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爆全球消费浪潮,泰兰尼斯、Similarweb、比亚迪、Snapchat、创想三维、Pinterest等共探全球新流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4 01:11 4

摘要: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通州区商务局支持、国际品牌研究和赋能平台iBrandi品创主办的第三届品创·品牌节于5月22日-23日围绕「全球新流行」这一主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议程。

由北京市商务局指导,通州区商务局支持、国际品牌研究和赋能平台iBrandi品创主办的第三届品创·品牌节于5月22日-23日围绕「全球新流行」这一主题,开展了为期两天的议程。

当95后爸妈为一双童鞋研究30篇测评,当Z世代把手机壳变成社交货币,当中国车企在新能源赛道跑出加速度……全球消费市场的“新流行”也正在被重新定义。

今日,围绕「全球新流行」这一主题,来自泰兰尼斯、Similarweb、比亚迪、Snapchat、创想三维、Pinterest、CASEKOO、Sylvox、POSE 等企业的嘉宾代表,分别分享了各自精彩观点。

世界童鞋看中国

泰兰尼斯 品牌创始人、董事长丁飞 :此前,全球市场上的童鞋大多是运动品牌的儿童支线产品,泰兰尼斯一直致力于填补这一空白,开拓从 0 到 1 的创新之路。在全球鞋类供应链中,欧洲因成本高、东南亚因起步晚,均难以突围。所以可以很自豪地讲,如今全球童鞋真的要看中国。

“稳”,对于泰兰尼斯是一种信仰,那么对于孩子来说又意味着什么呢?是让他少摔跤、少伤害、少崴脚......而针对 0-3 岁宝宝,我们首创多密度分区支撑鞋底,鞋底加宽18%,标配三组功能鞋垫,将 “少摔跤、少伤害” 融入工艺细节。泰兰尼斯稳科技,给足孩子成长底气,让家长安心放手。

同时,泰兰尼斯践行“中国品牌出海”理念,去年4月入驻美国比弗利中心,如今已进驻十余家高端商场,致力于用泰兰尼斯品牌的一小步,推动中国品牌的一大步。

早在2014年,我们就发起了“黄色邮筒计划”公益活动,十多年来,公益足迹遍及全国,践行“为儿童成长贡献力量”的初心。

而面对童鞋行业“高度非标”难题——超九成家长面临儿童鞋码不明确、购买与使用场景分离等难题。为此,2022年泰兰尼斯携手分众媒体,提炼核心技术亮点打造“稳稳鞋”品类概念,连续3年年均触达约300亿人次,精准建立“高端学步鞋首选”的市场认知,成为年轻父母心中科学护足的专业代表。

秉持“稳稳第一步,高光每一步”的核心理念,泰兰尼斯以全球化视野拓展海外市场,在美国单鞋均价80美金仍获认可。当然,我们更希望中国品牌把中国的品牌理念、中国的匠心精神、中国的文化传递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真正做到中国品牌的全球新流行。

助力企业数据驱动决策和业务增长

Similarweb 大中华区解决方案负责人张丹:企业在出海过程中常常面临诸如市场洞察不精准、竞品分析深度不足、流量获取效率低等核心痛点。尤其在全球竞争加剧的背景下,如何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营销效果成为关键挑战。针对这些问题,Similarweb可以提供以数据为核心的多元解决方案。

以下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行业案例,便是通过数据维度展示Similarweb如何帮助品牌做出更聪明的市场决策。

第一个案例是3D打印行业。Similarweb通过行业搜索表现的变化趋势,帮助品牌了解产品需求及市场布局。同时,进一步区分自然搜索与付费搜索流量,评估不同渠道的投放效果。此外,通过竞品流量和增长路径分析,品牌可发现优化参考方向,提升自身竞争力。

值得一提的是,在传统核心市场(如美国、德国、加拿大)逐渐饱和的情况下,西班牙、日本等中型市场,以及东欧、北欧等新兴市场正展现出良好的流量增长趋势,成为品牌探索和试水新战略的潜力地区。

第二个案例是电动自行车(E-bike)行业。从市场份额数据可看出,多数品牌仍处于高线增长阶段。即便是头部品牌,也在开拓新市场(如荷兰、日本、澳大利亚)中发现更多机会。同时,通过平台依赖度、内容导流表现以及外链优化策略,品牌可以实现差异化布局,增强线上获客能力。

此外,英国与加拿大市场近期回暖明显,而日本市场则呈现稳定发展态势,品牌可结合季节性波动制定淡旺季策略,以实现流量与转化的最优分配。

总体而言,Similarweb的数据洞察能有效帮助出海企业及时掌握行业动态与竞品动向,把握成熟市场与新兴市场的组合机会,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提升营销效率,在全球市场中实现更快增长。

用技术创新 打造世界级品牌

比亚迪品牌及公关处 品牌公关总监肖美娟:当下,中国汽车产业正处于转型发展的重要阶段,新能源技术的应用推动行业逐步走向国际市场。比亚迪通过持续的技术投入,支持企业在这一进程中稳步前行。

2024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超3100万辆,再创历史新高。同时,中国也连续第二年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出口国,全年出口量达586万台,超越日本。伴随这一趋势,中国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地位也在持续提升,从过去的市场追随者,逐步成长为消费者心智中的主导力量。麦肯锡2024年报告显示,在新能源、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汽车核心技术领域,全球TOP5品牌中,中国品牌已占据四席,说明技术创新正在反哺品牌认知。

比亚迪始终将技术研发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动力,目前已累计投入超过千亿元,组建了超12万人的研发团队,拥有数万项专利。在刀片电池、智能驾驶、整车架构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技术体系,并已广泛应用于各类量产车型中。

围绕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比亚迪推出了方程豹、腾势、仰望等多品牌矩阵。每个品牌都有着独特的定位,方程豹满足个性化需求,腾势专注豪华,仰望主打高端。细分市场的策略和强大的技术实力驱动了市场的成功。

从2008年第一台新能源汽车F3 DM下线,到2023年8月第一个500万台下线,比亚迪用了15年时间;而第二个500万台仅用了15个月。2024年,比亚迪出口海外42万余辆,同比增长超七成;2025年一季度海外销量已破20万辆。为支撑国际业务,公司在多个国家布局产能,包括在泰国、巴西、匈牙利、土耳其、柬埔寨等设立本地化生产基地,同时建立了海外物流体系,完善供应链管理。

在品牌建设上,比亚迪也在寻求更贴近本地市场的表达方式。通过参与欧洲杯、美洲杯等体育赛事、电竞文化活动,以及与《黑神话:悟空》等文化内容的合作,在不同文化语境中寻找交流的方式,推动品牌本地化进程。

除了商业目标,比亚迪也关注可持续发展,提出了“2030年全集团自身运营碳排放强度降低50%”的中期目标,并承诺于2045年实现全价值链碳中和。2024年,比亚迪存量新能源汽车纯电里程累计超过1500亿公里,相当于植树5.04亿棵。每一台新能源汽车的交付,都是对碳中和目标的直接贡献。

未来,比亚迪将继续在技术创新、品牌全球化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找平衡,希望以长期主义视角打造面向全球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这不仅是比亚迪的路径,也是整个中国汽车工业走向世界的重要方向。

SNAPCHAT 助力中国品牌打造全球品牌

Snapchat 中国区总经理张晰:Snapchat目前在全球拥有9亿月活用户,在25个国家和地区覆盖超过75%的13-34岁年轻群体。除了年轻用户,Snapchat用户年龄结构愈发多样,其中,25岁及以上的用户超40%,35岁及以上的用户也有25%,其已经成为用户抓住真实瞬间、用图像进行沟通的强大工具。

在Snapchat,多个核心场景共同构建起了品牌与用户连接的桥梁:在相机界面用户可以通过AR和AI发现品牌;聊天界面中,品牌广告可通过Sponsored Snaps化身朋友消息;达人生态场景,通过独特的达人内容实现品牌种草。

什么是“独特的达人生态”?区别于其他平台达人展现的精心编辑后的作品,Snapchat的创作者则主要展现最真实的一面。而这种真实的内容从营销效果角度讲,则可以真正可以拉近达人和粉丝的距离,他们推荐的品牌因而具有更忠实的受众。

除了达人营销,过去一年,Snap在中国积极推动出海企业实现全漏斗营销的突破。其中便包括推出Snapchat定制的5A模型,帮助品牌在海外实现破圈。

具体来看,该模型整合了品牌在付费广告、自有渠道和UGC内容中的数据洞察。助力广告主实现三大关键能力:洞察各个营销漏斗阶段的受众规模,构建并精准触达细分人群,制定覆盖从认知到转化、再到忠诚的全链路营销策略,最终,帮助品牌在 Snapchat 上实现影响力最大化:从“被看见”到“被信任”。

3D打印的全球布道 让小众产品风靡世界

创想三维 营销总监韩宗波:3D打印技术其实在上世纪80年代的欧美就已诞生,90年代传入中国,但真正实现商业化,是从2010年以后才逐步起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人们对3D打印的认知存在四个刻板印象:太贵了、不会用、用不好、用途少。彼时整个品类基本被欧美品牌垄断。

创想三维成立于2014年,从深圳一个20平米的办公室起步,十年间成长为覆盖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出货量超600万台的3D打印品牌。

我们深知,以产品为驱动,才是小众产品破局的唯一途径。2016年,受到轨道结构启发,我们研发出CR-10,这款产品在海外突然火了,光是在YouTube上,就有用户自发上传的视频超过千万条;2017年,我们又推出Ender-3系列,累计销量超过300万台,成为超级爆品。这些产品的背后,是我们对“以用户为中心”的深刻理解。

创想三维的品牌成长,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我们是“找客户”,通过Google、Bing主动联系;第二阶段是“客户找我们”,我们依靠社交媒体、大量内容触达消费者;而如今,我们已进入“选客户”的阶段——主动筛选核心渠道和人群,把资源集中在最能带动增长的20%客户身上。

在品牌营销上,我们主张“内容就是一切”,通过BGC、PGC、UGC内容向世界传递品牌声音。比如,一位美国教授花了16个月用两台3D打印机制作了一辆1:1的兰博基尼;中国山东的一位截肢用户用3D打印制作了假肢,还成功登顶泰山;坦桑尼亚的志愿者带着我们的机器为残障人士提供帮助……这些真实故事,让我们更坚定了3D打印的普世价值。

我们一直称自己是“3D打印产业的布道者”。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坚持。我们希望通过不断折腾,把这项曾经遥远的技术,变成普通人手中的创造工具。这就是创想三维的使命——创造现实,成就梦想。

Pinterest — 全球视觉购物新趋势

Pinterest 大中华区负责人王荐懿:Pinterest的使命是 “为每个人带来灵感,创造热爱的生活”。15年前创立时,我们定位为图片搜索平台,希望用户通过平台获取灵感,在线下实现生活的创造。如今,全球每月有5.7 亿活跃用户使用Pinterest,覆盖各区域和年龄段,用户规模创下历史新高。

现代人的购物行为是非线性的,而视觉探索是这一过程的核心。我们的目标是让用户Pinners能在平台上有更深更广的视觉探索。为此,Pinterest今年将推出一个新的功能,给到用户更智能的提示,让用户选择灵感的细节。用户可以直接告诉我们吸引他们的元素,Pinterest可以通过这些信息帮助他们探索更多产品。

关于Pinterest上的趋势,其也不是由一些头部网红带起的,而是由用户群体带动的。因此,Pinterest上的趋势具有三大独特性:更真实、更持久、能转化成动力。过去 5 年,我们的趋势预测准确率达80%,仅2024年上半年,就有八成的预测趋势在搜索、收藏、购买端呈现指数级增长。

2025年,我们一共生成了20个风格各异的趋势,以下和大家重点分享五个值得注意的趋势:

1. 樱桃正红:樱桃色将成为年度主题色。品牌可推出樱桃色发色教程、汽车配件或“五感”快闪体验。

2. 古堡筑梦:中世纪风格和哥特美学将强势回归。时尚品牌可推出哥特风穿搭,家居品牌可设计复古纹样家具,营造神秘典雅的氛围。

3. 荒诞沙龙:反常规和梦境版的装饰品将成为最新的潮流。节庆礼品品牌可推出超现实主义产品,餐饮品牌可打造创意主题餐桌。

4. 顶峰相会:滑雪、山系穿搭、高原旅行成为热点。旅行品牌可推出雪山度假套餐,服装品牌聚焦户外运动装备,金融品牌可设计 “积分换高山旅行” 活动。

5. 孵巢派对:年轻父母需要温情和关怀的“产前派对”。母婴品牌可推出全家适用礼品套装,金融品牌可推出 “新生儿成长基金” 产品。

解码Z+Alpha世代:全球青年消费新主权与品牌破局之道

氧气科技 全球合伙人董浩宇博士:每次到全球化必谈的一个话题,其实就是跨文化交流的问题。面对Z世代、Alpha世代这类紧跟全球潮流的消费者,我们到底该如何讲品牌的故事?

CASEKOO 创始人叶可及:这个问题其实我们团队近两年一直在讨论。我们的赛道比较特别,是一个极度红海的市场——手机壳。这类产品不需要教育,用户也很熟悉,竞争非常激烈。所以我们在品牌出海上,走了一条稍微有些不同的路径。我们更强调:我们是谁,我们设计了什么样的图案,这些设计背后承载了什么样的情绪和理念。

对于我们服务的用户来说,他们需要被满足的不只是功能,而是对设计和情绪价值的认同。当你作为一个设计者、一个品牌,有自己的主张,并且勇敢地表达出来,用户反而会觉得“你有点东西”,从而产生认同。

我们的策略更像是服务一小群人,把产品做到极致,然后让这群人在全球各地慢慢形成影响力。不是广撒网,而是深挖一口井。我常用一个比喻:在1平方米的范围内打下1公里的深度,希望这1公里之下能打出一条“地下河”——这个力量一旦汇聚,就有机会破圈。滑板文化、嘻哈文化的出圈,其实也是从这样的小圈层开始的。

Sylvox 品牌市场总监王鹏:我认为我们这代出海的品牌人,跟更早一代人有很大不同。那个时候的品牌,往往背负着一种历史使命感,而我们更多是从商业和品牌本质出发,思考怎么在当下环境中做好。

从品牌原则来说,有一点很重要:品牌属于消费者,而不是公司。消费者觉得你是什么样,你就是他们眼中的样子。所以我们在做品牌表达时,要用消费者的语言,去讲他们爱听的故事,传递他们能感受到的内容。

比如我们现在主攻的是北美市场,未来如果做东南亚市场,我一定会向当地优秀的品牌学习,用他们喜欢的方式去沟通,而不是照搬中国或北美的表达方式。

尤其在Z世代、Alpha世代身上,我们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强烈的自我认知与表达欲。这不是坏事,反而是好事。他们更知道自己是谁,更明确自己喜欢什么。在这样的前提下,我们不能再用一套模板式的语言去讲品牌,而是要以更个性化的方式去连接用户。

但与此同时,我认为品牌也必须坚持自己最初的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放到任何市场、任何文化中都成立的。这是我们做全球化品牌最基本的底线。

POSE 全球品牌负责人方婷:我非常认同王总说的观点。我们做品牌出海,很多时候觉得自己已经是个品牌了,但从消费者的角度看,其实并不一定。品牌的成立,不是你说你是,而是消费者认定你是。比如我去超市买矿泉水,直接拿农夫山泉或娃哈哈,不用再去搜索或者看成分说明——这个动作本身,就说明品牌已经在我脑海中完成了“预售心智”的占位。这才是品牌真正的含义。

至于是不是中国品牌、是不是国际品牌,这些标签其实没那么重要,关键是用户觉得你是否懂他、是否真的解决了他的需求。在我看来,品牌能否被认同,关键不在于你从哪来,而在于你有没有理解用户的日常生活和真实需求。

来源:Morketing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