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历史上的5月24日,确实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日子,国内外在这一天发生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对这些事件的概述及评论:
历史上的5月24日,确实是一个充满故事的日子,国内外在这一天发生了许多具有深远影响的历史事件,以下是对这些事件的概述及评论:
1.1898年5月24日,英军租占威海卫
英国以“抵制俄国”为由,迫使清政府签订条约,租占威海卫32年。
此举使英国获得北方军事基地,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瓜分,推动民族觉醒。
2.1935年5月24日,红军强渡大渡河
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在安顺场强渡大渡河,突破国民党封锁线。
此役是长征关键转折点,为红军北上会师创造条件,彰显了革命意志与战略智慧。
3.1939年5月24日,中日随枣会战结束
在随枣会战中,中国军队在兵力上占较大优势,能协同配合,但兵力使用欠灵活,曾一度处于被动局面。后经全军将士浴血奋战,恢复原态势,彻底击败了日军围歼中国军队的企图,毙伤日军1.3万余人,达到了牵制消耗日军的目的。
这一战役展示了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和爱国精神。
4.1939年5月24日,冀中回民支队成立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回民抗日武装冀中回民支队成立,马本斋任司令员。6年中,回民支队共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歼日伪军3.6万人,中央军委嘉奖了马本斋。冀中军区授予回民支队“无攻不克,无坚不摧,打不垮,拖不烂的铁军”称号。
这一事件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民族团结政策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伟大力量。
5.1952年5月24日,中国大陆扫盲运动
新中国启动大规模扫盲计划,目标是在十年内使边区150万人口实现基本识字。
这一运动不仅提升了国民素质,更通过“冬学”“夜校”等形式重构了基层社会结构,为工业化提供了人力资本基础。扫盲运动的成效,成为衡量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重要指标。
6.1957年5月24日,国务院通过《水土保持暂行纲要》
国务院第四十九次全体会议通过了《水土保持暂行纲要》,旨在加强对水土资源的保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这一纲要的通过,体现了国家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为后来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了政策依据,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7.1977年5月24日,邓小平谈“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
邓小平同王震、邓力群谈话,明确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他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应运用其立场、观点和方法指导实践。
这一谈话为后来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思想解放和拨乱反正的进程。
8.1978年5月24日,人民检察院恢复重建
根据宪法,中共中央重新设置人民检察院,明确其法律监督职能。
此举强化了司法独立与法治建设,为改革开放提供制度保障,推动中国法治进程。
9.1982年5月24日,《深圳特区报》创刊
虽然主要发生在中国,但《深圳特区报》的创刊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媒体宣传的重要一步。
该报成为传播改革开放政策、推动经济特区发展的重要平台,对国内外了解中国改革动态起到了积极作用。
10.1987年5月24日,中国羽毛球队包揽世锦赛5金
在第5届世界羽毛球锦标赛中,中国队包揽男单、女单、男双、女双、混双全部冠军。
此次胜利巩固了中国羽毛球的霸主地位,激发全民体育热情,推动体育事业发展。
11.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决定设立全国土地日
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从1991年起,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全国土地日。
这一决定旨在提高全民土地意识,加强土地管理,保护耕地资源。全国土地日的设立,对促进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2.1993年5月24日,《霸王别姬》戛纳折桂
陈凯歌执导的《霸王别姬》与澳大利亚影片《钢琴课》共同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成为首部获此殊荣的中国电影。
影片通过京剧演员程蝶衣的命运沉浮,深刻反映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历史变迁。其获奖不仅提升了中国电影的国际影响力,更证明了中国文化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独特表达力。
13.1993年5月24日,中国与厄立特里亚建交
中国与非洲新独立国家厄立特里亚建立外交关系,拓展国际合作空间。
此举加强了中国在非洲的影响力,促进双边经贸、文化交流,推动多边外交格局。
14.1997年5月24日,北京首批国耻纪念地标志碑揭幕
北京第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纪念地暨国耻纪念地标志碑揭幕仪式在天坛公园“侵华日军细菌部队遗址”举行。
这一活动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激发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对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15.1998年5月24日,香港首届立法会选举
1998年5月24日,香港特别行政区首届立法会选举举行,投票率超53%。
这是“一国两制”框架下首次全港性普选,标志着香港民主进程的重要里程碑。选举的平稳实施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港承诺的兑现,也为后续普选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实践样本,对维护香港长期繁荣稳定具有深远意义。
16.2001年5月24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
会议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五中全会精神,总结《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的成就和经验,讨论《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部署今后十年的扶贫开发工作。
这一会议对于推动中国农村扶贫开发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事件1.1337年5月24日,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基恩
法国国王腓力六世宣布收回英属领地基恩,引发英法百年战争的爆发。
这一事件标志着欧洲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瓦解,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对欧洲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2.1370年5月24日,汉萨同盟与丹麦王国签署《施特拉尔松德条约》
汉萨同盟与丹麦王国签署《施特拉尔松德条约》,这一条约明确了双方在波罗的海贸易中的权利和义务,对中世纪北欧的贸易和政治格局产生了重要影响。
它不仅巩固了汉萨同盟在波罗的海的商业地位,也促进了北欧地区的经济一体化。
3.1543年5月24日,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出版
哥白尼在临终前见证其颠覆性著作《天体运行论》出版,书中提出“日心说”,挑战了“地心说”的权威,为天文学革命奠定基础。
该书推动科学方法论发展,引发宗教与科学的激烈冲突,加速了人类宇宙观的革新。
4.1626年5月24日,荷兰人低价购得曼哈顿岛
荷兰人以价值约24美元的物品从印第安人手中购得曼哈顿岛,后发展为纽约。
此交易成为殖民扩张的象征,纽约成为全球金融中心,深刻改变了美洲大陆的历史进程。
5.1787年5月24日,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
美国大陆会议在费城召开,为制定《美国宪法》奠定了基础,推动了美国从邦联制向联邦制的转型。
此次会议是美国独立后政治体制建设的关键一步,为现代民主制度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经验,对全球政治文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6.1819年5月24日,维多利亚女王诞生
英国肯特郡的亚历山德琳娜·维多利亚公主出生,后成为英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1837-1901年),见证了日不落帝国的鼎盛。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工业革命与全球扩张的巅峰期,其统治深刻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秩序。女王的个人形象与帝国荣耀紧密相连,成为英国文化输出的重要符号。
7.1822年5月24日,恩克彗星被成功预报
法国天文学家恩克成功预报某彗星下一次过近日点的日期为1822年5月24日,彗星如期而至,被命名为恩克彗星。
这一成就不仅验证了天体力学的精确性,也激发了人类对宇宙规律的科学探索热情。
8.1844年5月24日,莫尔斯电报试验成功
莫尔斯在华盛顿向巴尔的摩发出世界首份长途电报,验证了电报技术的可行性。
电报技术革新了信息传播方式,加速全球化进程,为现代通信技术奠定基础。
9.1883年5月24日,布鲁克林大桥正式通车
连接美国纽约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布鲁克林大桥正式通车,成为当时世界上最长的悬索桥。
该桥的建成不仅解决了纽约东河两岸的交通难题,更成为工程技术的杰作,象征着人类征服自然的勇气与智慧。
10.1941年5月24日,英舰“胡德号”沉没
俾斯麦号战列舰在丹麦海峡击沉“胡德号”,导致英国皇家海军重创。
此役暴露了战列舰时代“巨舰大炮”主义的局限性,促使各国加速向航母与潜艇战略转型。二战海战的战术革命,由此拉开序幕。
11.1953年5月24日,立体电影首次出现
好莱坞推出《布瓦那魔鬼》等立体电影,通过红蓝眼镜技术营造三维视觉效果,引发观影热潮。
这一创新不仅拯救了因电视普及而衰落的电影业,更推动了视觉艺术的革新。立体电影的商业化标志着娱乐产业对技术融合的前瞻性探索,为后续虚拟现实、元宇宙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思路。
12.1954年5月24日,晶体管计算机诞生
晶体管计算机诞生,标志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从真空管时代进入晶体管时代,为现代计算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晶体管计算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计算机的性能与可靠性,推动了信息技术革命的深入发展,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方式。
13.1962年5月24日,卡彭特完成三圈环球飞行
美国宇航员斯科特·卡彭特乘坐“极光7号”飞船,成为第二位环绕地球飞行的美国人。
这一壮举不仅验证了人类在太空中生存的能力,也为后续的航天探索奠定了基础,标志着人类进入太空时代的新篇章。
14.1972年5月24日,英国“意大利面条路口”开通
伦敦至苏格兰高速公路的复杂立交桥系统(因形似意大利面得名)正式启用。
该工程展示了现代交通规划的复杂性,对全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15.1976年5月24日,第一架协和飞机在美国着陆
英国和法国联合研制的超音速客机协和飞机首次在美国着陆,开启了跨大西洋超音速飞行的新时代。
协和飞机的出现代表了航空技术的巅峰,虽因经济与环境因素最终退役,但其对航空工业的影响仍深远,激发了人类对高速飞行的无限追求。
16.1982年5月24日,伊朗收复霍拉姆沙赫尔
在两伊战争中,伊朗宣布收复霍拉姆沙赫尔,俘虏3万伊拉克官兵,取得重大胜利。
这一胜利不仅改变了战争局势,也对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凸显了伊朗在地区事务中的重要地位。
17.1985年5月24日,美国、西德、以色列计划搜捕纳粹战犯门格尔
美国、西德和以色列三国联合计划搜捕纳粹战犯约瑟夫·门格尔,但最终未能成功。
这一行动反映了战后国际社会对纳粹战犯的追责努力,凸显了正义与历史清算的重要性。
18.2002年5月24日,俄美签署《莫斯科条约》
俄罗斯总统普京与美国总统布什在莫斯科签署《俄美关于削减进攻性战略力量条约》,规定两国将各自的核弹头数量削减到1700枚至2200枚。
该条约是冷战结束后俄美在核裁军领域的重要成果,对维护全球战略稳定、推动国际核不扩散进程具有积极意义。
19.2008年5月24日,俄罗斯歌手季马·比兰赢得欧洲歌曲大赛冠军
俄罗斯歌手季马·比兰在贝尔格莱德举办的欧洲电视网歌唱大赛中夺冠,歌曲《Believe》成为经典。
这一胜利不仅提升了俄罗斯的文化软实力,也反映了东欧剧变后俄罗斯对欧洲文化认同的追求,折射出地缘政治与文化传播的互动关系。
5月24日这一日期,串联起科学革命、殖民扩张、法治建设、体育荣耀与外交突破等多维度历史事件。这些事件不仅塑造了人类文明的进程,也为当代社会提供了深刻的启示:科学精神、制度创新、国际合作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核心动力。
来源:八公山上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