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竞争激烈的 AR 眼镜市场中,影目科技与 XREAL 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参与者,分别推出了 inmo air3 与 xreal one pro 两款各具特色的产品。这两款 AR 眼镜在光学技术、硬件配置与系统生态等方面展现出不同的产品定位,同时又在娱乐、办公、
在竞争激烈的 AR 眼镜市场中,影目科技与 XREAL 作为行业内的重要参与者,分别推出了 inmo air3 与 xreal one pro 两款各具特色的产品。这两款 AR 眼镜在光学技术、硬件配置与系统生态等方面展现出不同的产品定位,同时又在娱乐、办公、交互等场景中具备共通的实际价值。接下来,我们将从差异点与共同点两方面深入解析这两款产品,为您的选购提供全面参考。
一、核心配置差异:技术路线与场景适配的分野
1. 光学显示技术:光波导与 BirdBath 的路径之争
inmo air3:采用自研 MAR 光学显示引擎,延续全球少数实现量产的阵列光波导技术路线。其核心优势在于无阻碍 AR 视觉体验,通过光学结构设计减少对现实视野的遮挡,贴近人眼自然观看习惯;同时具备无漏光设计,有效保护用户隐私,适合对信息安全敏感的办公场景。
xreal one pro:搭载自研第四代惊鸿锐影光学引擎,采用BirdBath 光学方案。其特点是75°FOV 广阔视野,搭配 3840×1080 分辨率与 108% RGB 广色域,能呈现更具沉浸感的虚拟画面,尤其适合影音娱乐场景中对视觉冲击力的需求。
2. 屏幕参数:尺寸与画质的权衡
inmo air3:配备0.44 英寸 Micro-OLED 屏,分辨率 1920×1080,角分辨率 62 PPD,亮度 600 尼特,120Hz 刷新率。小尺寸屏幕侧重佩戴舒适性,适合长时间佩戴的轻量化场景,如移动办公或日常通勤。
xreal one pro:采用0.55 英寸索尼 Micro-OLED 屏幕,分辨率同为 3840×1080(推测为双眼分辨率),700 nits 入眼亮度与 108% RGB 广色域。更大的屏幕尺寸与更高亮度,强化了强光环境下的显示清晰度,适合户外观影或游戏场景。
3. 性能配置:计算能力的代际差异
inmo air3:搭载4nm 制程高通骁龙空间计算协作处理器,CPU 性能较上代提升 100%,GPU 提升 700%,综合性能提升 200%。强调整合高通生态的成熟算力,适合运行复杂 AR 应用或多任务处理。
xreal one pro:配备自研 X1 空间计算芯片,聚焦低延迟空间定位,将 M2P 延迟降至 3ms(行业最低水平),并支持稳定的原生 3DoF 定位。技术路线偏向轻量化实时交互,适合对延迟敏感的游戏或即时办公场景。
4. 系统生态:2D 拓展与 3D 沉浸的取舍
inmo air3:采用IMOS 3.0 操作系统,主打150 英寸等效巨幕与屏幕空间悬停功能,兼容 99% 安卓应用。系统逻辑偏向传统屏幕的空间延伸,适合需要快速适配现有应用的用户,如投屏办公或刷短视频。
xreal one pro:搭载Nebula OS 空间操作系统,专注2D 内容向 3D 空间的迁移,支持将手机 / 电脑应用扩展至三维场景。系统更注重空间交互创新,如多窗口悬浮布局,适合追求未来感交互的科技爱好者。
5. 外观与佩戴:轻量化与功能性的平衡
inmo air3:联合依视路将保护片、波导片、近视片集成一体,体积缩小 20%,边框宽度减少 50%,外观接近普通眼镜。适合近视用户日常佩戴,或需要隐蔽式 AR 设备的商务场景。
xreal one pro:采用轻量化时尚设计,未强调光学集成,但通过人体工学优化提升佩戴舒适度。外观更具科技感,适合追求潮流造型的年轻用户或娱乐场景。
6. 价格定位:体验层级的直观体现
inmo air3:售价 4899 元,定位高端市场,适合愿意为光波导技术、系统兼容性与商务属性付费的用户。
xreal one pro:售价 4358 元,性价比略高,适合注重视野、屏幕素质与娱乐体验的消费者。
二、共性功能解析:AR 场景的基础共识
1. 多场景适用性:娱乐、办公、学习的全覆盖
娱乐场景:均支持高清观影、手游投屏等功能,inmo air3 的无阻碍视野适合长时间观看,xreal one pro 的广色域与大 FOV 则强化沉浸感。
办公场景:可用于文档查看、视频会议、虚拟屏幕拓展,inmo air3 的防漏光设计更适合商务保密场景,xreal one pro 的 3D 空间布局则提升多任务效率。
学习场景:支持在线课程观看、资料查阅,两者均通过轻量化设计减少长时间佩戴疲劳。
2. 音画与交互:感官体验的双重升级
音频技术:inmo air3 配备3DoF 智能戒指,支持手势操控音频播放,增强交互趣味性;xreal one pro 采用定制声学器件 + Bose 调音,音质表现更专业,适合影音娱乐。
智能交互:均支持触控、语音指令等基础交互方式,结合各自系统实现应用快捷控制,如 inmo air3 的悬停投屏、xreal one pro 的空间窗口拖拽。
3. 硬件兼容性:跨设备生态的无缝衔接
均支持与手机、电脑等设备连接,实现内容串流或扩展显示,兼容主流视频平台与办公软件,降低用户学习成本。
三、总结与选购建议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inmo air3 与 xreal one pro 在技术路径上分别偏向商务实用主义与娱乐沉浸主义,同时在基础 AR 功能上保持了行业主流水准。
inmo air3 适合人群:
注重隐私保护与自然视野的商务人士,如需要移动办公或参加保密会议的用户。
近视人群或追求日常佩戴隐蔽性的消费者,看重光波导技术的轻薄与集成度。
依赖安卓生态、需要快速适配现有应用的用户,如习惯用 AR 眼镜替代手机屏幕的高频使用者。
xreal one pro 适合人群:
以影音娱乐、游戏体验为核心需求的用户,追求大视野与高画质带来的沉浸感。
科技爱好者或早期 adopters,乐于探索3D 空间交互(如多窗口布局、虚拟桌面)的新鲜体验。
预算中等、重视性价比与外观设计的消费者,偏好时尚造型与轻量化佩戴。
选购建议:
若您需要一台 “隐形的生产力工具”,侧重商务场景的实用性与兼容性,inmo air3 的光波导技术与系统生态更值得选择。
若您希望拥有 “随身巨幕娱乐中心”,或对空间交互创新充满兴趣,xreal one pro 的视觉素质与低延迟特性更能满足需求。
来源:小周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