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埃及军方噩耗传来:一架军用飞机坠毁,机上两名飞行员丧生。消息刚曝出来时,八成军迷下意识就盯向了那批高龄的K-8教练机。毕竟,这批当年从中国引进的“老伙计”,服役年头加在一起都能凑够两场世界杯。
5月19日,埃及军方噩耗传来:一架军用飞机坠毁,机上两名飞行员丧生。消息刚曝出来时,八成军迷下意识就盯向了那批高龄的K-8教练机。毕竟,这批当年从中国引进的“老伙计”,服役年头加在一起都能凑够两场世界杯。
可诡异的是,各大媒体对机型含糊其辞,过去常见的板上钉钉式公布这次彻底失声,舆论弥漫着一股说不出的古怪。
细细深扒,谜底浮现出了狰狞的轮廓:结合现场模糊视频碎片、遇难者资历、舆论走向,负责任地说,这回怕又是“阵风DM”背了锅。别的机型要出事,欧洲媒体早就兴奋异常敲锣打鼓了,可现在,法国同盟突然默契归于死寂。
更有意思的是,相似剧情埃及空军不是第一次上演——2019年那次阵风失事,前后脱节的公关操作,不仅影响了“增购12架‘阵风’”的交易,还让彼岸观众硬生生吃了两年冷饭才官宣机损。
回头再看K-8,为何首当其冲地被大家怀疑?其实也不算冤。埃及足足装备了120架K-8,作为军队基础教练的“老黄牛”,平均二十年机龄,硬度早就被磨到极限。只不过,K-8真要栽底,媒体没理由集体拖稿,更不会出现军衔高到惊人的遇难名单——少校、上尉级别,谁会为了驾一台中级教练机冒险?排除清单上,K-8第一个光荣下岗。
剩下的条件筛选,也很快把米格-29M2和F-16双座给排掉。两个原因:一则,坠机影像斜刺里露出的垂尾特征,怎么看都不像苏联或美制机型;二则,欧美的战损信息一般藏不住,真有新品种折翼,多半早已大喇叭广播。反观“阵风DM”,自带话题体质,又扎点在苏伊士运河边,地缘位置高度契合,所有线索合力指向了一位“不速之客”——法兰西的宠儿“阵风”。
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奇葩采购比例。埃及最早买下24架“阵风”,其中16架是双座版本,几乎是外界惯例里的四倍。再加法军连夜将自己库存(本该自用)的机器直接出手,交货速度堪比网红直播带货。
这批“阵风”并不是冲着制空任务买回家,倒像是为低空打击、对海攻击定做的“多面手”。新一批31架里,单座与双座比例倒是开始恢复理性,但双座依然独占鳌头。
更绝的是,去年法国刚刚兴致勃勃给埃及交付了新批次的第二代“阵风DM”,回头就出这档子事。如果证实确系新机因为机械故障坠亡,那“阵风”这块“金字招牌”真就离翻车只差一步。恰逢南亚市场连吃败仗,若说阵风原本还有一丝存在感,如今也陷入哑火。
绕了一圈,埃及空军这几年近乎戏剧性的武器“换乘”路线,从苏-35SE转身“阵风”,再半推半就迎来歼-10CE,背后故事比谍战片还精彩。随着“阵风”频搏头条,网上关于歼-10CE出口的看涨呼声不断升温,不少粉丝甚至说:对地打击还是交给阵风,想稳制空非歼-10CE莫属。
来源:阿涛观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