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内容提要:本文将城市内通勤成本引入技能互补性生产方程,建立城市通勤与企业生产决策及其出口绩效之间的理论联系,考察了通勤成本与行业技能互补性影响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理论机理。基于此,本文将城市地铁开通作为通勤成本下降的代理变量,利用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才会开通
吉萍,蒋为,阎丽
内容提要:本文将城市内通勤成本引入技能互补性生产方程,建立城市通勤与企业生产决策及其出口绩效之间的理论联系,考察了通勤成本与行业技能互补性影响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理论机理。基于此,本文将城市地铁开通作为通勤成本下降的代理变量,利用城区人口在300万人以上才会开通地铁这一制度设计,采用断点回归模型经验检验了通勤成本与行业技能互补性对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影响。回归结果显示,城市内劳动力通勤成本下降使高技能互补性行业出口更多,更具比较优势。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城市地铁开通通过降低劳动力通勤成本,增加企业雇佣劳动力的技能多样性,从而提升企业生产率和出口绩效。本文从城市内劳动力通勤成本视角探究了城市出口比较优势的新来源,为中国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益政策启示。
关键词:通勤成本,技能多样性,技能互补性,城市出口比较优势
穷则思变:
历史农业耕地禀赋与现代企业家精神
杨嬛,曹伟,万广华,王哲
内容提要:中国历史上不断增长的人口和有限土地之间的矛盾被认为是造成中西方“大分流”和中国前现代社会发展停滞的重要原因。基于对中国历史与现实观察,本文提出并检验了“穷则思变”假设,即历史上紧张的人地关系带来的耕地资源匮乏反而会通过刺激当地工商业的发展促进农业社会的转型,进而培育出企业家精神,并对当代区域发展形成深远的影响。基于1820年的人均耕地面积和2010-2019年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本文通过量化研究发现历史人均耕地面积越少的地区,现代来自该地的上市公司董事长密度越高,即现代企业家精神越强。稳健性检验、竞争性假说检验和工具变量估计均支持了本文的研究结论。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创业文化和人力资本是历史农业耕地禀赋影响现代企业家精神的重要传导机制。
关键词:历史农业耕地禀赋,企业家精神,穷则思变
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与企业劳动力需求:
结构变化与作用渠道
谭莹,韩煦,陈坤
内容提要:融合基础设施是传统基础设施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化改造后形成的基础设施形态,研究其对企业劳动力需求的影响有助于化解劳动力就业困境。本文先从供需角度分析融合基础设施建设影响企业劳动力结构的内在逻辑及其作用渠道,然后选取“国家智慧城市”试点作为一次准自然实验评估融合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融合基础设施建设显著改善了企业劳动力结构,其有助于企业获取政府补贴、增加研发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从而影响劳动力市场供给,并通过提高产品质量、缓解要素错配、增加新增企业数量等渠道影响劳动力需求,在供需双重作用下促进企业劳动力结构的调整。本研究结果为稳步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一定的政策参考。关键词: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劳动力结构,作用渠道
排污许可监管、绿色金融创新与企业信贷融资
俞中,佟孟华,赵江山
内容提要:本文从转型金融的视角,以污染企业首次申领到排污许可证为准自然实验,构建了政府(排污许可监管)、银行(绿色金融创新)和企业(信贷融资)的联动框架,探究排污许可政策能否缓解污染企业信贷融资约束。基于双重差分法的分析结果表明,排污许可政策的实施缓解了污染企业信贷融资难题。机制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通过排污许可监管,发挥了政策的数字环保监管作用和绿色企业筛选作用,有效降低了借款企业的逆向选择和“漂绿”风险;此外,实施排污许可政策能够促进银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高污染企业而言,排污许可政策的信贷融资促进效果相对有限,企业会通过增加债券融资、获取商业信用和强化市场预期来弥补资金缺口。经济后果分析发现,只有为高污染企业提供必要且稳定的资金支持,才能真正推动高污染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本文的研究为探索转型金融在中国的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关键词:转型金融,排污许可,数字环保,绿色金融创新,信贷融资
做市商机制与股票流动性:
基于科创板改革的准自然实验
李蔚,习丰园
内容提要:优化股票市场交易机制是维护金融市场稳定、促进金融服务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文以2022年10月科创板引入做市商机制为准自然实验,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探讨做市商引入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做市商的引入显著提升了股票流动性,且竞争性做市行为进一步强化了这一效果。然而,当原有做市商数量达到两家及以上时,新增做市商的边际效应趋于微弱,甚至出现反转。作为竞价系统的重要补充,在订单流高度失衡、价格波动剧烈及信息不对称严重时,做市商稳定市场和补充流动性的作用尤为显著。此外,做市商机制的引入对未被做市的科创板股票也产生了正向溢出效应。本文研究表明,完善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兼顾交易机制的效率与稳定,对改善市场质量和提升金融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具有重要意义。关键词:做市商机制,竞争性做市,市场流动性,交易风险
不完全责任归属与买卖不同价
全世文
内容提要:“买卖不同价”是新古典经济学和行为经济学的经典问题,在大量直接价值评估方法中被广泛证实。本文将买卖不同价问题拓展到以选择实验为代表的间接价值评估方法中。从新古典福利经济学出发,结合行为经济学对买卖不同价做出的解释,本文指出,当产权或责任归属未被提前声明时,个体以其主观认知的不完全产权归属为参照点形成非对称偏好,进而影响行为决策。给定不完全产权或责任归属,间接方法得到的评估价值对每个被试者都具有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的双重内涵。本文以扶贫产品标签和有机食品标签为例设计选择实验,在两个标签中都证实了以不完全产权归属为参照点的支付意愿和受偿意愿存在显著差异。评估价值在消费者之间的差异随着消费者责任归属认知差异的扩大而增加。以上结论对非对称偏好理论中参照点的形成具有启示意义。此外,本文建议在应用间接方法开展价值评估时向被试者追加询问关于产权或责任归属认知的问题,用来检查并处理可能由非对称偏好引起的偏差。关键词:责任归属,买卖不同价,支付意愿,选择实验,参照依赖
健康状况与老年人消费偏好:
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
麦东仁,胡天霖,龚六堂
内容提要:本文在消费生命周期模型中引入健康状态,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估计和校准模型的结构参数,考察老年人健康状况对其消费边际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健康状况下降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消费边际效用。具体而言,在消费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老年人日常活动需要帮助程度(ADL)每增加1个标准差,消费边际效用下降19.5%~34.3%。这种影响在城乡间存在明显差异,农村居民受到的负向影响更大。反事实分析表明,如果统一城乡医疗保障水平,农村居民所受负面影响将减少约38%。数值模拟进一步显示,健康状态对消费边际效用的负向影响会显著降低老年人的医疗保险需求和社会最优医疗保障水平,但对其储蓄行为影响有限。本文为效用对健康状态依赖程度的估计提供了新的经验证据,对于优化医疗保障政策设计、合理配置公共医疗资源也有重要启示。关键词:健康状况,消费偏好,消费边际效用,生命周期模型
儿童患者成本分担变动对医疗支出的影响研究
彭晓博,杜创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16万余条城乡居民医保住院报销记录,采用双重差分法评估儿童大病医保试点政策效果。研究发现:政策实施使住院总费用增长,其中目录外支出增幅显著高于目录内,且高支出群体价格弹性更低,表明提升重症保障不会诱发过度医疗。政策效果呈现疾病异质性:白血病、先心病等重疾的目录外支出弹性较支气管炎等轻症高,自付比例降幅更大,有效减轻重疾家庭负担。此外,1岁以下婴儿医疗支出呈现价格无弹性特征,为其提供更充分保障具有可行性。值得注意的是,政策未对男女童产生差异化影响,维持了性别中性。基于儿童健康投资的高社会回报率和政策实施效果,建议适度扩大儿童医保目录范围,并建立分病种、分年龄的差异化保障机制。关键词:医疗支出,医疗服务利用,儿童大病医保,成本分担
往期精彩回顾来源:社科院世经政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