%,2024年达到 76.05%【2】。因此,手机短信仍然是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主要方式之一。然而,随着新媒体传播技术蓬勃发展,4G、5G通信技术兴起,公众获取气象信息的途径越来越方便、快捷、多样化,传统气象短信受字数和表现形式限制,服务内容单一、以文字为主且缺乏交互,对气象短信用户的黏性产生较大冲击。将气象信息与5G消息等。
新消息业务有机融合,推动气象服务向智慧化、个性化、定制式转变,对气象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大坤、陈天罡等【3-4】研究认为《5G消息白皮书》发布以来,5G消息的概念:技术路线已成熟定型,正处在加速发展的关键窗口期;付国强等【5】对我国5G消息推进情况进行研究,结合5G消息商业模式特点提出相关建议;王晓江等【6】研究从2G气象短信到5G消息气象服务的进程转变;张毅等【7】以5G消息在广东公众气象服务的应用实践为例,提出5G天气消息与智慧气象服务的逻辑关系以及5G天气消息场景化服务的概念模型。本文基于广西天气5G消息服务号应用情况,探讨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建议对策,为推动传统手机气象短信服务向5G消息转型升级,加快推进气象社会服务现代化提供参考思路。
1
5G消息技术概述
1.1 5G 消息的定义
5G消息是指利用终端原生短信人口实现的多媒体互动消息,和微信小程序/APP相比,具有无需安装、高可达和广覆盖等特点【3】。5G消息是传统短彩信业务的升级和颠覆性蜕变,支持文本(2000字)图片(2M)音频(5M)视频(10M)位置、联系人等丰富的媒体格式【4】,它可以融合消息、状态栏位置服务等通信服务,通过各种功能接口,在短信界面上实现App的各类应用,提供更丰富的多媒体业务,给予企业、商家和客户全新的互动体验。
1.2 5G消息与传统短信的技术对比
运营商移动通信技术经历不断升级迭代的历程【6】(表1),对比传统手机短信,5G消息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消息能力丰富。5G消息支持多种媒体形式,包括文本、图片、音视频等富媒体消息形态。二是用户使用便捷。5G消息基于GSMA RCS UP标准,以智能手机上的原生短信为入口,手机号码即用户ID,用户不需下载任何应用程序。三是5G消息的响应速度、清晰度高,具有高宽带、低时延、速度快等特点。。
1.3 5G消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现状
2020年4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联合发布《5G消息白皮书》首次在国内正式提出“5G消息”概念【4】。2021年11月,中国移动与中国联通先后宣布 5G 消息试商用。2022年1月25日,中国电信宣布 5G 消息正式商用。至此,5G消息正式成为运营商的一项业务推向市场【4】。
目前我国5G消息相关标准项目研究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的多个工作组和行业组织内共同开展,主要内容与方向包括总体要求、业务功能要求、终端要求、支撑保障、安全合规和行业应用等方面,基础通用类标准已基本完善 【3】.
5G消息应用方面,目前在以下领域应用比较活跃 【3】 。在金融领域,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中国移动共同完成的基于5G消息的数字人民币钱包于2021年10月正式上线,成为第一家在5G消息中应用数字人民币的运营机构。2022年5月,中国农业银行北京分行率先实现国内银行业商用5G消息的规模下发,加速银行业5G消息商用规模化进程。在公共服务领领域,2022年5月,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与湖北移动推出“5G湖北天气”消息号,向84万名湖北移动 5G手机终端用户发布“升级版”气象信息;2022 年5月,大江网站联合江西省自然资源厅、气象局,通过阅信、5G消息,向全省发送江西省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报信息,触达全省各地群众超6000万人次。中国移动总结 5G消息防疫服务成绩时公布数据显示:5G消息防疫服务已覆盖31省份317个地市,超4万家政府组织机构、街道社区等网格单位,惠及用户 1.34 亿户,下发防疫相关消息近 10 亿条 【8】。
综上所述,5G消息打造一站式的全新信息服务入口。同时,5G消息促进通信行业与垂直行业融合,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行业用户,都可以得到新的消息服务体验【5】。在运营商消息服务趋于饱和的今天,5G消息的落地是电信市场发展的新动能,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5G消息应用发展存在的问题:一是终端支持覆盖率不高。5G消息发展的核心瓶颈在于终端的覆盖量,终端厂家在短信时代通过将原来的文本短信进行“卡片化+底部菜单”改变,获得了一定的增值收入。由于5G消息与终端自身的轻量级应用、IP短信等存在竞争关系,导致终端制造企业对于5G消息发展热情不高。目前市面上支持5G 消息的终端严重不足,因此其市场渗透率尚不足以支持5G消息规模化发展【7】。
二是服务体验竞争力不强。5G消息是一种互联网化的产品,目前5G消息业务在C2C方面只是在客户多媒体技术感知层面,达到了微信的体验程度,但在应用产品心理满足层面,还没有能与微信抗衡的产品。在 A2A方面,Chatbot的交互方式,与APP自主使用方式还没有明显的替代性 【8】。
三是三大运营商互联互通不够。目前运营商对 5G 消息业务的运营网际壁垒无法打破,三网之间各自为战。在操作端,三家运营商分别有自己的平台或合作伙伴,操作标准和范式不统一。在发送端,三家运营商只能面向自己的用户,如此“内循环”式的发展模式,也常常让合作伙伴陷人被动,如果这种局面不能打破,将极大影响用户体验和业态发展 【9】。
2
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场景
2.1 5G消息应用场景分类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5G消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P2P(Person to Person)消息,是个人用户与个人用户之间交互的消息,包括点对点消息,群发消息和群聊消息;另一类是MAAP(Message as a Plat-form)消息,它通过构建“RCS+Platform+Chatbot”方式,以智能对话系统为核心,应用于客服、营销、企业信息服务等多场景,它以文本、语音和多媒体的产品形式,辅助或替代人工对话,为企业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一般分闲聊型、咨询型、任务型三个类型。
针对这两大类别,5G消息可以分为两大应用场景:P2P场景和MAAP场景。P2P场景下,5G消息支持多种媒体格式,这些功能与现在使用的互联网社交 APP(微信、QQ等)差异不大。MAAP场景下,5G消息为行业客户和个人客户之间提供消息的交互能力,建立新的沟通通道。P2P场景是现有短彩信应用的升级,是电信运营商的传统业务范围。MAAP场景是电信运营商在消息应用领域打破CT和TT界限,发挥电信运营商的优势,进行业务拓展的创新领域范围【8】。
2.2 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经调研,目前已经开展5G气象消息建设的省(区)市主要有浙江、湖北、广东、四川、重庆等。浙江省气象局于2020年9月1日上线试运行5G气象消息产品,名称为“5G天气罗盘”。2021年3月15日,全国首个基于Chatbot的5G天气消息服务号“广东天气”正式上线,将广东天气的双微小程序 APP、电视等渠道的资源整合起来,用户只要在Chatbot的对话搜索中,就可以享受各种富媒体形式的气象信息服务。
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联合广西移动公司完成5G消息基础支撑平台建设,该平台具备5G消息模板制作和发送、Chatbot机器人管理、视频短信收发管理等功能。基于该平台,广西壮族自治区气象服务中心开发“广西天气”5G消息服务号,内容包括首页默认图片、文字,现在天气、未来天气、天气预警默认按钮,3 级菜单栏以及 Chatbot机器人服务策略、5G消息模板等。
以重大气象服务台风应急响应期间的服务为例,广西天气5G消息服务号向用户发送的内容包括台风路径图、雨量图、台风预警信号内容及防御指南等。用户直接在手机短信人口,即可以浏览图文、音视频形式的气象信息,还可通过手机短信输人框,输人“降雨”等词语,获得基于 Chatbot的互动式气象信息服务。
3
5 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建议对策
公众气象服务属于5G行业消息范畴,结合5G消息行业发展态势【10】,建议未来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
(1)需求导向,提升气象服务的智慧化和精细化水平。
定期面向公众开展手机端气象服务需求调研,针对公众关注热点,打造基于移动端的气象服务产品中台,加强智能网格预报预测、实况业务等精细化产品在手机移动端的转化应用,提高产品生产能力,为公众提供分众化、精细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如,除了提供传统的天气预报预警信息,还可推出“上下学天气”“上下班天气”“差旅沿途天气”“生活服务指数”等个性化服务。此外,还要不断打场景化的气象服务产品,实现基于位置的精细化气象服务,如,“气象+生活”“气象+防灾”[、“智能管家”等场景服务。此外,综合应用运营商通信全量用户深度洞察能力平台,通过“用户画像”技术,分析目前手机短信用户对气象信息的个性化、特色化、差异化需求,开展精准气象信息主动推送、定制化提示等服务,进一步提升用户对气象信息的获得感、满足感。
(2)系统谋划,积极推进与基础电信运营商的长期合作
按照近期目标、远景规划,有序推动气象行业与5G消息的融合发展,最终实现把5G消息打造成一站式智慧气象服务的门户人口,实现更多应用场景、资源在此人口的打通聚合。短期内,与运营商联合研究,将现有手机气象短信业务转换升级为5G行业消息,并向运营商争取差异化的保障策略,为5G气象消息的端口速率和分级分类审批提供支撑。针对终端机型覆盖率不高的问题,为用户提供分阶段推广、多形态结合、全终端覆盖的递进式服务。从长远看,调研基础电信运营商5G行业消息标杆案例的应用推广情况,探讨研究气象行业5G消息应用场景模式,推动打开5G消息产业长期合作共赢新局面[12]
(3)开放合作,为天气高影响行业部门提供气象服务保障
面向天气高影响相关的行业用户,协助企业为客户提供定制化、个性化增值气象服务产品。比如,面向保险、旅游、交通、物流、农业、海洋、电力、水文等与气象紧密相关的行业用户,充分应用5G消息具有的丰富消息形态,为行业提供更加精细化、互动式的气象服务和技术支撑,着眼推动“气象+行业”赋能,产生“1+1>2”的效果。同时,应用5G消息具备的链接、引流功能,实现既能让个人客户通过5G行业消息获得更加便捷的服务体验,又可实现行业用户导人其他多种行业应用,产生用户黏性和流量吸引,进而产生更大的边际外延效应,为行业气象服务提供新方式1,进而达到基于行业的5G气象消息服务的效益提升。
4
结论
通过对5G消息的技术特点、行业发展与存在问题、应用方式等的综合分析,以“广西天气"5G消息服务号业务应用场景为例,探讨5G消息在气象服务中的应用。并提出3个建议对策:一是通过高品质气象信息内容策划,实现气象服务分众化、有针对性的传播。二是聚焦智慧化气象服务产品生成,为公众日常生活出行提供“伴随式”气象参考。三是坚持融人式行业发展理念,充分结合基础电信运营商在 5G消息等新通信技术的产业生态建设,营造'合作共赢”新局面。
来源:海武说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