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郭汉中:把中华文明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20:22 2

摘要:5月23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文物修复高级技术工郭汉中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颁奖台上,57岁的他双手接过证书时,有人注意到那指节处的老茧——这是38年修复文物留下的“勋章”。

川观新闻记者 王晋朝

5月23日,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陈列保管部副部长、文物修复高级技术工郭汉中被授予第九届全国道德模范荣誉称号。颁奖台上,57岁的他双手接过证书时,有人注意到那指节处的老茧——这是38年修复文物留下的“勋章”。

“我将继续把文物修复、传帮带年轻人等工作做得更出色,把肩膀上的担子挑得更好!”当天,记者第一时间连线郭汉中。电话那头,他难掩激动,言语间是一个文物修复者对于事业的热忱与责任。

1986年,三星堆一、二号祭祀坑重见天日。彼时18岁的郭汉中,因一手陶器修复绝活被调入四川省考古研究所,自此与文物修复结缘。一间30平方米的小屋、数千个日夜的拼合雕刻,他从师傅杨晓邬手中接过“匠心接力棒”,将毕生精力倾注于“复活”文物。

最令他骄傲的是历时6年修复的一号青铜神树。出土时,这株近4米高的神树碎成200多块残片,有的薄如蝉翼,有的重逾千斤。没有图纸参考,郭汉中只能从残片的弧度、纹路中寻找蛛丝马迹。他创新铆接、灌注工艺,在传统锡焊法外另辟蹊径,最终让神树“涅槃重生”,成为世界最大单体青铜文物。“每一片残片都是历史的密码,修复不仅是技术活,更是与古人的对话。”他说。

2019年,三星堆新发现6座祭祀坑,3号坑内上百根象牙交错粘连,稍有不慎便会断裂。郭汉中大胆采用高分子材料“绷带”包裹象牙,首创蜡模固型加固法,让脆弱文物安全“出坑”。这一技术开创考古发掘保护先河,被同行誉为“教科书级操作”。

此前,在直播三星堆考古发掘的镜头前,郭汉中用自制的弧形针穿过象牙底部,仅用3分钟便将青铜大口尊完整提取。网友惊叹:“这手法,像给文物做微创手术!”38年来,他自制近300件工具——木制卡尺、铁丝弯钩、不锈钢弧针……这些“土发明”成了破解文物提取难题的“金钥匙”。

“我这辈子修不完三星堆的宝贝,但徒弟们可以。”郭汉中常说,文物修复不能“藏技于身”。他严格培训年轻团队,要求“修复误差不超过0.1毫米”。如今,他带出的10余名骨干已成为省内文保中坚力量。团队发表的《3D技术在文物修复中的应用》等十余篇论文,填补国内技术空白。

“文物修复是场接力赛。”电话那头郭汉中语气坚定,“我愿做一块铺路石,让更多年轻人接过这把刻刀,把中华文明的故事一代代讲下去。”

来源:川观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