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截至2025年5月23日收盘,迈威生物-U报收于23.87元,较上周的20.05元上涨19.05%。本周,迈威生物-U5月23日盘中最高价报24.7元。5月19日盘中最低价报19.41元。迈威生物-U当前最新总市值95.38亿元,在化学制药板块市值排名46/1
截至2025年5月23日收盘,迈威生物-U报收于23.87元,较上周的20.05元上涨19.05%。本周,迈威生物-U5月23日盘中最高价报24.7元。5月19日盘中最低价报19.41元。迈威生物-U当前最新总市值95.38亿元,在化学制药板块市值排名46/150,在两市A股市值排名1613/5148。
迈威生物一周信息汇总如下: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专项说明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就上海证券交易所对迈威生物2024年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进行了专项说明。2024年迈威生物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56.28%,其中抗体药物收入1.45亿元,技术服务收入0.55亿元。君迈康全年发货48,821支,同比下降66.61%,迈卫健全年发货12,530支,累计准入医院75家。公司解释了君迈康发货量下降及迈卫健医院准入进度慢的原因,分析了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因素。技术服务收入主要来自与客户A、B等的合作,涉及授权许可和技术转让。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超100%,主要因迈卫健首次铺货及迈利舒业务拓展。公司主要在研产品进展顺利,预计未来三年营业收入逐步增加,净亏损逐步降低。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投资规模合理,符合公司生产经营需求。公司保持较高借款规模,通过多元融资支持研发投入,不存在短期偿债风险。商誉减值测试结果显示泰康生物商誉未发生减值。销售费用增长主要因市场推广及销售团队搭建。
回复公告迈威生物关于2024年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指出,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56.28%,其中抗体药物收入1.45亿元,技术服务收入0.55亿元。公司已有君迈康、迈利舒、迈卫健等3款产品获批上市。君迈康全年发货48,821支,同比下降66.61%,迈卫健全年发货12,530支,累计准入医院75家。公司分产品列示三款商业化产品的销售收入、成本、毛利率,并分析变动情况及原因。结合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竞品销售情况、价格成本波动等因素,说明君迈康发货量大幅下降、迈卫健医院准入进度较慢的原因,分析是否符合行业趋势,并补充说明公司拟采取的改进措施。说明公司技术服务收入的具体构成,包括主要客户、服务内容、合同对价、交付进展、收入确认进度及依据、销售回款情况等。结合营业收入分季度波动情况,说明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超100%的原因及合理性。结合公司主要在研产品的研发进度、预计上市时间、预计销售规模等,说明公司是否存在亏损扩大风险,以及公司拟采取的提高经营质效措施。
专项核查意见国泰海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迈威生物2024年报告的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专项核查意见。核查内容包括经营业绩、产能建设、有息负债、君迈康合作安排及其他问题。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00亿元,同比增长56.28%,其中抗体药物收入1.45亿元,技术服务收入0.55亿元。君迈康全年发货48,821支,同比下降66.61%,迈卫健全年发货12,530支,累计准入医院75家。公司解释了君迈康发货量下降和迈卫健医院准入进度慢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技术服务收入主要来自客户A、B和其他客户,总计5,502.98万元。第四季度营业收入环比增长超100%,主要由于迈卫健首次铺货和中间产品销售收入增加。公司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投资规模合理,与生产经营需求匹配。公司有息负债增加,但通过多元化融资渠道确保偿债能力。君迈康合作方面,公司与君实生物重新约定权益分配,以优化合作模式。商誉减值测试结果显示泰康生物商誉未发生减值。销售费用增加主要因市场推广和销售团队建设投入加大。
多项临床研究成果获选ASCO年会报告迈威生物将在2025年5月30日至6月3日于芝加哥举行的2025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中公布多项临床研究成果。主要内容包括:9MW2821(Bulumtatug Fuvedotin,BFv)联合特瑞普利单抗用于局部晚期或转移性尿路上皮癌的Ib/II期临床研究将以口头报告形式展示,摘要编号4519。7MW3711针对晚期实体瘤和肺癌患者的I/II期临床研究将以壁报形式展示,摘要编号分别为3035和3036。9MW2921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首个人体临床研究也将以壁报形式展示,摘要编号3029。9MW2821是迈威生物首款靶向Nectin-4的定点偶联ADC新药,9MW2821与特瑞普利单抗联合治疗la/mUC患者的Ib/II期临床研究显示,40例患者中客观缓解率为87.5%,疾病控制率为92.5%。7MW3711基于IDDC™平台开发,针对多种癌症显示出良好抗肿瘤活性。9MW2921同样基于IDDC™平台,针对晚期实体瘤患者的研究显示其具有可耐受的安全性和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公司提醒投资者注意医药产品的研发风险。
以上内容为证券之星据公开信息整理,由AI算法生成(网信算备310104345710301240019号),不构成投资建议。
来源:证券之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