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就比如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在经历了股价连续下跌后,终于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里宣布:“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在第一季度末已经开始下沉管理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直接接手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BM肌活、米蓓尔品牌。”
多年前,那英在采访时奉劝章子怡,说“隔行如隔山”,这个梗至今仍被网友津津乐道。
多年后,商业社会还在持续验证这位老艺术家一语成谶的能力。
就比如玻尿酸巨头华熙生物,在经历了股价连续下跌后,终于在2025年一季度财报里宣布:“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赵燕在第一季度末已经开始下沉管理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直接接手品牌与传播管理中心、BM肌活、米蓓尔品牌。”
这也是专注于研发的赵燕,首次从幕后走向台前。就像那英奉劝章子怡,隔行如隔山——对于本身就对品牌营销重度依赖的华熙生物而言,赵燕面临的挑战,可能比章子怡从演戏跨行到唱歌要大得多。
果不其然,接手之后,华熙生物很快就搞了件大事。
5月17日,华熙生物官方公众号发布文章《概念总在重演,科技永远向前》,控诉券商编造“透明质酸过时论”破坏中国企业的“产业优势”,并直接点名10家券商公司发布的巨子生物研报,正式向券商和巨子生物吹响冲锋的号角。
向本来应该拉拢的券商开炮,又贴脸开大友商研报,没人能理解华熙生物的动机是什么,是市值崩坏的愤怒,还是刻意营销的策略?巨子生物在这波硝烟里,又充当了什么角色?
华熙三连鞭,鞭鞭向券商
先来看看这是怎样的一场舆论战。
一季度财报发布完不到一个月,华熙生物就在自家微信公众号上,五天内连发三篇长文。
发布节奏和内容也在层层递进:先是提出行业乱象,接着找到权威机构站台,最后再来回应各方关切。
每次都是洋洋洒洒一大篇文章,引经据典,像是一场对阴谋论的体面声讨。
但这场看似体面声讨,本身就经不起推敲。
首先,以华熙生物2021年开始的大幅度下跌为例,你着实很难将企业下跌的原因归结为还没发布的研报和还没上市的对手。
2021年7月30日,华熙生物当天的盘中价来到313.10元/股的历史高位,并以17.55%的跌幅开启了股价一路滑铁卢的时代。到了2022年3月31日,华熙生物收盘价已经到了119.51元/股,仅为巅峰时期股价的38.17%。
这一波下跌,距离被华熙生物点名声讨的第一篇研报发布,还有足足86天,距离巨子生物正式在港交所挂牌交易,还有8个多月的时间差。
换言之——券商怎样才能让发布于未来86天后的研报,跨时空狙击华熙生物当下的市值表现?
就好比你在路上摔了一跤,却要归因于摔跤的地方在十年后长出一棵树绊了你一下,这多少有些魔幻。
其次,券商们真的在拉一踩一,为了推巨子生物,而刻意黑华熙生物和旗下的玻尿酸产品吗?
在华熙生物文章提及的最后一篇研报发布一年多后,华熙的股价进一步下探。截至5月21日,华熙生物收盘价为52.61元/股,较巅峰时期的313.10元/股缩水83.20%。
估计券商们自己也没有想到,一两年前的研报竟能扇动起如此巨大的蝴蝶效应。
券商机构为了在研报中说明一个新事物具有发展潜力,选择与另一个已经有成熟认知的事物做类比,是一种常见方式。
比如华熙生物所引用的研报,其实都是在类比重组胶原蛋白和透明质酸的生物特性和功效情况,便于投资者理解重组胶原蛋白的成分优势。
毕竟券商研报的作用是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所以信息传递高效、便于理解是第一诉求。透明质酸和重组胶原蛋白之间的科学原理,并不是投资者关注的核心信息。
对于华熙生物来说,在资本市场表现低迷的情况下,更需要跟券商保持友好的沟通——毕竟,在低迷的市场环境下,券商才是帮他们跟买方市场交涉的重要伙伴。
撇开之前的分析不说,即便华熙生物所揣测的“阴谋论”真的成立,同样涉猎透明质酸业务的爱美客2024年营收、利润双增,为何券商唱衰透明质酸的声音,只影响到华熙生物?
归根结底,还是华熙在业务层面缺乏新的增长点。毕竟,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想要一招鲜吃遍天已经不太现实。
从医美茅台到增长失速,华熙有苦难言
早期的华熙生物靠着透明质酸一路高歌猛进,开启了医美护肤市场的新纪元。
在市场红利的驱动下,入局者也越来越多。仅国内市场,就有华熙生物、爱美客、福瑞达、昊海生科、敷尔佳、贝泰妮、阜丰集团等7家上市公司布局透明质酸业务。
众多入局者的进入,持续挤压华熙生物的市场空间,也终结了透明质酸供给端的红利期。
需求端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琼脂糖、羟基磷灰石等新材料凭借更可控的注射效果和更强的支撑性,逐渐替代透明质酸,为注射医美提供新的选择。
而在功能性护肤领域,透明质酸保湿、修护的功效也难以匹配日趋细分和多元的消费者需求。
财报显示,2024年,华熙生物皮肤科学创新转化业务(原功能性护肤业务)营业收入同比降低31.62%,且毛利率较上一年也降低了1.13%。
透明质酸产业的失速,也导致了华熙生物的失意。
财报数据显示,华熙生物连续两年营收、利润下滑,且2025年一季度还在继续维持下滑趋势。另一方面,华熙生物的利润率也从2021年的15.80%下滑至2024年的3.24%。
华熙生物也曾想过开拓新的业务增长曲线,然而均反响平平。
比如,企业重心转向功能性护肤品后,发现品牌同质化严重,如今米蓓尔、肌活均掉队,夸迪也因为枝繁繁事件,在围观者眼中只剩一地鸡毛。而布局食品界赛道的水肌泉,除了被质疑在饮用水中添加透明质酸是智商税以外,几乎没有掀起其他水花。
没有业绩的兑现,更没有新增长曲线的支撑,除了推进反腐,华熙生物再没有讲出新的市场故事。
反而是被华熙炮轰的巨子生物,在功能性护肤品和医用敷料领域持续向上增长,除了可丽金、可复美等布局重组胶原蛋白的产品,更是打造出人参皂苷这一新的成分,进一步延展公司增长的想象空间。
看到这位曾经落后于自家的公司,如今市值滚动到自己的三倍之多,华熙生物只能通过连篇累牍的檄文发泄心中愤懑。
但就好比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资本市场也决计不会为此扭转风向。透明质酸的故事已经没有新的增长点,华熙生物或许只能透过文字,再现心中的行业荣光。
沥金点评
仔细阅读华熙生物发布的三篇文章,每一篇都在传递“透明质酸的价值”。
但在下行的市场环境里,透明质酸尚未出现新的有市场价值的应用场景,华熙生物的业务也没有产生结构性变化。
这场由华熙生物自导自演的“公关战”,更像是一场自说自话的自我感动。
就在华熙生物绞尽脑汁的一连串操作后,巨子生物始终没有正面回应,只是在5月21日晚,按部就班地发布了第五期《人参皂苷档案》,讲述了重组胶原蛋白之外,属于巨子生物的又一个资本叙事。
来源:沥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