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仔细算来,我玩胶片也有十年的时间了。尽管在上大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碰过胶片摄影,但拍摄胶片时手动操 作的仪式感、等待胶片冲扫的期待、乃至打开新鲜胶片时那股气味都共同构成了我对胶片摄影的美好记忆。直到前段时间,我 ,也因此再次掉入胶片的深坑。
仔细算来,我玩胶片也有十年的时间了。尽管在上大学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没有碰过胶片摄影,但拍摄胶片时手动操 作的仪式感、等待胶片冲扫的期待、乃至打开新鲜胶片时那股气味都共同构成了我对胶片摄影的美好记忆。直到前段时间,我 ,也因此再次掉入胶片的深坑。
我此前的胶片主力机是海鸥 DF-300XD 单反和凤凰 205 旁轴。我是真心觉得它们很棒,但也是真心觉得不够便携。再加上如今胶片价格飞涨,在拍胶片时我难免会产生一种「严肃摄影」的心理预期,即便看到值得拍的东西,也会对自己说「算了算了,省几格胶片吧」。
拍摄于 2015 年,谁会不怀念十块钱一卷的 C200 呢
如果有这样的一台相机,它足够轻便可以随身携带、操作简单不必费心钻研,最好还能省胶卷多拍几张,这样的相机或许会是我当下所追求的「梦中情机」。于是,半格相机进入了我的视线。
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陆续尝试了 3 台半格相机,其中包括柯达 H35 这样的入门级设备,也有奥林巴斯 Pen EED 这样的正经半格机,甚至还有一台很另类的 BelOMO Agat 18k。至于为什么不选择新出的 Pentax 17 半格机,四千多的售价实在让人望而却步。
▍什么是半格
在 135 胶卷上,一张照片在底片的成像尺寸是 36x24mm,底片上的一幅画面则被称为「一格」。半格则是在此基础上使用一半的胶片进行成像,尺寸通常为 17x24mm 或 18x24mm。由于成像区域只有原本的一半,因此一卷胶卷能够拍摄的照片数量也自然翻倍了。
半格相机拍摄的画面在一格底片上长这样
并且由于许多半格机本身体积较为紧凑,在实际拍摄中甚至还能通过持续过片来「偷」到更多的胶片。比如一卷 36 张的标准 135 胶卷,在半格机上能拍摄 72 张画面,但由于装卷长度、相机片仓尺寸等原因,实际能拍摄的数量通常会大于 72 这个数字。而这种「偷」胶片的体验,也是拍摄半格的乐趣之一。
与常规胶片相机相比,半格相机在拍摄上最大的不同是默认为竖直构图。当你横握相机时,所拍摄到的照片将是竖直的。对于习惯了常规胶片的人来说,这也算是一种新奇的体验。
▍柯达 H35:看似玩具但也乐趣十足
这台柯达 H35 其实是之前送给女友的礼物,因为女友喜欢一次性相机的便携,但它又不如正经胶卷来得划算,H35 便作为一次性相机的上位替代成了新选择。与一次性相机相同,H35 的镜头采用了固定光圈、快门,甚至连镜片都是树脂材质(后续机型 H35N 则换成了玻璃镜片,但我们一致认为 H35N 的机身设计没有 H35 好看)。
在我看来,使用 H35 拍摄是一种相当顺从直觉的体验。我不需要思考测光与对焦,只要拿起来,对准想拍的东西按下快门。拍摄时甚至不需要有「拍坏了」的心理负担,觉得没拍好?大不了过片再拍一张。
H35 确实很小巧
在实际体验中,柯达 H35 对我而言是非常「无感」的一台设备。因为它足够小巧轻便,无论是揣在兜里还是挂在手上,都不会有什么累赘感。如果对于成像质量没有太高要求,只想有一个可以揣在口袋里带出门,随时拿起来拍摄的胶片相机,柯达 H35 绝对是一个好选择。
尽管它看似玩具,但当我看到成片的一刻,它的确给我带来了惊艳的感觉。在被一次性相机折磨了几次之后,没想到 H35 拍出来的效果竟然还不错。
由于树脂镜头的关系,边缘画质自然会有些不够看,但整体观感仍远好于一次性相机,成片率也更高。
在拍摄时,只要记住将被摄物体放在 1.5m 开外的位置,拍出来的画面就不会失焦(当然,也可以为了特意追求失焦效果而凑近拍摄)。而在非晴天户外的情况下,都尽量开启闪光灯拍摄,便可保证更高的成片率。
▍BelOMO Agat 18k:从头到脚写满了另类
虽然 H35 的成像素质让我惊艳,可更多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程度:乍一看不错,却经不起放大。直到这台来自前苏联的半格相机给了我惊喜。 的尺寸比 H35 还小,但它拥有一枚 f/2.8 的天塞镜头,它还可以连接快门线和三脚架,甚至拥有一个热靴接口。
在我看来,BelOMO Agat 18k 浑身上下写满了「另类」。与其他手动相机不同的是,Agat 18k 对曝光的控制并非手动设置光圈与快门,而是预设了多个光圈与快门的组合,并用阳光、多云、下雨等图标来表示,拍摄时只需要根据拍摄场景旋转镜头边上的转盘即可。这样的设计无疑降低了操作门槛,拍摄时只需要根据天气情况来选择曝光即可。
不仅如此,Agat 18k 在设计上有意地引导拍摄者竖向握持设备,如此一来,拍摄的照片便会默认为横向构图。
Agat 18k 采用了估焦设计,拍摄时需要自行估算到被摄物体的距离,并转动对焦环来对焦。在实际拍摄中,我发现估焦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记得对焦这件事。有很多次都是按了快门后才想起来自己没有对焦,于是便有了这样的照片:
只要记得对焦,并且有一定的距离感,Agat 18k 的拍摄表现其实是不会让人失望的。得益于它小巧的体积,非常适合挂在脖子上,随手拿起来记录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在用 Agat 18k 拍摄完一卷胶片后,我总结出了几点使用技巧:
相信相机的曝光档位:因为害怕过曝,我在设置曝光时采用了更保守的策略,因此有许多照片会欠曝,或是显得暗暗脏脏的,不够通透。
记得对焦,记得对焦:忘记对焦也许是估焦相机最容易犯的错之一,但好在半格相机的试错成本更低。
试着多「偷」几张:因为 Agat 18k 尺寸相当紧凑,在拍摄完 72 张照片后,别忘了多过几次片直到过不动为止,可以多「偷」几张照片。
▍奥林巴斯 Pen EED:平衡与合适大过一切
在半格机的历史上,奥林巴斯的 Pen 系列是绝对绕不开的存在。奥林巴斯 Pen 的设计思路正如其名,是一台在设计之初就希望能像一支钢笔一样随身携带的设备。在我刚开始了解半格机时,我就曾考虑过奥林巴斯 Pen 系列的设备,包括 Pen S、Pen D3 和 Pen EED。
前段时间,我和女友在香港的一家老相机店里发现了这台 Pen EED,当时一同找到的还有 Pen S 和 Pen D。虽然 EED 的尺寸要更大一些,但重量比前两者要更轻,再加上它的成色更好。于是女友就将它买下作为生日礼物送给了我。
Pen EED 真是太好看了
奥林巴斯 Pen EED 在整个系列里是属于自动机的分支,因此它的曝光将全由机器控制。虽然镜头上提供了光圈环以供调节,但手动选择的光圈只会以 1/15 秒的快门速度拍摄。此功能更多是配合闪光灯或者想要手动实现慢门速度时所用,日常拍摄还是得使用 Auto 档。有趣的是,在当前环境曝光不足,或者电池没电的情况下,Pen EED 会锁死快门,并在取景窗升起一个红色的标志提醒你。
对焦方面,Pen EED 采用了分段式估焦,在 0.8m、1.2m 和 3m 处各有一个档位,转动对焦环时会有明显的段落感,方便快速对焦。当然,对焦环也可以停留在其中的任意一个位置,如果配合一个口袋测距仪,基本可以实现足够精准的对焦。
在我的标准里,「合适」是一个很高的评价。而奥林巴斯 Pen EED 就是那台「合适」的设备。它不像柯达 H35 那样带有玩具属性,也不似 BelOMO Agat 18k 那样另类特别,甚至不如更高端的 Pen F 系列那样能够精准控制对焦和曝光。但它足够好用,也足够适合当下的我。它能够满足我当下对半格相机的所有需求,也是一台让我愿意带出门的设备。
愿意带出门,才能拍到精彩的画面
与前两者比起来,Pen EED 作为传统相机的优势便凸显出来。在成像表现上,Pen EED 给我带来的感觉就是一台普通胶片相机该有的表现。说不上它有多惊艳的地方,但它稳定的表现和不俗的成像素质让人看着会很舒服。
虽然 Pen EED 相比 Pen 系列其他的很多机型要宽一些,但重量却轻了不少。我日常出门会选择将它斜挎在肩上,方便随手拿起拍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只需要根据肉眼观测大概距离,随后将对焦环拧到相近的档位,接着构图拍摄即可。
Pen EED 的成像素质真的让我感到有些惊艳
如果在一段时间内需要拍摄的物体没有大范围移动,甚至还能省去对焦的步骤,拍摄体验非常顺滑。即便只用档位式估焦,在阳光下基本也不会有虚焦的情况。但在暗光环境下,设备可能会调用 f/1.7 的大光圈,此时对于对焦准确性就有要求了。
因此,我还是更多地将 Pen EED 当成一个阳光机来使用。之后我或许会买一个口袋测距仪来配合使用,但那就是后话了。
▍为什么拍半格
从最现实的角度来说,就是胶卷太贵了。但对我来说,真正让我将半格作为日常记录之选的原因,还是因为它给我带来了观察世界的新视角,以及更轻松的拍摄心态。
当我们提到胶片摄影,很多人会提及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惊喜感」。当我们跨越时间,将胶卷冲扫出来看到画面的那种感觉,是数码设备难以复刻的。即便有类似的 App,但我们举起数码设备的心理预期,自然是希望能够立即看到拍摄画面的。
而半格则在此之上多了一层惊喜,那便是相邻照片所产生的故事感。在照片冲扫出来后,我不止一次惊讶于两张看似毫无关联的照片,拼在一起之后竟然也这么好看。这种故事感并非后期拼贴的刻意安排,它不需要人们主动赋予什么价值,而更像是时间与光影送给拍摄者的一份礼物。
半格给我带来的「轻松感」也是它吸引我的地方。这份轻松体现在许多方面,但其中最重要的,我想还是它让我学会放下拍摄时的一些执念。比如估焦的设计让我不再纠结对焦的准确性,在使用 Pen EED 拍摄时,我绝大多数时候甚至都只用到机身提供的 0.8m、1.2m 和 3m 这三个档位。当我们在一个被器材、参数绑架的时代,不妨试着跳出这个怪圈,不再纠结于那些纸面数值,而是从自己的需求出发,找到适合自己的设备,或许也能找到属于你的轻松感。
▍写在后面
要说半格机是否治好了我的胶片焦虑,我想并没有。但它确实给我提供了一种观察世界的新角度,或许一半的视野也能带来成倍的精彩。在一个能精确对焦的设备上,我们当然想要一个「刀锐奶化」的画面;在一个能精确控制曝光的设备上,我们自然也想找到最准确的曝光参数。
我始终相信一个理念:Limitation Makes Perfection,也即「限制成就完美」。因此,即便我有更现代的设备也能模拟胶片色彩,乃至拍摄更清晰的半格尺寸照片,但我还是选择来自过去的这些设备。只有在受限的条件下,才能找回最原汁原味的体验。
当那些权力被剥夺之后,我们才会发现,原来不那么清晰的照片也有自己的美,曝光不准的照片也有独特的氛围感,甚至只有一半的视野也能带来额外的惊喜。于是,我们便对摄影有更深的了解,知道我们想要怎样的画面,再用现代设备去拍,便又能如鱼得水。
https://sspai.com/post/94585?utm_source=wechat&utm_medium=social
作者:Tp
责编:Tp
来源:王王科技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