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川人士:打击哈佛是严重的自残行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9:57 2

摘要:特朗普政府近期对美国科研体系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短短数月内,数千项科研资助被取消,数十亿美元的科研经费被冻结,包括哈佛、哥伦比亚等顶尖高校的项目也被强制叫停。此外,一项提案还试图将美国主要科研资助机构的预算砍去一半。这些举措不仅令美国在全球科研体系中的地位受

打击高校是严重的自残行为

特朗普政府近期对美国科研体系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短短数月内,数千项科研资助被取消,数十亿美元的科研经费被冻结,包括哈佛、哥伦比亚等顶尖高校的项目也被强制叫停。此外,一项提案还试图将美国主要科研资助机构的预算砍去一半。这些举措不仅令美国在全球科研体系中的地位受损,也让本应被吸引来的全球顶尖科学家纷纷萌生退意。

特朗普政府的科技顾问迈克尔·克拉齐奥斯为此辩解称,美国科研体系效率低下,官僚化严重,且被“政治正确”所绑架,特别是在多元、公平、包容(DEI)议题上。他主张要“打破集体思维”,为科研注入“活力”。这个理由表面上听起来合理,然而实际行动的粗暴与盲目却暴露出一个本质:这场所谓的“改革”并不是为了推动科学进步,而是在政治斗争中把科研当作了替罪羊。

政府对科学的清算远远超过了打击“觉醒主义”的范围。科研基金如今对一些词汇如“跨性别”“公平”讳莫如深,连一些本是科学常规研究内容的课题——例如分析种族与癌症发病风险、按性别研究性病传播趋势等——也被一并清除。与此同时,那些最顶尖的研究机构也成了政治目标。哈佛和哥大因被视为“自由主义堡垒”而被一刀切断资金,不论项目本身研究的是阿尔兹海默症还是量子物理,一律叫停。学者们对此表达忧虑,却又被贴上“反MAGA精英”的标签,成为特朗普支持者眼中长期享受特权的既得利益者。

更讽刺的是,特朗普一边高呼要打破“集体思维”,一边却用行政命令规定科学家能研究什么、不能研究什么。在他们眼中,公共卫生和气候科学只是干涉个人自由的工具,是新冠封控和学校停课的罪魁祸首。因此,疫苗和气候变化研究成为削减最严厉的领域。这一切,无异于将美国从启蒙时代的自由探索传统中拉回禁锢与审查的阴影之中。

问题在于,美国科研确实存在结构性的障碍,例如经费申请流程繁琐、创新能力趋于保守等,确实需要改革。但目前政府没有提供任何具体的改进措施。相反,它制造了更大的不确定性,让科研人员花更多时间在行政诉讼与政策焦虑中,进一步拖累效率。

更现实的代价已经开始显现。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预算被砍,导致气象预测能力下降,影响农民耕作计划与灾害应对。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预算被削,也会削弱疫情监控与防控能力。长期来看,随着基础科研投资缩水,那些无法立刻商业化的科研空缺将难以被企业补上,人才流失也不可避免。今年前三个月,美国科研人员申请海外职位的数量同比上升三分之一,而申请来美工作的外国研究者下降了四分之一。美国开放包容的科研环境声誉正在动摇。如果外界普遍认为学术自由正在被削弱,留在美国的科学家也可能开始自我审查,这种寒蝉效应可能持续多年。

更大的问题是,美国的退缩不仅是对本国的损害,也是对全球的打击。美国承担着全球公共科研的最大份额,拥有一半的诺贝尔科学奖得主和四所全球前十科研大学。互联网、mRNA疫苗等改变世界的创新大多源于美国科研体系。现在,美国选择撤退,全世界都将失去它曾经慷慨分享的成果。

然而,最终代价最大的还是美国自己。上世纪初,美国在任何一个科学领域都不是领跑者;到世纪末,它几乎在每一个领域都引领全球。科技推动了美国的经济崛起、军事实力与全球领导地位,而这背后正是源源不断的科研投入和自由探索。当美国主动放弃这一基础,科学主导权将逐步让位于东方国家,美国几十年积累的优势或将拱手让人。

这场MAGA对科学的攻击,从来不是只针对某几所大学,也不是单纯为了打击某种政治理念。它本质上,是对美国自身根基的伤害,是一种深远的自我削弱。未来,美国将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来源:小夭看天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