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讯!桐乡捧回“全国文明城市”奖牌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7:47 2

摘要:今天(5月23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桐乡市委书记王坚代表桐乡参加大会并捧回“全国文明城市”奖牌。这意味着,桐乡首创首成,正式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今天(5月23日)上午,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京召开。会上,桐乡市委书记王坚代表桐乡参加大会并捧回“全国文明城市”奖牌。这意味着,桐乡首创首成,正式跨入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全国文明城市,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接牌的这一刻,见证了一座城市的努力,也成为每一位桐乡人都值得骄傲的瞬间。

成绩来之不易,凝聚着百万桐乡人的心血和汗水。多年来,每一位桐乡人都怀揣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积极投身于这场文明的接力赛,用行动书写着属于这座城市的文明故事,让桐乡的城乡面貌实现了从“外在美”到“内在美”的深度蜕变。

精雕细琢增底色

品质提升惠民生

5月16日上午8时30分,伴随着第一辆车辆的顺利通行,迎宾大道长山河大桥正式通车。这也意味着,桐乡“南大门”正式敞开大门。

老桥新建焕发新生。长山河大桥桥梁的北侧与桐乡市区紧密相连,向南通向高铁桐乡站,以及G60沪昆高速公路东向的桐乡出口,是南北连接桐乡主城区的主干道之一。

“新桥的通车将进一步优化我市交通网络和出行环境,助力城市形象提升,也将持续加强桐乡与周边地区的交通联系,为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支撑。”该项目相关负责人表示。

基础设施是文明城市的底色,被称为城市的骨架。骨架越强,文明城市才更有发展的力量和后劲。

这些年,桐乡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用细腻的“绣花”功夫,推动城市文明不断迈上新台阶。

乌镇大道干道快速化改造、环城西路(振兴路至中山路)道路新建……近年来,桐乡积极开展道路新建改建项目,道路“白改黑”工作,全市交通路网情况得到了有效改善,群众的幸福感也有了显著提高。

民生所指,就是文明所在。在桐乡,处处都能感受到这座城市对市民的关怀与呵护。

“推门见绿,移步入园,美好愿望变成了现实。”桐乡阳光制衣口袋公园自建成以来,深受附近文华小区居民的喜爱,钟阿姨一家老小就是公园里的常客。

“家门口的小公园,环境好、设施全,周边的菜市场也整治得干干净净,买菜方便又舒心,政府真是把好事做到了我们心坎上。”钟阿姨的幸福感,已有越来越多市民真切感受到。

在桐乡,有焕新的老旧小区、实惠的全龄食堂,也有新增的口袋公园、丰富的文体设施……这些年,桐乡把“民生温度”充盈到桐乡人的生活细微处,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交出了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文脉传承添风雅

礼堂焕彩润民心

文明,有根有脉。

回望桐乡7000年文明史,马家浜文化、良渚文化、运河文化在这里辉映,氤氲,绵延。正是这种丰厚的精神根基,晕染了一代代桐乡人的精神底色。

“敲起三跳板的笃响,唱一唱,桐乡石门好地方,人杰地灵百花香,鱼米之乡好风光……”听,石门镇中心小学三跳民艺社里,传来阵阵稚气未脱的童声,中间还夹杂着“滴滴答答”的快板伴奏。这是三跳民艺社的孩子们,正在沈娟英的指导下排练三跳节目“造字先生”。

作为嘉兴市首批文化特派员,沈娟英开展文化服务工作已一年半有余。这期间,她英充分发挥文化特派员的专业优势,致力于将传统非遗“三跳”艺术与时代主题相结合,让这一古老艺术形式焕发新的生机。

放眼桐乡,还有一大批像沈娟英这样的文化特派员活跃在广阔的乡村大地。这一年半的时间里,全市21位文化特派员扎根基层,从自己的文化专长出发,派文化、种文化,为深化乡风文明作出了贡献。

以文化之礼浸润百姓之心,农村文化礼堂已成为桐乡培育并传播乡风文明的主阵地。多年来,文化礼堂在桐乡遍地开花,并逐渐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的桐乡路径。全市176村实现文化礼堂高标准全覆盖,18家文化礼堂获评省五星级文化礼堂,筑起了群众身边的精神家园。

看,灯光一聚,好戏上演。如今的梧桐街道城西村文化礼堂,在乌青剧社和文化特派员的努力下,已摇身变成城西剧场,这里好戏常有常新,并成立了桐乡第一个儿童剧团。越来越多的村民自发来到礼堂文明看戏,还有不少村民登上了舞台,从戏剧的“观赏者”成为了“剧中人”。

这些年,桐乡还积极推进移风易俗深化行动,开展全民健身、全民阅读、“我们的节日”、“村”系列等活动,让文明实践“热”在基层。

凡人善举彰风尚

志愿成潮暖全城

微光闪烁,汇聚星河——

妹妹因意外事故导致中枢神经严重受损,全身瘫痪且智力停留在婴儿期,姐姐李雪芬,这位濮院永越村的普通妇女,自懂事起就已经开始帮着照顾,事无巨细,这一坚持就是57年。如今71岁的李雪芬年事已高,但她始终坚持着。

新疆一女孩意外落入零下10℃的冰湖中,危急时刻,正在援疆支教的桐乡教师沈一飞不顾冰冷刺骨的湖水,不顾随时可能碎裂的冰面,在与同事和民警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将落水女孩救出。他说,救人是本能,如果自己不救对不起老师这个职业。

文明是城市的灵魂,但文明不是抽象的,而是体现在城市的每一处细节之中,折射于每一个桐乡人的举手投足之间。

无论是普通农村妇女李雪芬,还是援疆支教老师沈一飞,他们所经历的事,可能只是他们漫长人生中的一个美丽片段,但他们美好而感人的行动体现出来的高尚勇敢的精神品质,既是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广大市民文明素质的具体体现,也是一道道彰显桐乡城市文明形象的靓丽风景。

还有徒手接娃的“90后”青年沈东、陆晓婷,30多年向100多个孩子捐资助学的“爱心妈妈”朱群芬……平凡的人们,总是给我们最多感动。频出的暖心故事,一点一滴浇灌着桐乡这座城市的文明之泉。

目前,桐乡已累计获评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1人,“中国好人”13人,省级道德模范5人,累计获评各级道德模范、好人580余人。

成风化雨中,如今,在桐乡的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志愿者们忙碌的身影。“志愿红”成为了桐乡街头最亮丽的风景线,文明的理念深深扎根在每一位市民的心中。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

新征程上,桐乡将持续巩固文明成果,不断提升城市治理水平,让“文明桐乡”成为永恒的品牌,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每一个桐乡人也将广泛凝聚“我为桐乡作贡献”共识,以点滴行动汇聚文明力量。在文明之光照耀下,助推桐乡向着更加美好的未来大步迈进,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来源:江南水乡生活见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