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55225亿元,较上年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30816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6.8%。电商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2025年1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到155225亿元,较上年增长7.2%。其中,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为130816亿元,增长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26.8%。电商行业呈现出一片繁荣景象。
然而,在数字商业高速发展的背后,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专业——电子商务却深陷“学科定位模糊、课程滞后产业、人才供需错配”的困境。
电子商务专业滑落“高薪榜”
电子商务专业诞生于21世纪初。2001年3月,教育部公布了2000年度备案或批准设置的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名单,北京邮电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等多所高校获批设置该专业。同年年底,教育部高教司又批准了83所院校开设电子商务本科专业……自那时起,电子商务专业便随着互联网的蓬勃发展踏入了发展的黄金期。根据阳光高考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国设置该专业的本科院校有539所。
专业设置伊始,电子商务作为一个新兴专业,是融合计算机科学、市场营销学、管理学、法学以及现代物流等多学科的新型交叉学科,旨在为企业和事业单位培养能够提供一体化商务与技术解决方案的综合型人才。
根据《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就业蓝皮书)数据,2014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月收入为4064元,位列本科主要专业的第26位,高于本科平均291元。
不过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子商务行业的边界不断拓展。从传统的网络购物模式,逐步延伸至跨境电商、社交电商、直播电商等多元化领域,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却出现明显下滑。
数据显示,2023届电子商务专业本科生毕业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5822元。这个十年前的高薪专业现收入已明显低于本科平均(2023届为6050元)。不过,在一众人文社科专业中,该专业仍处于相对优势地位。
超四成电商毕业生学非所用
从整体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来看,电子商务专业也表现欠佳。
数据显示,其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仅为58%,比本科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或因为专业学习涉猎面较广,或因为毕业生多宽口径就业,相关专业毕业生对本专业的调侃是“感觉什么都学了,又好像什么都没学会”,专业学习“太水”。
据未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本专业毕业生反馈,其最终较多从事的是文员一职,而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30%)、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27%)是他们偏离本专业就业的关键缘由。
此外,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滞后于产业发展也是导致毕业生难以从事专业相关工作的一大问题。例如,部分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依旧将“网店运营”作为核心课程,与当下如AI选品、跨境电商独立站等新兴业态严重脱节。
或也正因如此,应届毕业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基础运营岗位,如客服、店铺维护等。“毕业即客服,月薪三千五”是对其就业现实的真实写照。这些岗位工作重复性高、技术含量低,使得毕业生职业成就感匮乏,就业满意度(76%)不高(本科平均为78%)。而这些来自毕业生的反馈,也为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的高校提供了人才培养改进思路。
电商专业革新之路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电子商务专业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问题尤为显著。
众多高校的电子商务课程过度侧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学生虽储备了大量概念与原理,但在真实商业场景前,却常常不知所措。比如在模拟电商运营项目中,学生或许能依流程顺利推进,然而一旦置身真实市场,面对复杂多变的竞争局势、消费者多元需求以及突发市场状况时,便难以灵活应变。
就业蓝皮书数据显示,学非所用的电子商务毕业生对教学提出的最主要改进事项是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58%),略高于本科平均(56%)。另外,特别值得关注的是“课程内容不实用或陈旧”,对此有改进期待的比例(50%)远高于本科平均(37%)。这显示,许多本科高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已过时是大学生共识。另外,课程考核方式也有待改进空间。
因此,电子商务专业急需探寻全新的发展方向。部分高校已着手实施改进措施,通过融入前沿教学模块,为课程注入新活力。例如,华南理工大学在管理科学与工程的核心课程体系基础上,开设了Python数据分析、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区块链技术、云计算等大数据相关课程,以提升学生大数据分析和应用能力。五邑大学的电子商务专业设置的核心课程已囊括跨境电商实务、跨境电商实践专题、跨境电商数据分析、电商创意美工设计与实践等课程。
此外,学科交叉促使“泛电商”知识图谱逐渐形成,这也要求高校进一步加大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力度。以中央财经大学为例,该校的专业课程体系设有经管基础、信息技术、商务智能分析三个模块。除了常规经管基础课程,信息技术方面,该专业学生还需要学习信息技术基础、数据库系统、Web程序开发、Python程序设计等技术类课程,商务智能方面要学习数据分析基础、数据建模与预测、数据挖掘与商务分析、数据可视化、机器学习和商务智能应用实践等。
与此同时,深化产教融合对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意义重大。例如采用反向定制模式,将企业实际痛点转化为学生课程学习考核要点、毕业设计课题。一些大学在此方面做出了较好示范。如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的跨境电子商务专业,与多家跨境电商平台官方合作,在校内开设有义乌B2B跨境电商工作室、Wish星青年工作室、Shopee训练营、速卖通工作室、亚马逊创业营等五个跨境电商专创工作室,以指导学生进行跨境电商创业实践。
师资力量薄弱也是制约该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电子商务专业兼具综合性与新兴性,对教师素质要求颇高,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需丰富的实践经验。但现实情况是,许多教师缺乏在电商企业的实操经历,致使教学过程中难以融入生动案例,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与时效性。因此,引入企业导师迫在眉睫。
最好的教育
永远发生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当学生仍在学习“网店装修”这类传统课程时,企业的招聘需求早已转向“AI选品师”和“元宇宙场景架构师”等新兴岗位。电子商务专业急需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以提高与产业和市场的适配度。
面对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对相关行职业的影响,电子商务专业教学须紧跟技术发展步伐。比如,在课程体系中增添人工智能在客户服务、精准营销方面的应用案例讲解,深入剖析大数据分析在市场预测、用户行为分析中的关键作用,以及AICG在创意设计的应用等内容。通过融合这些前沿技术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技术应用能力,以确保他们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能轻松适应行业的快速变化。
在这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中,大学教师角色转变刻不容缓,需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产业共建者”转型。毕竟,最优质的教育,永远发生在时代的风口浪尖。
主要参考文献:
[1]合肥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五邑大学、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网站
[2]麦可思研究院.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 [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3]争夺百万年薪!年轻人找工作被拍成综艺[EB/OL L].中国青年网, 2025.03.27.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回复“月收入”,可获取2023届本科、高职月收入TOP30专业名单。
☞回复“本科就业满意度”或“高职就业满意度”,分别获取2023届本科或高职就业满意度较高专业TOP30名单。
来源:美美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