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系统推给我一篇文章,题目是《余秀华随便一篇文章就是10万+,赞赏400多人,我想知道为什么》。
01
系统推给我一篇文章,题目是《余秀华随便一篇文章就是10万+,赞赏400多人,我想知道为什么》。
同为自媒体创作者,文章的作者对余秀华随便一篇日记就10万+,近四百人打赏表示困惑。
作者提到的余秀华的文章,标题就是《日记,2025年02月03日》。
余秀华确实牛,普通人取这样的标题,估计没有几个人会点进去看。
但余秀华的这篇文章,阅读量是10万+,赞赏的人数就有398人。
这说明,余秀华已经不需要靠标题党来吸引读者,甚至连正经的标题都不屑于取。
而且,打开文章看看,我发现人家连排版都懒得排。
余秀华已经达到随心所欲的阶段了。
02
我很少看别人的文章,关注的人并不多,余秀华是其中的一个。
当然,我关注一个号或一个人,并不代表我对其赞同还是反对,喜欢还是讨厌。
我关注,只是因为我觉得那样做对我了解这个世界有用。
所以,我既会关注主流的报刊,也会关注个别网红,关注的人既有某些行业大佬,也有不起眼的普通作者。
我极少在他们的文章或视频下面留言,一般只是偶尔看一眼,知道世界上有这样的人,他们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
同样,关注余秀华,也是因为我觉得她有与众不同之处。
包括但不限于才华,残疾,直率,粗俗,真诚,不羁,等等。
03
余秀华的文章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流量?
首先因为人家是名人。
名人效应没有道理可讲,人家的名字就是流量。
同样的事情,发生在名人身上就有人想看。
比如余秀华离个婚,数以万计的人在讨论,我离个婚,也就单位里的同事背地里说说,最多我妈再骂我一顿。
这没办法,要不很多人都想出名呢。
另一个,输出的内容有传播价值。
一篇文章的阅读量,来源包括粉丝直接阅读,系统推荐后非粉丝阅读,以及初次阅读后分享转发带来的阅读。
余秀华并非影响力特别巨大的头部名人,文章的初次点击肯定到不了10万+。
她文章最终的阅读量高,还是因为内容有价值,或迎合了热点,或有思考深度,或能给人带来愉悦的阅读体验,或能满足网友的猎奇心理。
以个人的眼光来看,余秀华的文笔很好,思考也不乏真知灼见。
比如上面提到的那篇日记,写的是当时某位明星去世的新闻事件,里面的思考和观点,应该有独特之处。
其实网友也都谨慎得很,吝啬得很,不会平白无故转发你的文章,甚至掏钱赞赏。
余秀华的文章也不是篇篇都10万+,也得看内容的含金量。
04
所以,我们想和余秀华一样随便写点什么就有较好的传播,就有较多的收益,需要做到两点。
一个是出名。
名气就是流量,这是网络时代颠扑不破的真理。
出名这种事,有的人很容易,有的人很难,有的人靠机遇,有的人靠遗传。
不过,对于连对余秀华这个级别的名人都羡慕的人来说,可能不太具备出名的潜质。
另一个,是扎扎实实的努力。
对一个普通的写作者来说,一鸣惊人的机会极少。
那么,只能靠坚持,不断地写。
余秀华能出名,其实也是写出来的。
没有过硬的作品,她也出不了名。
笔者虽然没有写出名堂,但也有很多篇十万+甚至百万+的文章,一篇文章赞赏几百人上千人的情况也有。
我的经验是,普通作者想写出现象级的文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写出真情实感。
比如我文章阅读量最好的一个,是那篇《录取通知书也是一张别离票》。
当时正是儿子高考完分数已经下来,填报完志愿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时候。
有一天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于是索性打开电脑,在键盘上敲下了当时的所思所想所感。
文章发出来后,先在朋友圈和家长群被疯狂转发,后台阅读量达200多万,后来又被无数自媒体、报刊、杂志、电台转载。
甚至在儿子大学毕业之后,这篇文章仍然能收到读者的打赏。
如今儿子已经研究生毕业,参加了工作,我经常会写一些现在实际面临的恋爱婚姻以及买房相关的文章,流量也非常好。
总之一句话,只有真实,才能吸引到同频的人,才能引起共鸣。
二是关注新闻热点。
追热点,确实是提高阅读量的办法之一。
作为一个曾经的时评作者,我的经验是同样的热点你要写得比别人速度快,同样的速度你要比别人写得角度新,同样的角度你要比别人写得思考深。
当然,热点不能随便追,最好能体现一点专业性,比如我更关注自己熟悉的教育领域。
还有一个路子效果可能很好,但我并不支持,因为那是剑走偏锋,并非正道。
在网上,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比较极端的标题、观点和内容,其实很多时候作者自己也不信,只是想要流量而已。
这样的做法,很可能也会被流量反噬,不碰也罢。
05
对于会写点文章的人来说,内心深处可能都有一个靠写文章实现财富自由的梦想。
我手写我心,网上有知音,写得青山卖,花钱不求人,这样的人生状态,堪称完美。
不过,并不是每个人都有余秀华一样的能力和机遇。
想走这条路,我们要努力耕耘,坚持不懈,同时也要降低期望,不去强求。
很多事,都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注:本文题图由豆包AI生成。
明珠絮语(ID:tsliuchanghai),以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视角看教育,解答青少年和家长的教育困惑。新书《为自己读书》正在当当、京东、天猫等平台热卖中!
来源:明珠絮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