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指数十年轮回:为何说这次“广场协议2.0”连盟友都不会买账?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18:37 2

摘要:毕竟每个工业国都想让本币贬值,好让自家商品在国际市场更便宜,甚至有些国家还会被贴上 “汇率操纵国” 标签。所以咱不用纠结美国有没有这个想法,关键得看它能不能做到。

虽然美国嘴上不承认,但谁都知道它想让美元贬值 —— 既为提振制造业出口,也为稀释国债。最近美元持续走弱,正是市场对这种预期的反应。

毕竟每个工业国都想让本币贬值,好让自家商品在国际市场更便宜,甚至有些国家还会被贴上 “汇率操纵国” 标签。所以咱不用纠结美国有没有这个想法,关键得看它能不能做到。

美国历史上可没少干这事,手段简单粗暴。大萧条时,罗斯福一夜之间让美元对黄金贬值近半;70年代,尼克松直接让美元与黄金脱钩,十年间美元对黄金贬值20倍

最典型的要数1985年的《广场协议》,美、日、英、法、德五国央行联合抛售美元,就是为了提升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减少贸易逆差。

现在网上都说日本是被美国逼着签的协议,其实真相是日美双方各怀心思,最后乐呵呵地签了字。当时日本财政大臣甚至主动提议开会,全日本都觉得这协议能带来好处。

为啥日本对一份看似对自己不利的协议这么兴奋?如今包括中国在内的美国主要贸易伙伴,会同意让美元贬值吗?要弄明白这些,还得从《广场协议》的历史背景说起。

二战后,美苏冷战进入新阶段,各自扶持代理人 —— 苏联选了朝鲜,美国选了日本,都想通过帮助代理人发展经济,展示自己的制度优越性。

这就是日本能从二战废墟中迅速崛起的关键。到了70年代初,在美国的帮助下,日本制造彻底甩掉了 “简陋、粗糙、盗版” 的标签,成了 “便宜、耐用、先进” 的代名词,松下、索尼等企业全面爆发。

松下早期电视机及电视机广告

可这时的美国正困在石油危机里,油价暴涨推高了制造业成本,物美价廉的日本货自然成了消费者的首选,不断抢占美国产品的市场份额。

从70年代尼克松到福特,再到卡特,三届美国总统都是自由贸易的温和派,对越来越大的贸易逆差几乎没做什么干预。

直到1981年里根上台,刚走出 “滞胀” 的美国急需复苏,于是里根与撒切尔夫人的经济自由主义应运而生,主张降低企业税率、放松监管、实行浮动汇率制。

这让全球资本涌入美国,但大多没投制造业 —— 美国制造业成本太高,资本都去买金融资产了,这让美国金融业和服务业快速复苏,制造业却更惨。

资本买美国资产,推高了美元需求和汇率,日本货的价格优势更明显,美国产品竞争力更弱,制造业继续萎缩。

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美联储 ——80年代初,美国经济复苏伴随通胀抬头,美联储主席沃尔克大幅加息,利率甚至超过20%,这让美元对资本的吸引力更强,汇率继续狂飙。

1979到1985年,短短6年,美元指数涨了一倍。这意味着日本货出口到美国,价格自动降了一半,日本制造业迎来巅峰,美国制造业却到了生死关头。

里根没办法,受困于通胀不能降息,高利率又吸引资本流入,美元没法通过市场贬值,难道就让制造业坐以待毙?于是里根政府把《广场协议》递给了日、德、法、英四个盟友。

按说这四个资本主义老油条不会轻易答应,但里根有信心 —— 当时苏联刚搞了 “西方 - 81” 军事演习,50万兵力、上万辆坦克,还模拟用核弹打击北约,把欧洲和日本吓得够呛。

欧洲甚至计划在边境布置核地雷,日本也因为和苏联的主权争端,赶紧和美国捆绑军事合作。里根发现,盟友们害怕苏联,这就是他的底气 —— 美军来了要钱,苏军来了要命。

可谈判时,日本等国几乎没犹豫就答应了,这让美国很意外。其实日本也有自己的小九九:经济实力排第二的日本,不想只卖货给美国,还想当美国的老板

过去为了出口,日元被压低,现在日元升值,日本企业就能低价收购美国公司。而且日本一直想让日元国际化,提升自己的话语权,时任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就说:“一个强大的日本必须要有一个强大的日元。”

日本难道没算到日元升值会打击出口?算到了,但没算准。日本大藏省觉得,日元从220升值到190,涨20%没关系,因为70年代美元脱钩时,日元也涨了26%,日本货还是横扫美国。

为了抵消出口影响,日本提前降息刺激经济,结果钱没进消费和制造业,全涌进了股市和楼市。

70年代日本农村家电覆盖率就超过80%,该有的都有了,资本又担心制造业产能过剩,于是日本国民和企业近20年的积蓄,加上杠杆,全投进了资产市场。

1989年末,日经指数冲到39000点,是广场协议前的4倍,地价翻了3倍。当时日本投资界有句话:“投资日本只会有一种情况亏损,就是投资晚了。”

国际资本也疯狂涌入,炒房炒股得换日元,日元供不应求,汇率彻底失控 —— 协议签了一年,日元对美元就涨了26%,两年后更是涨到86%,远超日本政府预期。

日本制造业再强也扛不住,地产和股市泡沫也到了极限,1990年初彻底崩盘,这就是日本 “失去二十年” 的导火索。

那美国呢?美元贬值让制造业回流了吗?并没有。1985-1988年美元贬值40%,美国贸易逆差只减少了13%,因为美国制造业成本还是高,日本丢掉的份额被西德、韩国等抢走了。

不过美国在资本市场捞到了好处:日资回流美债市场,为美国提供了廉价融资,支撑了赤字经济;1985-1989年,标普500涨了65%,美债价格也涨了,巩固了美元和美国金融中心的地位。

更关键的是,1991年苏联解体,全球资本出于恐惧回流美国,加上苏联遗产和冷战结束释放的军费,美国才用钱堆出了互联网革命,迎来90年代的黄金十年。

所以,关税战、美元贬值,从来都不是让美国制造业回流的药方,美国政府不是不明白,这些口号只是对蓝领选民的政治承诺。

它真正想要的,是让全球资本感到恐惧,失去确定性预期,通过反复无常的操作,在美国资本市场安全的前提下,制造全球经济动乱。因为只有全球大乱,美国的债务、股市和美元地位问题才能迎刃而解。

但如今,《广场协议》的条件根本无法复制。当年五国合作的基础是对苏联的恐惧,现在中美博弈和美苏冷战本质不同。

全球化让各国联系紧密,欧洲、日韩等盟友对 "新冷战" 认同度很低,美国没法再用恐惧驱动盟友协作。就像泽连斯基说的,美国因为地理隔离,对外政策天然带有单边性,总想损人利己。

可伟人说 “天下大乱,形势大好”,核心是旧秩序崩溃会为新体系提供土壤,美国却只学了皮毛

它的 “大好” 建立在全球风险之上,却不知道自己就是那个旧秩序,终将被反噬。所以,危险没解除,动荡还会延续,咱们且看接下来会如何。

【本文来源@汤山老汪的视频内容】

来源:翼峰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