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3日星期五上午,2025少儿科幻大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友谊宫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大会由第六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著名少儿科幻作家马传思主持。
2025年5月23日星期五上午,2025少儿科幻大会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友谊宫金色大厅隆重举行。大会由第六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主席、著名少儿科幻作家马传思主持。
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主席董仁威,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副理事长尹传红,第六届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联合主席、哈尔滨慧文书院文化传媒集团董事长白云鹏分别在会上致辞,热烈祝贺2025少儿科幻大会的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名少儿科幻作家、评论家、研究者、出版者等齐聚一堂。
随后,在2025少儿科幻星云论坛哈尔滨峰会上,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主席董仁威、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崔昕平教授和李利芳教授,分别作了主旨发言。
首先,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主席董仁威作了《2025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工作报告》,他指出,从2024年5月2024少儿科幻大会召开,到2025年5月今天2025少儿科幻大会举行之前的这一年里,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坚持发展“创作、出版、阅读推广”三足鼎立的科幻推动新模式,持续组织、开展了有关少儿科幻的一系列活动,作了几项卓有成效的工作。
一是组织少儿科幻原创作品、创新作品的创作。这一年中,联盟同11家出版机构合作,组织39位中国科幻知名作家和新锐作家,与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新世纪出版社、21世纪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创作了“高科技青少年科幻”“中华古文明青少年科幻”等两个创新系列的共计7套(46册)大型丛书。
二是以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和作家的获奖作品集成批量上市。将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及新中国成立以来出版的少儿科幻经典作品重组成各具特色的少儿科幻小说丛书7套48册,已在并将在2025至2026年间陆续出版上市。
三是评奖。每年,通过评奖为少儿科幻优秀作品与优秀作家加冕,是推动少儿科幻发展的重要环节。作为少儿科幻文学的荣誉奖项、专业奖项、权威奖项,少儿科幻星云奖首届和第二届颁奖典礼在重庆大剧院、第三届颁奖典礼在广汉三星堆、第四届和第五届颁奖典礼在成都科幻馆举行,第六届颁奖典礼在今天举行。曾获得小说类金奖的有马传思、吴岩、彭柳蓉、陈楸帆、宝树、陈茜、凌晨、左文萍、李晓虎等,曾获得影响力作家金奖的有陆杨、马传思、超侠、赵华等。少儿科幻星云奖将努力巩固并强化少儿科幻作为科幻全产业链中的重要地位,多维度搭建少儿科幻文艺项目合作与交流平台,促进中国和世界少儿科幻文艺事业与产业发展,为世界科幻发展探索发出中国声音,为共建人类美好未来提供中国方案。
四是阅读推广。由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摆渡船阅读推广服务中心、成都时光幻象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发起的闪耀无限可能·幻游文学星海“星云杯”首届及第二届华语少儿科幻阅读征文活动,在全国20余个省(市自治区)展开。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全球华语少儿科幻大奖书系》中的十部书受到全国少年儿童的热烈追捧,小读者写出了数千篇读后感,取得了半年中多次加印,印刷已达26万册的良好业绩。
接着,第二位发言的是著名少儿科幻评论家、山西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崔昕平教授,她在《2024年度少儿科幻创作报告》中总结了一年来中国少儿科幻取得的成就,她表示纵观2024年度少儿科幻,结合“中文科幻数据库”收录2024年一整年的中国大陆原创初版少儿科幻图书数据,结合其本人收集的图书信息做数据补充,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度少儿科幻图书出版物(初版)种数达189种,其中本土原创图书达169种;引进版图书为20种。这无疑是令人振奋的数据。数据所承载的图书样貌,反映了少儿科幻的年度创作出版样貌。
2024年度少儿科幻创作首先呈现出的整体特点:
一是系列化与主题化并重,构建更广阔的科幻宇宙。2024年以来,以少儿科幻奖项等获奖作家为支撑的、系列化、主题化书系策划成为最主要的创作推动力。多家出版社策划出版了多个书系,选取的作家均为在各科幻奖项,包括少儿科幻星云奖、大白鲸原创幻想儿童文学奖等奖项中的获奖作家。
二是新秀与经典并重,形成多元创作生态。2024年在少儿科幻领初探与深耕的作家仍然在不断增多。“新面孔”大量涌现并获得认可,也是2024年少儿科幻创作领域的一大特点。中国科幻奖项历来重视青少年科幻作者的挖掘,面向高校学生的“星火奖”、面向全国青少年的“鲲鹏”科幻文学奖,以及科幻奖项“银河奖”“星云奖”等均设置了“最佳新人奖”“年度新秀奖”;再者如“未来科幻大师奖”“光年奖”,其评奖主要宗旨即为就是发掘与培育科幻创作新人者,发掘科幻新作家,这些奖项均起到了非常有益的创作助推。
三是跨界融合创新,拓展少儿科幻的叙事边界。2024年度的少儿科幻创作,呈现出科幻与科普的融合,包括科幻与神话、科幻与历史、科幻与军事教育等元素融合的多元创作趋势。
接着,著名儿童文学评论家、兰州大学文学院院长李利芳教授在发言中,从理论上总结了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时光幻象公司、哈尔滨慧文书院集团联合开展的星云杯少儿科幻阅读推广活动。
李利芳教授强调,中国少儿科幻事业正在进入历史上发展的黄金时代,应该抓住机遇,不忘初心,将中国建成世界科幻大国,增加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尽一份“匹夫之责”。基于对星云杯少儿科幻阅读推广现状的剖析,她强调需要在既有实践基础上继续推进三足鼎立模式的深耕与创新。星云杯少儿科幻阅读推广可从两方面实现优化:
一是构建全域立体化推广生态,联合社会多元力量。对公共场馆资源进行跨界整合,联合博物馆、科技馆、主题体验馆等打造“科幻阅读共同体”,实现阅读场景从平面到立体的升级;深度激活公益力量,可以发动社区志愿者、教师、大学生组建“科幻阅读推广服务队”;延续家庭阅读生态的培育,将阅读推广转化为家庭共学场景。
二是走“中国化科幻”的特色发展道路,扎根中华文化,立足本土文化根脉。少儿科幻可增加科幻绘本的发行,探索“非遗+科幻”“乡村+科幻”等特色路径,将本土元素融入星际冒险故事;可联合出版社推出“中国科幻经典再造计划”,对《山海经》《西游记》进行科幻重述,打造具有东方美学特质的IP矩阵。
在实践优化的基础上,星云杯的“创作—出版—阅读推广”模式也可以进行深层建构:
一是以推广反哺创作,构建“儿童视角”的内容生产机制。星云杯少儿科幻需以推广为枢纽,打通读者反馈与作品创作的双向通道。通过活动中的阅读偏好数据指导出版社策划,满足分级阅读需求。
二是建议构建“幼儿园—中小学—大学生”科幻教育一体化模式。打造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的体系化优质科幻作品,在不同学段儿童与青少年间建立起科幻教育互动交流机制,引导儿童从学习者、阅读者向创作者身份转变。同时培养教师成为“科幻阅读代言人”,使其成为连接创作、出版与校园推广的关键力量。
三是强化理论研究,升级为“创作—出版—推广—研究”四足模式。当前少儿科幻亟须突破“重实践、轻理论”的瓶颈,要支持学界对创作规律、儿童接受心理等议题开展研究,为创作与出版提供理论指引,强化理论研究对推广实践的反哺作用。
星云杯推出“创作—出版—阅读推广”的模式是对少儿科幻生态的系统性重构,随着这一模式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扎根,并与公共服务、科技赋能、教育体系同频共振时,一定能够构建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少儿科幻文化生态,为中国少儿科幻走向世界贡献本土智慧。
在论坛进行中,由慧文书院集团董事长、哈尔滨出版协会会长白云鹏主持,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刘卫弘、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社长郑重、黑龙江新华书城总经理李帅男、少儿科幻作家彭绪洛等新闻出版界、科幻文学界人士进行了“抓科幻、强联合、谋增量”少儿科幻阅读推广圆桌;由著名青年少儿科幻作家胡晓霞主持,第六届少儿科幻星云奖新星入围作家张天航、郑琪琪,与第四、五届少儿科幻星云奖新星获奖作家路航、何明瀚等进行了“少儿科幻中的‘科幻视野’”少儿科幻新星圆桌。嘉宾们绽放思想锋芒的精彩发言,赢得与会者从心底迸发的一致赞誉。
在2025少儿科幻大会最后,举办了六场由少儿科幻阅读推广联盟与多家出版社合作版权的少儿科幻新书发布会,包括广东新世纪出版社《“中华古文明少年科幻”丛书》;少儿科幻星云奖组委会与万卷出版公司《第四、五届少儿科幻星云奖获奖作品精选集》;北京少年儿童出版社《星穹少年》《星火少年》《给孩子的自然探险笔记》;长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时间胶囊·少年科幻丛书》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小幻迷·少儿科幻系列01宇宙生灵》;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火星拓荒者》等新书发布会。
并且,四川科幻世界《飞》杂志,陕西青少年期刊《少年月刊》杂志,中国中福会出版社《儿童时代》杂志和少年儿童出版社《未来少年派》新杂志等也分别进行了四场推介约稿活动。
来源:南都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