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兵到部队并能够去学习开车,这绝非是一件简单平常之事。那些能够获得这样机会的人,坦率地说,如果背后没有错综复杂且极为强硬的关系支撑,想要在后勤单位站稳脚跟,毫不夸张地讲,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这种裙带关系的现象,在当时的部队内外可谓
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当兵到部队并能够去学习开车,这绝非是一件简单平常之事。那些能够获得这样机会的人,坦率地说,如果背后没有错综复杂且极为强硬的关系支撑,想要在后勤单位站稳脚跟,毫不夸张地讲,那绝对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这种裙带关系的现象,在当时的部队内外可谓是众人皆知,根本算不上是什么隐秘之事。
要知道,在那个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资源相对有限,机会也并非均等分配。能够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获得学车这样宝贵的机会,往往需要有着特殊的背景或者强大的人脉。这从当时部队的选拔机制、资源分配等方面都能看出端倪。
时至今日,依然依稀听闻在技术分队中,有的战士毫不夸张地说,在营区里依旧表现得“牛哄哄”,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这些人,无论是在营区之中,还是在更广泛的范围里,时不时就会“冒泡儿”。他们的一个通病就是,但凡遇到事情,从来不嫌事情闹得大,总是喜欢起哄,极力显摆自己“高人一筹”的牛皮劲儿。这种现象的存在,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种不良风气的延续。
就在“五一”省亲期间,几年未曾相见的同籍战友得以相聚,大家围坐一起小酌一番。在推杯换盏之间,也不知是有心提及,还是无意聊起,就说起了当年在文化补习班与汽车连那一场几乎一触即发的“遭遇战”。那情形,像极了我们正在桌上拖拽酒瓶,那半开启的高压冲挤瓶吱吱冒气儿,流淌出的液体满手都是泡泡儿。旁桌的人看得真切,忙不迭地嚷嚷着:“是战友咧!干、干、赶紧开了干吧!”这吵嚷声让左拉右扯的我们,都感觉到了深深的担忧,唯恐稍有不慎,酒瓶就会迸裂,从而殃及周围。
从这一场回忆中的“遭遇战”,也能让人联想到战友之间相处时的种种复杂情感和微妙关系,以及在特定环境下人性的展现和情绪的爆发。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回忆,更是对过往岁月的深刻反思。
(1991年7月文化补习结业留影)
挑眼这么一瞅,轻轻一抹瓶口,酒水伴随着记忆的流淌就侃侃而谈起来。那是在 1991 年 6 月,具体是哪天确实记不太清了,至于星期几更是无需太过计较。军区空军依照历年的惯例,在全军院校招生统考之前,组织司令部直属单位选拔出来的学员苗子,在通信团开办文化补习班。就在某个晚上,延迟熄灯的补习班里,我们三三两两结伴而行,合打着手中的手电筒,端着脸盆,趿拉着拖鞋,深一脚浅一脚地转过那门字框红砖平房小院的后檐,缓缓来到相向而立的汽车连二层小楼对面菜地的水龙头边,准备开始洗漱。
飞溅的流水声,青蛙那聒噪的鸣叫,相互邀约喊人的声响,还有那透着杂乱、射向夜空的电筒光柱,仿佛正在悄然汇聚能量,好似要形成一个威力巨大的大炮仗。“哪个×日的,瞎 B 眼乱照”!随着对面走廊一道电筒亮光刺破菜地上空的黑暗,一声猛喝骤然传来。这声怒喝,把刚刚从题山字海中得以放松下来、正赶往洗漱路上的文化队战士们惊得一个激灵。蹲在水龙头前洗脸刷牙的战士,听见这吆喝声,抬头瞄了一眼搁在草丛中的手电,却没有应声。后面赶来等候用水的,边上听得真切的我随口应了一声:“叫、叫、叫个鸡毛”。话音还未完全落下,对面楼里接话的人恶狠狠地喊道:“×日的,你给我等到!”这隔空一来一往的简单对话过后,文化队这边儿传来几声嘻笑,随后大家各自洗漱,很快就回到了宿舍,开始整理蚊帐,准备上床睡觉。
“是哪个牛 B,有种叫板的你出来,我们看看”!突然之间,昏黑的院内传来此起彼伏类似这样的叫嚣。靠近门窗听得真切的同学,急得像猴子一样手忙脚乱地朝着我喊:“×××,汽车连的来了,你别吱声!”宿舍里已经躺下的人,有的掀开蚊帐,有的直接跳下床来。我还记得有个兄弟焦急万分地大喊:赶紧地,兄弟们,操家伙!正坐在床檐准备擦脚休息的我,一听这阵势不妙,心里不禁暗暗叫苦:操!坏菜了,这不冲着我来了吗?慌乱之中,我情不自禁地赶紧站起身来,一双湿脚迅速套进胶鞋。放眼望去,除了过道两旁白晃晃挂起的蚊帐和床铺上的几本书籍,真的是赤手空拳,连半点可以抓取的物件都没有啊!心急之下,一个念头瞬间油然而生:我可得先冲出屋去,再做长远打算。于是,我大步流星,三五步就窜到了门前。黑暗中,几道电筒光亮已齐刷刷地射进屋内,那难听的叫骂声瞬间就到了脸前。屋檐路灯下,不断涌近的 10 来个人,有的敞着上衣,扣子都没扣上,有的穿着背心短裤,伴随着大呼小叫、扯劲儿叽歪,就像一垛坚不可摧的人墙碾压过来,着实让人怵得头皮发麻,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
从当时的场景来看,这种冲突的发生并非毫无缘由。在部队这样纪律严明的环境中,大家长期处于紧张的训练和学习状态,压力巨大,情绪也容易变得敏感和冲动。而这次的小摩擦,或许只是一个导火索,引爆了双方压抑已久的情绪。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个体在压力环境下,对于外界的刺激往往会产生过度的反应,从而导致冲突的升级。
再从部队的文化和管理角度思考,这样的事件也反映出在当时的管理中,可能存在着对于学员心理疏导和情绪管理的不足。同时,不同连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机制或许也不够完善,导致了这种误会和冲突的发生。这也为后来部队在管理和文化建设方面提供了一定的反思和改进的方向。
走,看来是走不脱了!我紧紧扶着门板,目光急切地在屋内扫视着,寻思着墙角儿的拖把、撮箕是不是能顺手捞上一个当作武器,刚刚冲凉后还带着湿气的身子此时也燥热得热血翻涌,心里不住地想着:真他妈完犊子了!这可如何是好!
突然间,靠门框左侧床头柜上的红壳暖瓶恍若救星一般映入我的眼帘。我毫不犹豫地一步上前,迅速抓起提手,顺势就将其横在了门前。靠!真是天助我也!瞬间,一股豪气自心底涌起,我扯着嗓子一声吼:我喊的,有种你就来!
此时,门外仅仅三五步距离那些乌殃殃乱叫的人群一看这架势,竟然齐刷刷地站住,顿时没了声。双方怒目相向,彼此扫视不过短短几秒,我却在对面人群中看到一个膀大腰圆的熟悉身影。只听他说道:莫动,我来看看!只见他先是环顾左右,像是在安抚身边的人,然后移步向前,一步步来到我的跟前,小声问道:兄弟,刚才是你?我心里暗自发笑,这可真是敬德鞭打尉迟恭——自己人打自己人啊。我吊二郎当,慢悠悠地拔拉着暖瓶塞子,晃荡着水瓶,咧着嘴冲着他眨巴着眼点了点头。
他领会地会心一笑,转过身去,那只大手用力一挥,边走边对着汽车连那帮兵喊道:算球!是我兄弟,回去了!就这一声,让双方那些不明就里的人满是诧异。一场大戏刚刚起幕,还没来得及交手怎么就给散了呢?
旁桌清醒听得真切的人,凳子一挪凑上前来,好奇地问道:哥,汽车连那个老大,你俩啥关系?我仰脖猛灌一口酒,将酒瓶重重一跺,说道:啥关系?战友、兄弟!可惜他走了!喝酒的战友赶忙接过话头:哎!真是可惜了这个好兄弟,咱们一批入伍的战友在一个部队,那份感情真是没得说!你上学后毕业走得远,不晓得他复员的过程搞得好曲折哟!他带着个成都媳妇回来,安排在公安工作,后来自己创业搞房地产,却被资金问题搞得七拱八撬,W#任职重庆的时候把他搞成“打黑除恶”的对象,出来后身体都整垮了,就是上次你回来我们去他家看到的那个情况。后来的事你都晓得了,他走的时候战友们还是去搞得热热闹闹的哟,可惜,就这,正当壮年,人这一生哪,可真不好说哟!“不说了!来,战友,难得回来见一面,我们干一个”!
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战友之间的情谊深厚而复杂。在部队里共同经历的岁月,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情感纽带。然而,生活的无常和命运的波折,又让每个人的人生轨迹充满了不确定性。就像这位战友,曾经在部队里英姿飒爽,复员后却经历了种种坎坷。这也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生活的压力对个人的影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个体在社会大环境中的发展往往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和推动,而战友之间的相互支持和牵挂,则成为了在困境中坚守和前行的力量源泉。同时,这也让我们更加珍惜相聚的时光,感慨人生的无常和友情的珍贵。
来源:聪明熊猫X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