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拉克森:碳税将影响航运企业资本市场估值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23:16 1

摘要:2025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式通过《全球航运净零框架》,宣布自2028年起对5000总吨以上国际航行船舶实施碳税制度,未达标船舶需按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缴纳100至380美元罚款,预计未来十年全球航运业将面临高达1万亿美元的碳税冲击。这一政策标志着占全

2025年4月,国际海事组织(IMO)正式通过《全球航运净零框架》,宣布自2028年起对5000总吨以上国际航行船舶实施碳税制度,未达标船舶需按每吨二氧化碳排放缴纳100至380美元罚款,预计未来十年全球航运业将面临高达1万亿美元的碳税冲击。这一政策标志着占全球碳排放3%的航运业正式进入强制脱碳时代。根据Maritime Strategies International(MSI)测算,到2035年,一艘VLCC油轮每天的碳税成本将从4700美元激增至21400美元,散货船也将面临每天2500美元到11200美元的成本攀升。

该政策不仅直接增加企业运营成本,更通过“合规富余配额”机制催生碳信用交易市场,推动航运企业重新评估资产价值。克拉克森证券(Clarksons Securities)指出,继续依赖传统燃料的船东将陷入“花钱达标”的困境,而提前布局清洁燃料的企业将获得市场溢价。

克拉克森证券分析师Frode Morkedal团队预测,航运企业估值将因脱碳策略差异形成两极分化。拥有明确低碳技术路径的企业将吸引ESG导向资本,而依赖传统燃料的船队可能面临估值折损甚至融资障碍。这种分化已在资本市场显现:2025年第一季度,专注于氨动力船舶的比利时航运公司CMB.TECH在并购Golden Ocean Group后,其船队估值突破110亿美元,而部分未披露脱碳计划的中小船东股价跌幅超过15%。

这种趋势背后是投资者逻辑的根本转变。中信证券研究显示,全球船队平均船龄已达14年,绿色燃料船舶占比不足10%,而IMO碳强度指标(CII)和欧盟Fuel-EU政策的叠加压力,迫使船东加速更替船队。预计2024-2032年间,新造船市场将出现2.27万亿美元需求缺口,其中60%由脱碳驱动的更替需求推动。

比利时航运巨头CMB.TECH通过“技术+资本”双轮驱动,成为估值分化的受益者典型。其核心战略包括:氨燃料船舶规模化部署:与中国青岛北海造船合作建造21万吨氨动力散货船,并与日本商船三井(MOL)签订9艘氨燃料船协议,计划2026-2029年交付;多元化船队对冲风险:通过并购Golden Ocean Group形成超250艘船舶的多元化组合,涵盖干散货、油轮、化学品船等多板块,降低单一市场波动影响;供应链深度绑定:与澳大利亚Fortescue签订长期租约,将脱碳承诺转化为稳定收益,同时与中国企业探讨绿氨联合生产,锁定未来燃料成本。这种战略使其获得资本市场的正向反馈:2025年4月,CMB.TECH股价较行业平均溢价率达23%,反映出投资者对“可验证脱碳行动”的溢价认可。

IMO碳税仅是航运业脱碳进程的起点。分析师预测三项关键趋势:

政策持续收紧:2027年前碳税覆盖范围可能扩大至内河船舶,欧盟或率先将航运纳入排放交易体系(EU-ETS);技术竞赛加速:绿色氨产能需增长200倍才能满足2030年需求,中国电解技术突破可能将绿氨成本降至50美元/兆焦耳以下;金融工具创新:以SCFIS指数为标的的航运期货、碳信用衍生品将重塑行业定价模式,上海航运交易所已推出相关交易平台。

克拉克森证券建议投资者采用“双重筛选标准”:既关注短期现金流稳健性(如高租约覆盖率),更重视长期技术路线清晰度(如绿色燃料船舶订单占比)。那些能够将脱碳成本转化为竞争优势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资本市场估值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航运业的资本故事,正从“规模竞赛”转向“低碳竞速”,这场变革将重塑全球贸易网络的底层逻辑。

来源:海员气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