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保护隐私,很多人会选择在手机上贴防窥膜。然而,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其长期使用防窥膜后,看东西有变暗和重影的情况,
为了保护隐私,很多人会选择在手机上贴防窥膜。然而,近日有网友发帖称其长期使用防窥膜后,看东西有变暗和重影的情况,
防窥膜会伤眼睛吗?它的原理是什么?一起来看看!
我们知道,人眼看到的一切物体,都存在光的折射现象,手机膜、手机屏幕同样如此。当一个人在玩手机时,如果他的手机没有贴防窥膜,那么另一个人在旁边也可以看到其手机上的内容,这是因为普通的手机膜无法阻止光的折射。
随着便携式电子设备越来越普及,隐私问题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始思考:有没有一种方法,能让屏幕内容只对正面的使用者可见,从侧面看则一片模糊?
答案就是微百叶窗技术。
就像家里的百叶窗通过调整角度来控制光线一样,工程师们在薄膜中嵌入微小的垂直百叶窗结构,让光线只能沿特定方向传播。从正面看,屏幕清晰如常;从侧面看,却是一片模糊,甚至全黑。
防窥膜是利用光具有穿透、折射、反射、漫反射等特征,通过改变手机膜的结构,从而阻挡光发生折射现象。在旁边观看的人因为接收不到屏幕折射出来的光线,所以看不到手机上的图像,这样就起到了防偷窥的作用。
微百叶窗技术尽管在隐私保护上表现出色,但会改变屏幕的显示性能,从而对用户的视力产生影响。
根据2024年对防窥膜性能的研究,在正面观看时,防窥膜可使屏幕亮度下降 24.8% 至 53.8%,具体幅度取决于产品设计和质量。这一变化迫使用户调高屏幕亮度以保持清晰度。
然而,调高屏幕亮度增加了蓝光的暴露。蓝光(波长约 400—500 纳米)是一种高能量短波光线,研究表明,长时间暴露于蓝光可能引发眼疲劳、干眼症,并且干扰睡眠质量。此外,低亮度和对比度的屏幕可能导致瞳孔持续放大以捕捉更多光线,加重眼睛调节的负担,从而诱发眼疲劳。
蓝光不仅与眼疲劳相关,还可能对视网膜造成潜在损害。根据 2018 年的研究,蓝光能穿透角膜和晶状体,直接到达视网膜,引发光化学损伤。实验显示,蓝光暴露会增加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的钙离子水平,导致局部细胞凋亡。
2023年,一篇基于流行病学和临床观察的研究发现,长期暴露于高强度蓝光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率的增加相关。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因光吸收分子(如脂褐素)积累,易受光化学损伤。
虽然目前没有充分证据证明防窥膜的蓝光暴露会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但长期高强度使用可能它加剧眼部不适。
如果大家非要用防窥膜,建议要用高质量的产品,如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醇基材的防偷窥膜,这类防窥膜通常保持较高的光透射率和清晰度,可以减少对眼睛的负担。
不管是否使用防窥膜,我们都要注意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屏幕亮度等,在感觉眼睛疲劳后,要立即停止使用并眺望远方。正确保护眼睛的方法如下:
关灯后不要看手机
不在黑暗处观看主动发光体,包括电视、手机等。
少看手机
减少观看主动发光体的时间,注意眼睛的休息。
正常情况下,我们每分钟眨眼约24次,每次眨眼时,眼睛都会分泌泪液,来保证眼表的湿润。玩手机时,眨眼次数会变少,导致泪液分泌不足、眼表干燥,长期如此可能会引发干眼症。
1.双眼向上、下、左、右各看3次。
2.然后向左上、右下、右上、左下各看3次。
3.再让眼睛沿顺时针、逆时针各转3圈。
4.全部结束后闭眼休息1分钟。
来源:祝您健康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