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醒《Nothing More》:告别三十未满,必须四十不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7:25 2

摘要:“四十岁的苏醒”,这个数字与这个名字放在一起,很难不让我心生感叹,感叹原来那个夏天,我们在电视机看到的在台上热烈而歌的男孩,已经悄然迈入四十代。当时拿着“不智能”的手机用短信投票的我们,也和他一起,成长为某种定义下的“大人”了。

“四十岁的苏醒”,这个数字与这个名字放在一起,很难不让我心生感叹,感叹原来那个夏天,我们在电视机看到的在台上热烈而歌的男孩,已经悄然迈入四十代。当时拿着“不智能”的手机用短信投票的我们,也和他一起,成长为某种定义下的“大人”了。

所以在我看来,《Nothing More》这张专辑,是苏醒在《三十未满》十年后又一张里程碑式的作品,同样,亦是对作为听众的我们,尤其是对看到华语乐坛快速变迁的这群人来说,一张值得反复聆听的【专辑】。

毕竟,这十年的变化,实在太多了。

那年在《快乐男声》舞台上唱着《So Sick》的男孩,在尚未预知未来的三十岁,就出了一张极有态度的嘻哈说唱大碟,用十首歌袒露属于直率男孩的内心,再听依然能够感受到那些发了狠地力图去冲破、去拼命的心情。那年他还成立了自己的潮牌Splitman,组建了说唱团体“裂人帮”。十年之后,当说唱已然成为乐坛里具有代表性一大分支,各大音乐节都要为它开辟单独舞台的今天,苏醒终于带着他的新专辑《Nothing More》回来,仿佛将这十年的变化,过往这些年的经历,重新又埋进泥土里,悉心浇灌出了新的果实。

说回到《Nothing More》本身。苏醒说他原本想要的是做一张不输《三十未满》的专辑,如今听来,我觉得《Nothing More》更像是《三十未满》在经历了王小波笔下,“像牛一样被现实捶打”的人生岁月后,进入了一个逻辑自洽的“成熟式”——这张专辑,依然有着过去苏醒身上那些未曾被磨砺的秉性,也融入了以0713群像,戏剧性地峰回路转,又重新被聚焦、被关注的苏醒,如今在音乐里投射的更多感悟。从开篇Intro到Outro,这张专辑就像是人生分镜一般,将更多焦点放在了生活之上,面对工作,面对柴米油盐细碎琐事,面对压力倍增的这个时代,我想,或许每一个平凡而努力生活的人,都能在《Nothing More》里找到自己的影子,在不经意之间,忽然就被苏醒唱的歌,触动了几分钟。

Intro配合英文独白,再引入《老东西》,这样的开头让我重新看见了让我们熟悉的苏醒,我们也在这一刻从听众变成了观众,在影院观赏一场新上映的英雄电影。是的,专辑开篇这样的处理方式,让我不禁联想到《西部往事》或《荒野大镖客》,宏大场面配合荒漠下的漫天黄沙,主角随镜头推进露出了真面目,好戏即将登场——因此接上带着野性的《老东西》合情合理,这首歌充满了大胆的自嘲,像他在歌词里写的一样“口无遮拦”,而我们再听苏醒的说唱,和当今市场上流行的那一套,依然完全不同,他的说唱风格脱离了所谓的“满电”模式,反倒足够的“Real”,敢说,敢唱,看到某几句歌词会共鸣地发笑,着实酣畅。

《不重要》则是带着温柔表象的残忍,看似在唱自我,又并非自我。这首歌表达的也是当代许多人正在经历的课题,毕竟身处于这个世界就不可控地会被外界影响,眼睛看不见的会从耳朵进入,耳朵听不到的身体也会感触。最后流言蜚语下的真相,反而不再是想要寻求的部分,变成了无意义的目的,那些真真假假的一字一句,却的的确确改变了某一个人,让“我”成为了“另一个我”。正因有类似的经历,苏醒才会写下《不重要》——所谓的好意和坏话都可以不听,把真实的部分留给音乐和时间吧,而不是深陷泥潭,超然物外,释然于此。

《世界那么大》《城市》的基调有些类似,都是治愈系歌曲,只不过一个温暖一个伤感,却不影响它们都是唱给都市追梦人的歌。《世界那么大》是感叹,更是一种抒发——少年时代,没有人不曾幻想过未来能够去到多远的地方,用双眼与双脚去欣赏与丈量,后来三十岁、四十岁,被什么困在原地?是忙碌的生活还是现实的物质?又或是早已失去了当初那份勇气?没关系,这些都不可耻。“这世界那么大,别吝啬你的表达,这世界在变化,别忘了你的潇洒。”孩子的歌声在苏醒一遍遍的吟唱后突然出现,是一种戏剧化的时空交错,还记得年少的梦想吗,而谁不曾对未来充满想象?趁能够实现,别辜负时间和成长。相比之下,《城市》更写实,每日楼宇间忙碌的普通人,在同样的道路上日复一日重复地疾驰,同样的路口和红绿灯,同样的霓虹和背景音乐。这些具像化的表达组成了城市的细节,泪水与汗水浇筑起的轨迹,终点通往的一定是幸福。

专辑快要过半的时候,苏醒不负众望地又呈上一首《吐黑头》的炸唱,比起《老东西》更直白犀利,行业黑话一套又一套,攻击性极强,“侮辱性”当然也足够辛辣!很难想象在这个行业内,还有几个主流艺人能够做出这样的歌来。这样猛烈的攻势下,如果真要搬到线下,对面所谓“黑子”应该也得哑口无言吧哈哈。是的,剥开表面狠辣,它的内核是对网络暴力的抨击——偶像也好,歌手也罢,初代选秀出身的苏醒,可以说是这么多年都在“以身作则”,经历了一次次的风波和漩涡,他当然不完美,他当然有很多弱点,却始终在“做活人”方面屹立不倒,他足够有资格来唱出这首“吐黑头”,充分毒打键盘之下的暴力。

被苏醒一语命中的《改天见》的确是我们处理这个快餐时代友情的某一种自认为高明、体面的方式。以一个月为单位,下班之后究竟有几场聚会是你真心实意想参加,又有多少是让你和应付工作一样疲累?最后约好的饭反复Delay,还不如一开始大家都真诚点,别消耗彼此的精力和时间。

《就让电影开头被错过》更让我怀疑苏醒是不是在谁的日常里架起了摄像头——我们,什么时候变成了把错过电影开头变成稀松平常事情的大人?幽默诙谐的三言两语,写着工作、生活不如意的琐事,今天没赶上公车,明天项目赶上年假,后天快递到了货不对板,平凡到不值得一提的小事,堆积在一起把人变得丧丧的,隔天依然无事发生继续下去,谁听完不感叹一句,真是“好幽默”。

《坏习惯》是苏醒这张专辑里少有的伤感情歌,给感情中迷茫的人,戒不掉的现在是慰藉,但过期品理应被丢弃,之前在演唱会现场的版本也令我印象深刻,苏醒谱写“上口而动人旋律”的能力依然鲜明。《亲爱的甲方》更像是一首都市小品歌,副歌带着“谄媚”的旋律里藏着咬牙切齿,面上却热情回应“好好好没问题”。歌词吐槽精准抓住“牛马们”的内心,连“甲方”听了都要忍不住点头。

当夜幕降临,属于白天的忙碌都归于沉寂后,《夜色》适时地安排了一场暧昧邂逅,用复古风味营造出情绪暗涌的恋人在月光下的依依不舍,反复的“Dida Dida”如同《LALA LAND》里山顶舞蹈的男女主所跃动的节奏,这一刻,惺惺相惜,相见恨晚。

专辑最后一首歌曲,也是作为专辑标题曲的《Nothing More》,给我的感受竟然有些像《三十未满》的最后一首歌《Dream》。同样写着苏醒,同样写给苏醒,只不过相较于三十岁时的锐利与轻狂,迈入了四十岁的他,更加脚踏实地,也更加洒脱自洽,只是初心未变,一句“而我只想说些真话,用最简单的表达”,足以描绘简单的他,苏醒依旧是那个苏醒,不多不少,所谓的“四十不惑”,不是要强迫自己必须变成被驯服的“成熟”,而是对于生命的很多问题,我们不再追寻着大一统的回答,而是敢于去给出属于自己的,最勇敢的答案。“Nothing More,Nothing Less”,这是来到四十代的苏醒的态度。我想,你想要听见的苏醒,一直沉浸在音乐里的苏醒,他最想和你分享的,那些穿越过人生起起落落后依然坦然的感受,在这张专辑里,都能够找到他和我们彼此懂得的,会心一笑。

来源:流水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