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事件的概述要追溯到1768年,那一年是为乾隆三十三年。那一年,于浙江德清出现了“叫魂”案件,据传施法者可以通过被害人的姓名、衣物等对其做法,斩断他们的辫子,继而吸取其灵魂精气。流言迅速传播,并引起各地百姓的恐慌,民间出现自发的对妖术的惩罚行为。妖术谣言6月传播
(本文共计 31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10 分钟)
朋友,您可曾听说过发生在乾隆年间那荒唐的“叫魂”事件呢?这事件,史书不敢写,影视剧也不敢拍,一旦拍出来,那流传了两百年的“康乾盛世”的谎言就会露馅儿。
事件的概述要追溯到1768年,那一年是为乾隆三十三年。那一年,于浙江德清出现了“叫魂”案件,据传施法者可以通过被害人的姓名、衣物等对其做法,斩断他们的辫子,继而吸取其灵魂精气。流言迅速传播,并引起各地百姓的恐慌,民间出现自发的对妖术的惩罚行为。妖术谣言6月传播至长江上游,初秋传播到华北,10月份传播至陕西境内。时任统治者乾隆帝下令在全国境内严查妖术,经过3个月调查,军机处认定妖术事件为谣言。
您可曾看过这本书?
以上这段事件的概述,表面上没有太多的问题,皇帝禁止妖术的传播,似乎还值得称道,但为何却引起广泛的社会讨论,却又在讨论后迅速销声匿迹了呢?甚至在史料中找不到半点痕迹,这又是为何?更而甚之,这么一件事居然处决了数百平民,多大仇怨?您看到那几个被标出的字了吗?“斩断他们的辫子”,重点就在此。
今天咱们就花十分钟来了解那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从侧面看那所谓的“盛世”是否是满目疮痍。
·从谣言到全国性的恐慌
这个事情的导火索,还要从德清修桥这样一件原本造福于民的事件说起。
1768年,浙江德清县因石桥坍塌,石匠吴东明受雇修缮。当地农民沈士良因长期受侄子虐待,企图利用民间“叫魂”迷信报复。他请求吴东明将写有侄子姓名的符咒打入桥桩,通过捶打符咒损耗其魂魄。吴东明拒绝并举报,沈士良被官府杖责,但此事成为谣言发酵的起点。
想必,此刻屏幕前的您深谙此理,这种咒怨他人的做法除了能宽慰自己邪恶的内心之外,起不到任何作用。但是,也就是因为在民众识字率极低的满清统治时期,事态发展逐渐变味了。
谣言扩散期间,从“剪辫摄魂”到全民恐慌的发展时间,就在一瞬间。
当时民间传言,术士可通过剪人发辫、衣物或获取姓名施法摄魂,受害者会迅速死亡。此类迷信与清朝“留发不留头”的历史记忆结合,迅速引发恐慌。众所周知,南明时期,因为发饰到底应该怎样留,江南富庶地区的人们与邪恶的满清入侵者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数万民众最终为之失去性命。到乾隆三十三年,一百余年过去了,似乎一切又有从头再来的趋势。
从浙江开始,案件蔓延至江苏、山东、河南等地,涉及僧人、乞丐、流民等群体。民众互相猜忌,甚至私刑报复,地方官员疲于应付。
当然,要讲事件推至一定的高度,愚蠢的统治者-乾隆,适时地出现,他的介入与高压清剿注定要将此事件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乾隆最初其实并未重视,但发现“剪辫”涉及满汉矛盾后,认定这是一场幕后有人指使的反清阴谋,下令全国彻查。官僚系统这时候不合时宜的表态,都只是为了迎合皇帝,结果制造大量冤案,通过刑讯逼供捏造罪名,导致数千人被捕,数百人被处决。
·多人被处决的深层次原因-辫子的敏感性
读到这里,各位看官会不会纳闷乾隆为何要如此大开杀戒,搞个迷信活动,用得着这般动刀动枪吗?按照乾隆那白山黑水之间走出来的渔猎认知,其实愈发强调辫子的独特重要性,愈发体现自己的不自信。他对他自我认知的事物,最终解决问题的方式就是流血。
只是,可惜了那些大字不识两个的平民们。原本清朝时期,满清为阻止汉族民众学习知识,大肆关闭学馆,整个清朝的文盲率极高,这也客观导致类似情况发生后,民众更多是没有选择权的。
乾隆他自己的统治敏感与统治焦虑,最终在这群民众的辫子上全然体现。
满清作为异族政权,始终担忧汉人反抗,这是毋庸置疑的史实。民众的剪辫行为触动了“留发不留头”的历史创伤,乾隆怀疑背后有反清势力,试图借机肃清潜在威胁。
上下沆瀣一气之下,官员为自保或升迁,选择迎合上意而非查明真相。审讯中普遍使用酷刑,迫使无辜者认罪或攀附他人,形成“滚雪球”效应。咱们举个例子,当时办案的山东巡抚富尼汉为表功,将普通治安案件升级为“妖党大案”。这富尼汉是谁,您看名字就知道,谁家好人取这破名字。
被满清鼓吹者摇旗呐喊了两百余年的“康乾盛世“,在这一刹那似乎不堪一击,其表面繁荣下,人口激增导致的资源紧张,致使流民问题严重,同时,失业者、乞丐等边缘群体成为替罪羊,民众借此宣泄不满。
所以,在以上所有错综复杂的原因面前,乾隆主导对事件的平息,数百无辜的生灵最终成为了牺牲品。
·盛世神话的裂缝
如果我们往深处探讨,这场悲剧毫无疑问是撕开盛世谎话的一道巨大的裂缝。
一个盛世,完全不可能匹配那般的社会信任崩塌。当时,邻里间因猜忌互相举报,甚至亲人反目,父子、夫妻之间也因此举报。举报成风的环境下,民间道德秩序瓦解,社会陷入“人人自危”的集体癔症。社会的每一个参与者都妄想自己要被迫害,那么本质原因就是那个无能的皇帝患有晚期迫害妄想癌。
所以,这场表面上看着很简单的事件,深度暴露了乾隆的统治危机。其八竿子打不着的盛世背后的治理困境也展现无疑。很明显,在那个官僚腐败、民生凋敝、满汉隔阂的时代里,乾隆虽最终承认闹剧,但未反思制度缺陷,反而强化思维控制。这是何等的悲哀,这也是一场透彻的历史悲剧。
满清特别惦记人们的辫子
在迷信与权力的互动下,统治者利用民间恐惧巩固权威,却反被恐惧反噬。乾隆借“妖术”之名清除异己,却导致政权合法性受损。我们阅读历史,还千万不能把后来的事件单独看待,乾隆去世后的41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就正式敲响了满清走入历史回收站的丧钟。显然,有着“叫魂”事件这般离谱的历史过往存在,他们所经历的后来的一切,都是能理解的了。
·为何轰轰烈烈却鲜为人知?
那么问题来了,这么震撼的一件事,为何今天您才第一次知晓呢?为何没有哪个影视剧敢拍呢?
因为,满清自己虽然愚昧,但是他们还是懂得历史叙事的选择性的。其那些找不到几句真话的官方史书多强调所谓的康乾盛世的辉煌,而叫魂事件被视为“非理性插曲”,在主流叙事中被淡化。或者说,被刻意淡化,被选择性无视。
再者,历史的学术研究与大众传播,至少在识字率极低的时代,二者是严重脱节的。其实也有学者到了20世纪还在深挖此事件,并且还出了学术书籍,但这些学术著作虽深入剖析此案,但大众更关注帝王将相或者儿女情长的故事,民间迷信事件易被忽略。换言之,门槛太高,导致民间传播无法很好地延展。
·权力博弈下的民间惨状
这场荒唐的历史事件背后,我们能看到何等的深层次逻辑?从恐慌的群体心理机制与权力之间的博弈。显然,这是历史给吾辈上的一堂好课。
学者勒庞写过一本叫《乌合之众》的书,其书中的理论写到,群体易受暗示,情绪传染性强,且倾向寻找替罪羊。这几点,在“叫魂”事件中无一例外均具有,再加上当时经济压力与信息闭塞,使其加剧人们的非理性行为,最主要的,有个昏聩的乾隆,无疑是在火上浇油。
火上浇油,在历史的惨痛记忆面前忏悔去吧
惯看古今中外历史,统治者过度干预民间的事迹,都可能激化矛盾。乾隆的敏感反应反而扩大了事态,显示其专制政权对合法性危机的过度防御。当然,本质上还是出于对于自身实力的怀疑,以不自信的方式强调自己的合法性,在敏感神经的刺激下,出此昏招。
·最后那点小心思
“叫魂”事件不仅是乾隆朝的荒诞插曲,更是透视满清治下,那个非典型传统社会危机的棱镜。一场荒唐的杀戮,最终揭示了权力焦虑、官僚腐败、群体心理与民间信仰的复杂互动。历史能教会我们什么呢?大概,应该从制度完善与理性教育防范悲剧历史重演的角度去思考吧。
到此,今日的文章论述完成,如果您满意请留下您的红心;如果您不满意,还请评论区提出指正意见。如果可以,点击省愚的头像,或许您还能看到更多符合您三观的作品。鄙人在此谢过大家。
来源:省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