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检察之名,守护未来之光——虎山街道强制报告制度宣讲实践手记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7:35 4

摘要:作为派驻虎山街道综治中心的检察官,今日的强制报告制度宣讲活动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当我站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看着他们或专注记录、或若有所思的表情,我深刻体会到:强制报告制度不仅是法律条文,更是连接司法保护与社会治理的桥梁。

作为派驻虎山街道综治中心的检察官,今日的强制报告制度宣讲活动让我深感责任重大。当我站在社区工作者面前,看着他们或专注记录、或若有所思的表情,我深刻体会到:强制报告制度不仅是法律条文,更是连接司法保护与社会治理的桥梁。

一、为何宣讲?——从“制度落地难”到“全民守护共识”

在筹备阶段,我走访了一些社区,发现部分工作人员对强制报告制度存在模糊认知:有人认为“家丑不可外扬”,有人担忧“报告后遭报复”,甚至有人直言“不清楚哪些情况必须报”。这些声音让我意识到,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而执行的关键在于消除认知盲区。

正如最高检在《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制度典型案例》中强调的:“每一起侵害未成年人案件背后,都可能藏着未被发现的‘沉默者’。”作为检察官,我有责任将制度的刚性要求转化为基层工作者的自觉行动。

二、如何宣讲?——以案为鉴,让法律“活”起来

宣讲中,我以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陈某甲过失致人死亡案为例:2020年8月10日,上海市儿童医院在接诊3岁幼童陈某乙时,发现其死因可疑,立即报案,同时报告普陀区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立案后,查明陈某乙系因被患精神疾病的母亲陈某甲强制喂饭导致呛饭后胃内容物反流致气管堵塞窒息死亡。最终陈某甲以过失致人死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二年。检察院向该居委会上级主管街道办事处制发了检察建议并召开检察建议公开宣告会,对居委会有关责任人员进行了批评教育。明确强化基层组织强制报告责任,靠前保护未成年人的重要性。强制报告宣传片《聚光》播放时,会议室鸦雀无声,我看到有社区工作者低头沉思,有人在本子上反复勾画重点。

在关键要点提炼中,明确“必须报”的情形:结合《未成年人保护法》第11条,细化性侵、虐待、遗弃等9类情形,特别强调“非监护职责人员发现线索也需报告”。

在解读《关于建立侵害未成年人案强制报告制度的意见》中“善意报告免责”条款,强调“不追责、只追偿”的保护机制。消除社区工作者的顾虑。

三、互动中的思考——基层的困惑与破题

在答疑环节,一位网格员提出:“如果家长指责我多管闲事,我该怎么办?”我结合以往经验,建议其:1.留存证据:拍照、录像固定线索;2.联动处置:立即联系综治中心,由街道干部协同民警上门;3.心理疏导:引入心理咨询师介入,避免二次伤害。

四、未来之路——从“单兵突进”到“协同共治”

今日活动中,明确两项机制:

线索双向移送:社区发现侵害线索可直通检察机关“未检云平台”;

分级培训体系:针对新入职人员、网格员等群体定制培训课程。

我深知,强制报告制度的真正落地,需要无数个“虎山街道”的接力——今天播下的法治种子,终将在基层工作者的坚守中生根发芽。作为检察官,我将继续以“如我在诉”的情怀,做制度的坚定践行者、基层的法治护航人,让每一份报告都成为照亮隐秘角落的光。

供稿:刑事检察部 曹燕青

来源:集宁检察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