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女偷偷怀孕,太后下令秘密处死,她连忙掏出玉佩:我是大明功臣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7:23 1

摘要:一个小宫女葵水多日没来,肚子却日渐隆起,而且整个人心神不定、惶恐不安,一副做了亏心事的模样。

1581年,35岁李太后的慈宁宫里,出了一桩丑闻

一个小宫女葵水多日没来,肚子却日渐隆起,而且整个人心神不定、惶恐不安,一副做了亏心事的模样。

李太后治下甚严,当即脸色铁青,下令秘密处死,就在千钧一发之际,小宫女从怀中掏出一块玉佩,双眼含泪,大喊:“太后救我!我是大明功臣。”

看清玉佩的模样,李太后也慌了神,当即喊停。

原来,这枚玉佩来历不凡,是18岁万历皇帝的贴身之物,李太后眼光毒辣,一眼就认了出来。

她当即遣散众人,细问宫女王氏到底怎么回事,又派人翻看《起居注》,顿时有种荒谬感

堂堂大明的帝王、她亲自教养出来的好儿子,居然敢在自己的宫里,强行临幸宫女,并威胁她不许声张,只甩了个玉佩给她。

若不是这宫女意外怀孕,胆子又小,不敢擅自处置龙胎,恐怕自己到死都不会知道!

这天,35岁李太后拿着玉佩,就怒气冲冲找儿子算账。然而,18岁小皇帝却支支吾吾,抵死不认,更不愿意松口给人家一个名分。

直到,李太后掏出了杀手锏——《起居注》。

《起居注》上明明白白记录着,几个月前,万历皇帝和王宫女曾经共处一室,并且疑似发出了奇怪的声音。再结合王宫女怀孕的日期、万历皇帝的脸色,李太后非常清楚,这件事情绝对是实锤!

见母亲不依不饶,小皇帝叹了口气说:“她只是个宫女。”

只是个宫女,身份卑贱,根本配不上皇室。

但他忘记了,他的母亲李太后,多年前也是宫女而已。他更忘记了,是他强行临幸了一个无辜女子,到头来还要嫌弃人家身份低微。

李太后脸色僵硬,但没有发火,只是叹了口气说:

“吾老矣,犹未有孙。果男者宗社福也。母以子为贵,宁分差等耶!?”。(取自《明史·卷一百一十四·列传第二·孝靖王太后传》)

万历皇帝已经18岁了,膝下却没有任何孩子,大臣们都在怀疑皇帝是否有能力传宗接代。而她也已经老了,还没有孙子。

宫女就宫女,母以子贵,还分什么等级呢?

李太后对这位宫女还是很好的,在她的争取下,王氏直接从宫女,晋级成了王恭妃。

几个月后,她生下了一个男孩。

这个男孩子被取名朱常洛,是万历皇帝的皇长子。

皇长子呱呱坠地的这天,王恭妃以为,她以后的人生将从此起飞。殊不知,苦难才刚刚开始。

在皇帝的后宫,母以子贵这话没错,但还有一句话叫做“子凭母贵”

王恭妃的父亲,是个中下级的军官,靠着武举才当上个六品的武官。而王恭妃自己,也是靠着民间大范围选美,因为容貌出众,才被留在后宫当宫女的。

万历皇帝是个有追求的皇帝。

他不仅爱美人,更爱有底蕴、有文化、有内涵的美人。

很显然,空有容颜的王恭妃,根本无法和他进行精神共鸣。

因此,很长一段时间,万历皇帝去王恭妃的宫里,都只是例行差事,履行他的皇帝义务。

1582年,一个名叫郑梦境的女人出现在了万历皇帝的视野中。

她不仅美丽,还和万历有着完全相同的读书兴趣,性格又极度温柔。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是这样描述她的:

“这种精神上的一致,使这个年轻女人成了皇帝身边一个不可缺少的人物……别的妃嫔对皇帝百依百顺,但心灵深处却保持着距离和警惕,惟独她毫无顾忌,敢于挑逗和嘲笑皇帝,同时又倾听皇帝的诉苦,鼓励皇帝增加信心。”

没有人能抵抗得住这样的女人,万历皇帝也不例外。

短短两年,郑氏在还没生育皇子的情况下,就被册封为了贵妃,成了后宫里最特殊的存在。

本就不受宠的王恭妃,境遇自然雪上加霜。

她带着儿子无人问津,在后宫苟且活着,经常一年半载见不到万历皇帝一面。

后来,郑贵妃生下了三皇子朱常洵,一心想为儿子谋夺太子之位,王恭妃便连苟着都成了困难。

郑贵妃处处针对王恭妃。

吃穿用度上,内务局全看郑贵妃的脸色。王恭妃明面上是个妃子,屋内的陈设和宫女无异,茶碗缺了口子也没人给她换新。

身为皇长子的朱常洛,也经常吃不饱,不得已去和宫女厮混,骗吃骗喝。

此外,郑贵妃还经常派人监视王恭妃,生怕他们母子有小动作,联络朝臣,觊觎太子之位;也担心,王恭妃去找太后告状。

而万历皇帝呢?

对王恭妃和朱常洛的困境,视而不见。

甚至,他还会帮着郑贵妃对着自己的儿子“踩一脚”。朱元璋规定,明朝皇子最晚8岁读书,万历皇帝自己5岁就启蒙读书了,可到了朱常洛这里,一直到12岁都没能上学。

后来,朝臣们实在看不下去,要求万历皇帝给朱常洛请老师。12岁的朱常洛,才开始读书。只不过,他这书,没读多久就又因为政治原因“休学”了。

王恭妃虽然不聪明,但她也清楚局势。

前朝大臣闹着册立太子要“立长”,万历皇帝和郑贵妃,都一心想册立三皇子朱常洵。双方僵持不下。

万历皇帝和郑贵妃两人,拿朝臣们没办法,就只能跑到自己和儿子朱常洛这里撒气了。

所以,在这种时刻,她和儿子唯一要做的就是:活着,不出错地活着。

于是,忍,成为了她和儿子朱常洛接下来几十年人生的主基调。

住冰冷的屋子,忍;吃过夜的饭菜,忍;被污蔑被泼脏水,忍。

甚至1594年时,郑贵妃诬陷朱常洛和宫女厮混,失了童子之身。王恭妃还是“忍”了,只是默默拿出自己和儿子多年同屋而眠的证据自保。

1601年,王恭妃的忍,终于迎来了阶段性的成果。李太后出面,和群臣再次逼迫万历皇帝,必须按照祖制册立太子。

这一年,朱常洛被册立为了太子。

至于王恭妃,依然住在暗无天日的景阳宫里。而且,万历皇帝还提出,为了避免地位低贱的王恭妃影响太子,禁止他们母子二人见面。

就这样,儿子成了太子,但王恭妃自己却被幽禁了。

后来,朱常洛有了妻子、妾室,生下了儿子……朝臣们进言:

“太子如今有了后,太子生母还在景阳宫,属实不妥。”

万历皇帝碍于颜面,勉强才册封王恭妃为贵妃、皇贵妃。

名分上,给足了王氏尊贵。但实际上,王恭妃的境况,没有半分改变。她依然住在冰冷而又萧条的景阳宫里,依然见不到儿子,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

又过了6年,46岁的王恭妃病入膏肓。朱常洛再也忍不住,第一次反抗父皇,他跪在万历皇帝的寝宫面前,一遍又一遍地请求:只想见母后最后一面。

万历皇帝内心稍有触动,最终点头。

九月十三日,得到允许的朱常洛跑向景阳宫,终于和母亲见面了。

这是他们母子俩,十年后的第一次见面。

两人抱头痛哭。

已经双目失明的王恭妃抚摸着儿子的脸庞,非常欣慰:“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恨!”

说完这句话,王恭妃便气绝而亡。

没有知道,当时的王恭妃是什么心情。

或许有高兴,10年了,她终于在死前见到了儿子。

或许有愤恨,在后宫忍了30年,却始终没能等到出头之日。

但我想更多的,还是不甘吧。

后记

王恭妃死后,万历皇帝禁止她葬入定陵,硬是让她在大热天停灵10月,才随随便便埋在了天寿山陵区。不派人守坟,也不播守坟的费用,更没有香火供应,和孤魂野鬼无异。

一直到9年后,万历皇帝驾崩,朱常洛翻身做主。

登基后的朱常洛,干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追封母亲为孝靖皇后,并下令要追念母亲,大办仪礼。

只是,令人遗憾的是,38岁的朱常洛没来得及等仪礼形成,登基一个多月就去世了。王恭妃的孙子明熹宗朱由校登基,才把王氏的后事办明白。

1956年,考古人员进入定陵,看到了“孝靖皇后”王氏的棺椁。棺椁简陋寒酸,旁边却摆放了十几箱琳琅满目的陪葬品。

陪葬里的点翠嵌珠石金龙凤冠,和破败的棺椁格格不入,仿佛是在诉说王氏的一生:

活着忍了一生、屈辱一生,死后才享皇后尊荣。

这,就是紫禁城的女人。

参考文献:《故宫六百年》

来源:仙女修练手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