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座栉风沐雨的海滨城市,以昂扬之姿,以文明为笔,正式向全国人民递上一张沉甸甸的靓丽名片,在黄海之畔勾勒出一幅“城与人共成长”的壮美画卷。
五月的黄海之滨
潮声与掌声共鸣
初夏的有爱小城
鲜花与温暖同行
5月23日
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的
会场传来喜讯
——射阳县正式跻身
“全国文明城市”行列
这座栉风沐雨的海滨城市,以昂扬之姿,以文明为笔,正式向全国人民递上一张沉甸甸的靓丽名片,在黄海之畔勾勒出一幅“城与人共成长”的壮美画卷。
“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等殊荣已镌刻在城市发展的年轮里,“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则无疑是最具分量的时代注脚。
从“国字号”荣誉“集邮者”到“文明城市”桂冠“摘星人”,射阳的进阶之路尤为瞩目。
时间拉至2021年。中央文明办公布2021-2023年创建周期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名单,射阳县名列其中。我县迅速印发《射阳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三年行动方案(2021-2023 年)》,吹响全县上下努力奋进的号角。
思绪回到现在。5月23日召开的表彰大会上,当百万射阳干群的手机屏幕同时被喜讯“点亮”:街头巷尾的欢呼声里,凝结着全县上下“数年磨一剑”的执着与坚守;公园长廊的鼓掌声里,凝结着全民同行“锲而不舍”的奋斗与情怀……
文明,浸润于时光褶皱里
日暖风和,芳郊绿遍。初夏时节,来自韩国的球友金先生正惬意挥杆。这是他第三次打“飞的”跨海来到射阳岛高尔夫球会。
“射阳岛高尔夫球会‘长’满韩国人”,这乍听上去有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近期却作为热门话题在全国社交媒体上热度持续攀升!“干净整洁”“热情友善”社交媒体上出现的这些与“射阳”牢牢绑定在一起的关键词,是游客对这座城市的印象。
如果说,用显微镜能放大被观察事物的细枝末节,那透过显“微”镜来观察一座城呢?
是外来游客一句不经意的点赞,还是社区共享工具墙上流转的温度,斑马线前自觉礼让的车灯,抑或是文明实践所、站里始终满格的诚信……这些被镌刻在城市肌理里的文明密码、编织在市井喧嚣里的温情故事,小心翼翼地构建起这座城市完整的“幸福拼图”。
曾几何时,老城区背街小巷的蛛网线缆、农贸市场的异味嘈杂、老旧小区的管理缺位,是城市文明的“阿喀琉斯之踵”。而如今,漫步在射阳,明湖的灯光勾勒出射阳河文明的脉络,后羿体育公园里的文明标语与古树新枝相映成趣,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志愿红”成为流动风景线,文明交通、文明餐桌、文明旅游蔚然成风……点点滴滴生活中的“小细节”,正绘成整座城市的“大文明”。
2021-2024,短短4年光阴,这座向海之城从未停下逐梦的步伐:全县累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56个、整治背街小巷194条,新增城镇公共绿地100公顷,新建改造口袋公园21个,360个志愿服务驿站建起“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这些数字背后,正是百万射阳干群“将文明融入城市基因”的坚定决心。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从寸草不生的盐碱荒滩到屡摘“百强”桂冠的生态绿城,“敢闯敢试、敢担敢拼、敢为人先”的射阳人民始终坚定不移锚定发展坐标系、突破思维定式,耕耘在2600平方公里热土上,在年年岁岁的奋楫逐梦中,擘绘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蓝图——
入选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投资竞争力、新质生产力综合指数等“全国百强县”榜单,先后获评“中国最美休闲度假胜地”“中国最美生态文化旅游名县”“美丽中国绿色生态旅游名县”“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新标杆’城市”“中国绿色低碳发展典范县”等殊荣,连续两年荣膺“最美县域”称号。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连年的奋进,射阳的实体经济底盘更加坚实,绿色发展优势更加彰显,改革创新动能更加强劲,民生幸福底色更加亮丽,幸福之城的图景更加生动。
从“高龄小区”的华丽变身,到城市“四同步”微更新模式的推广;从“文明实践+”模式的试行,到“3+3”阵地服务体系的完善;从“道德讲堂”的风雨无阻,到“乡约·所站见”民生服务品牌被大众点赞认可……
紧扣“文明落在细微处”这一关键理念,围绕空间赋能、示范引领、文明扎根三个维度,射阳持之以恒以“绣花”功夫,织就一抹文明底色。
文明,流韵于向善向美间
傍晚六点半,万家灯火亮起的瞬间。而在射阳这座城市的许多角落,一场场文化盛宴却刚刚拉开帷幕。
钢琴的悠扬旋律、保龄球碰撞时的呐喊声、茶筅击打茶汤的清脆节奏,交织成独特的“夜间交响曲”。射阳文旅集团实践点开设的“星空夜校”,推出20余门“爆款”课程,为每一个求知的市民点起一盏明灯。
精神文明建设归根到底是人的建设。“让生活更美好,让人民更幸福”,则是射阳的永恒追求。
洋马镇贺东村的“电暖流”银发食堂,留守老人们端着营养丰富的热乎饭菜,笑容里盛满烟火气;合德镇“更新”后的老旧小区,退休老教师每天擦拭单元门前的“文明楼道”标牌,无私辅导周边的孩子;射阳港经济开发区,企业职工自发组建的“文明观察队”,让厂区周边的流动摊贩变身“入室经营”的文明商户;黄沙港国家级中心渔港码头,渔嫂们成立的“志愿服务队”,将渔歌号子化作垃圾分类宣传的生动音符……
从“政府推动”变成“全民行动”,这座城的每一次蜕变、每一次更新,都凝聚着百万射阳人民辛勤的汗水,都标注着城市文明的发展进阶。
文明,并非“忽如一夜春风来”,而是“润物无声,风化于成”。它是办事窗口旁悄悄放置的一杯水,是公共场所服务人员的慢声细语,是交通隔离护栏降低的“身段”,更是千千万万“好人接力”汇聚起的社会向善之风。
凡人善举,大爱微光。近年来,射阳以“好人故事巡讲”“红色传承1+1”等鲜活形式,将典型宣传从单向灌输转化为双向互动,率先在全县村居全覆盖配备238名宣传文化管理员,担任乡村文化播种员和乡村文明助理员,通过“凡人微光”挖掘、“我为村里办件事”等制度化机制,带动更多人从“旁观者”变成“行动者”。
退而不休践诺续写奉献故事的“中国好人”周守伟,为素未谋面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捐献“生命火种”的县人民医院产科护士李青青,救助绿化养护女工的店主刘大军,免费提供爱心早餐的餐馆老板沈海燕……
据统计,全县先后有10人当选中国好人,107 人次获得省市道德典型荣誉称号,“有爱射阳 沐光向海”城市名片也更加闪亮。
时光卷轴中,那些默默无闻却日复一日努力的身影,那些交织缠绕的现实与梦想,那些源于生活、直抵人心的力量,那些因每个平凡人的点滴微光而熠熠生辉的温情故事,已成为整座城市的集体记忆。
在他们的引领和感召下,一颗颗崇德向善的种子被悄然播下,暖心的真实事件依然在持续演绎着。
文明,焕彩于新旧对话中
最温暖的一句话语,莫过于“谢谢”;而最动人的文明图景,则藏在市井长巷中。
干净整洁的智慧菜场,满头银发的阿公阿婆在挑选菜品,稳健的步伐里满是生活的惬意;淮剧文化剧场里,观众木桌上瓷碗相碰的脆响,与台上咿咿呀呀的唱腔交织成韵;安徒生童话乐园里,孩童攥着冰激凌在人群中穿梭,笑声惊起檐角白鸽;镇区的红色文化传习所里,学生志愿者们正带领更多人探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
这些慵懒且细碎的日常,恰似文明长河里跃动的粼粼波光,在吆喝与寒暄、传承与守望间,悄然勾勒出整座城市最美好的一帧。
坐落于射阳县城的合德老街,如一卷摊开的老城卷轴,凝聚了老城人民的共同记忆。该如何“动刀”,既解决功能性问题,又保留街巷的历史肌理?
射阳通过“微更新”,既保留了原有的街巷肌理,又经过加固修缮,逐步改善街区面貌,将其打造成一条以淮剧情景为IP的现代主题文化街区。老底子与新业态相逢,碰撞出的是生活温度与商业活力,谱写出群众更加幸福美好的未来。
在新坍镇的新潮村,有个仿若丰碑耸立的名字——巴一恺。20 世纪中叶,作为乡村振兴的先行者,他曾经带领群众与这片土地展开一场艰苦卓绝的较量,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与敬仰。
如今的新坍镇,环境更宜居,群众鼓起了“钱袋子”,搭乘“网络快车”,重点打造的“坍寻美味”直播间,已然成为射阳实现“理论+文化+流量”的破圈典型之一。该直播间以介绍当地美食文化为切入,围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主题开展宣讲,开设不到半年,人气跃居抖音全国类目榜第五名。
“‘鹤小宣’理论视频工作站推出的优质视频,单条最高播放量超200万次,因地制宜打造6个特色理论直播间……”将理论宣讲与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非遗文化融入旅游线路、以数智技术赋能文明传播、将新就业群体转化为“文明信使”,在传承地域文化基因的基础上,我县充分激活社会多元力量,奏响一曲曲“新与旧”和谐共生的曼妙乐章。
“有人放烟花,有人追晚风。”
这是当代人对生活的向往
也是真实写照下的射阳
文 字:陈鹏飞夏正军仲煜周蓉蓉
来源:射阳融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