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诗人李建庄佳作《我家的“古董”》主播:天意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16:45 2

摘要:两轮木板拉车是我年轻时最常用的运输工具,拉土、拉粪、拉庄稼,经常用到它,若是拉麦子的话,先把车板上泥土去掉扫干净,然后,放上所用的大塑料空袋子和一两条粗麻绳,若是忘了带绳,走到半路上,装满成车的麦袋子容易掉下来,(那时乡下土路坑凹不平)一旦滑落地上,麻烦就大了

我家的“古董”

文/新村

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四季交替更新,三转一响已成为我家现有的“古董”。

两轮木板拉车是我年轻时最常用的运输工具,拉土、拉粪、拉庄稼,经常用到它,若是拉麦子的话,先把车板上泥土去掉扫干净,然后,放上所用的大塑料空袋子和一两条粗麻绳,若是忘了带绳,走到半路上,装满成车的麦袋子容易掉下来,(那时乡下土路坑凹不平)一旦滑落地上,麻烦就大了,天热气温高,加上百十斤重的麦袋子,一个人再往架子车上搬放,需要费好大的力气,万一麦袋口开了,麦籽散落一地更不好收拾。

记得有一年,我在往家装好一大拉车连穗带杆的麦子,路过一个土坡时,不小心,一车子麦全翻在路边,我哭笑不得,还怕影响他人走路,不顾三七二十一,随机装好,来不及心疼地上掉穗麦,赶紧拉车前往赛场,可还沒到地方,由于车绳松了,一大车子麦子,多半偏落掉地,过路人都看笑话,说我不是干活的料,沒办法,只好拉着仅剩少半车麦子先倒在土地场上,再返回来装掉在路上的那些带穗麦杆。

曾记得有一年暮春之际,我独自步行拉着架车去逍遥南大沙河拉沙子,当装满一车沙子返回时,路过一座东西方向河堤大土坡,空车能上去,重车根本上不去,我只好等过路好心人推车帮忙,后来,为了能多挣点钱,我又用拉车往返七八十里,给城西十里店酒厂送红薯干,一天下来,累得气喘吁吁,浑身是汗,只得到两元五角辛苦费。

说起自行车,更对我用处不小,只因过去家境十分贫穷,到二十岁(当了民师)利用双休日,借本村一位老同学的凤凰(半旧自行车)学骑车,再后来,用积攒几年的工资(每月五元钱),托人在县城买了一辆七成新的永久牌自行车,这样以来,它解决了我行远路的困难。

弟弟患有精神,几次到禹县褚合铺神经医院治疗,那时有父亲陪同照管,我半月左右,就骑自行车给他们送米送面,可最终沒有治好,最后他深夜出走外地溺水身亡。

自行车不仅节省了我走路时间,也为我增加一份家庭收入出了力。

当民师那时间,家庭经济拮据,再加上二老身体都不太好,为多给家庭增加一些额外收入,我利用寒暑假,双休日,买了一个黄色帆布包和一个浅红色大编织袋,不顾寒冷和炎热,到周口荷花市场批来小百货东西,回来骑着自行车,到附近十里八乡集市上去卖,有时赶不上集会时间,就骑车到乡下一个村一个村的大吆喝着去卖,回想起来,确实吃苦,有时候过了日中午,还舍不得花一角钱买个烧饼充饥,可以说二分硬币在布兜里装好长时间还舍不得花,因为一分钱会难倒英雄汉哪!

到了我成家立业之时,我又找人在县城买一台蜜蜂牌缝纫机,接下来,为减轻老伴日常家务琐事负担,我力争当一名模范丈夫,洗衣做饭不用说,在缝制衣服这方面也是个小聪明,所以,充分发挥自己优点,用缝纫机,学做衣裳,在缝纫机上做鞋垫可比手针线的方便多了,只所以,缝补衣服,做被罩,做床单,做窗帘,更是手到勤来,简单方便(以前背心、单衣、短裤长裤都是自己做)去年夏天,我还不断穿着早年自己做的半截袖白衬衣呢!

提起收音机,在上世纪五六年代,黑白电视少,彩电、平板电脑更不用提,为了听歌听戏,我用几块钱买了一部黄河牌收音机,每当闲暇时,打开开关,手选播音频道,听新闻,听趣事,尤其是当我在河南人民广播电台(从收音机上)听到自己写的《小雷锋李红凯》的那篇真实通讯后,更加喜欢听收音机了,现在科技发达了,虽说有多种智能手机和现代互联网,但我还不断听听收音机,(电量不足,立即更换电池)因为它是我童年取乐的最好选择,已随我度过了大半个世纪。

三转一响,记载了我人生大好年华,也是我前半生必不可缺少的生活必需用品和娱乐方式,至今在老家仍保存完好,它们是我家现存的“古董”,说不定,再过若干年,真的能成收藏珍品。

来源:文化小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