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朱媛媛"三个字,生怕是同名同姓的误会——毕竟20天前,她还在微博宣传新剧《造城者》。
5月21日10点57分,朱媛媛的丈夫辛柏青发讣告悼念妻子。
这条消息像一颗深水炸弹,瞬间在社交平台掀起巨浪。
人们反复确认着"
朱媛媛"三个字,生怕是同名同姓的误会——毕竟20天前,她还在微博宣传新剧《造城者》。
点开那条剧宣动态,画面里的她穿着米色针织衫,对着镜头笑得眉眼弯弯。
评论区里粉丝还在催更:"媛媛姐状态太好了!什么时候开播?"没人想到这竟是她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更令人揪心的是,她默默与癌症抗争了整整五年,连合作了三个月的黄晓明都毫不知情。
时间倒回2020年春天,《送你一朵小红花》剧组正在青岛拍摄。
朱媛媛在片场总是最早到场,最晚离开。
有场雨中戏她反复拍了七条,单薄衬衫被浇得透湿,副导演看不下去要给她找替身,她却摆摆手:"这雨下得正合适,别浪费天公作美。
"
直到杀青宴上大家才知道,那天她刚拿到医院的诊断报告。
这五年里,她保持着每年2-3部戏的节奏。
去年拍摄《大江大河3》时,有场需要爬五层楼梯的戏,场务要给她准备轮椅代步,她笑着拒绝:"这才几步路?我老家住六楼天天爬呢。
"
后来监视器后的导演发现,她转身时悄悄按了按腰部止疼贴,这才意识到不对劲。
最让同行震撼的是今年4月《造城者》的拍摄现场。
当时朱媛媛已经需要每天服用靶向药,但她坚持不用替身完成所有动作戏。
有场追车戏拍了整整八小时,她穿着高跟鞋在柏油路上来回奔跑,收工时脚踝肿得像馒头。
化妆师回忆:"她让我用遮瑕膏盖住输液留下的淤青,说不能让观众出戏。
"
细心的观众发现,在《造城者》最终版海报上,"朱媛媛"变成了"朱媛元"。
这个改动引发过小范围讨论,有人猜测是片方失误,有人以为是艺名调整。
直到现在大家才读懂其中深意——"元"既是轮回的新起点,也是人生终章的圆满句点。
翻看她最后半年的行程表,简直像在与时间赛跑。
1月参加央视春晚彩排,2月进组拍摄古装剧《凤鸣台》,3月还抽空给动画电影《熊出没》配音。
4月11日杀青《造城者》当天,她在朋友圈发了张朝阳照片,配文:"每个清晨都值得起舞。
"
就连身边工作人员都被她"骗"过了。
经纪人王薇说:"她永远把药装在维生素瓶里,化疗后戴假发继续工作,甚至自己设计了遮住留置针的古装发型。
"
有次拍夜戏时她突然流鼻血,却摆摆手说"最近火锅吃多了上火",转头就让助理去买凉茶降火。
在最后的日子里,她悄悄做了两件大事。
把多年积蓄分成三份:一份给父母买了养老公寓,一份设立青年演员奖学金,最后那份捐给了癌症儿童基金会。
还亲手给每个合作过的剧组人员写了感谢卡,卡片上画着小红花,就像她曾饰演过的抗癌角色。
看着这些细节,终于理解她改名"朱媛元"的深意。
这不是悲情的告别,而是充满生命力的交接。
就像她饰演的高雪梅,在剧本里是历经风霜的钢铁厂女工;戏外,她把自己活成了傲雪寒梅——零落成泥,依然香如故。
如今重看她最后一条视频,弹幕里飘满观众留言:"原来你在笑着道别"。
画面定格在她对着镜头比心的瞬间,阳光洒在酒窝上,仿佛在说:"我的故事讲完了,你们要继续精彩啊。
"
这种体面而温暖的告别方式,确实很"朱媛媛"。
五年抗癌路,她没卖过惨、没炒过话题,连生病都要悄悄藏在角色身后。
就像她总说的:"演员就该活在作品里,观众记住角色比记住我重要。
"
翻开她的工作笔记,最后一页写着:"如果哪天我先走了,葬礼上要放《好日子》,不准哭哭啼啼的。
"
这个爱笑的女人,连离开都要选在春暖花开的五月,让所有记得她的人,抬头就能看见漫山遍野的生机。
或许这就是真正的演员风骨——把眼泪留给长夜,把笑容刻进胶片。
当《造城者》正式播出那天,屏幕里的"朱媛元"会带着她标志性的笑容,完成最后一次完美谢幕。
而我们终于懂得:有些人的离开不是终点,是他们把自己活成了永恒的光源。
来源:近朱者赤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