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岭南地处南疆,少受传统思想和旧体制之束缚,更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岭南人敢于博弈、善于博弈、低调务实、积极进取、兼收并蓄、开放创新的文化根性。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岭南人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
岭南嘉木——岭南版画文献研究展
主办单位:
岭南画院(岭南美术馆)
学术主持单位:
齐凤阁版画史学馆
展品支持单位:
广东美术馆
中国版画博物馆
浙江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艺林斋
展览时间:
2025年4月30日至6月8日
展览地点:
岭南美术馆二层展厅C1、C2、C3
前言
五岭之南,是为岭南。襟山带海,五岭雄峙。钟灵毓秀,人才辈出。
岭南多奇峰,孤峰高绝连峰低;岭南多枭杰,遍地英雄下夕烟。
岭南地处南疆,少受传统思想和旧体制之束缚,更易接受新的思想和观念,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塑造了岭南人敢于博弈、善于博弈、低调务实、积极进取、兼收并蓄、开放创新的文化根性。从康有为、梁启超领导的戊戌变法,到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岭南人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担当,突破传统、变革求新,在中国跌宕起伏的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抒写了不朽的篇章,也孕育了独具魅力的文化瑰宝——岭南版画。
岭南版画有着辉煌的过去。高州版画源启唐朝,至明已是家喻户晓;佛山木版年画始创明永乐年间,经清一代繁荣,五百余年长盛不衰;新兴木刻,开中国现代版画之先河,鲁迅先生曾评价说:“擅长木刻者,广东较多”…众多岭南木刻青年勇立潮头,成为那场席卷整个中国大地的先进思想实践运动之中流砥柱。他们以刻刀为武器,以木版为载体,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对家国命运的深切关怀融入作品,为新兴木刻运动的蓬勃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也为中国现代版画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和艺术基础。
岭南版画有着蓬勃的现在。广州美术学院(前身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西艺术学院美术学院(前身为广西省会国民基础学校艺术师资训练班)两家专业美术院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版画艺术家;潮汕、湛江、中山、东莞、兴宁…各地版画群体不断壮大;观澜版画原创产业基地、中国观澜版画博物馆、齐凤阁版画史学馆等版画专业机构举办的各种常设性的国际国内版画活动,以及不断推出的学术课题,使岭南当之无愧地成为中国版画活动和学术研究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以及社会主义核心示范区的责任使命,更是让岭南版画站在了时代的前沿…
岭南版画有着…的未来…
岭南美术馆一直关注和致力于岭南美术的研究,今年适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我们以“岭南版画”为对象,回望昨天以铭志,翘首明日再启程。本次 “岭南嘉木”文献研究展,精心回顾与深度呈现了岭南版画的发展历程。策展团队广泛收集版画原作、创作草图、手稿以及历史出版物等珍贵文献资料,进行系统梳理与编排。希望通过大量的近现代版画作品和文献,将一个开拓进取、开放创新的岭南呈现在观众的面前。“嘉木”的意象不仅局限于自然景观的描绘,还蕴含着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在古代文献中,"嘉木"往往象征着生命力旺盛、富有生机的植物,代表着自然界中和谐与美好的存在。欧阳修有诗云:南方有嘉木,君子当如乔。形象地吻合着岭南人远大的抱负、坚韧的性情、坚定的信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坚持与向往。“嘉木”同时指代为新中国的理想而贡献出青春甚至是生命的木刻先驱们,谨以此展向先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本次展览得到了广东美术馆、齐凤阁版画史学馆、浙江华茂教育博物馆以及广州美术学院版画系、艺林斋版画收藏机构、广西雷务武先生、香港廖井梅女士、兴宁刘志鹏先生的大力支持,使得本次的文献展在短短数月内得以呈现。在此向他们表示最诚挚的感谢!
岭南美术馆
2025年4月
什么是岭南?
岭南,是中国南方五岭以南地区的概称,以五岭为界与内陆相隔。五岭由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大庾岭五座山组成。历史上,唐朝的岭南道还包括曾经属于中国皇朝统治的越南红河三角洲一带。在宋代以后,越南北部才分离出去,岭南的概念逐渐将越南排除在外。现在提及岭南,特指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五省区。从地域上,岭南文化分为广东文化、广西文化(八桂文化)和海南文化三大块,其中广府文化、潮汕文化和客家文化构成了岭南汉文化的主体。近代相继出土的大量文物,实证了岭南在秦之前已经存在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为什么是岭南?
岭南拥有大量流动性强的水域,在水上生活的不确定性以及围海造田、围海制盐等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下,岭南文化逐渐形成了敢于博弈、善于博弈、低调务实、积极进取、开放创新的性格特征。岭南文化历史悠久、开放包容、兼收并蓄。秦代伊始,番禺城(广州)既成我国南方重要通商口岸。唐宋时期,大量中原及江南移民由粤北南雄珠玑巷陆续南迁到珠江三角洲地区,岭南人文勃兴,才贤大起,明中叶后直追中原。近代岭南为中国政治、思想、文化革命的先导,1839年,中国近代第一所西式学堂——马礼逊学堂在澳门成立;康有为、梁启超推动戊戌变法、孙中山领导民主革命,岭南始终为中国近代政治革命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后,岭南人本着高效务实的实验创新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抒写新的篇章。 岭南绘画自明清起人才辈出、技法纷呈、求新求变。20世纪初,岭南地区中国画、木刻版画均是绘画中的革命派,主张以艺术介入社会实践,倡导艺术革命,在中国现代发展进程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单元通过对岭南几种不同文化来源的梳理,呈现对于岭南版画在区域范围及文化内涵上的界定,并通过版画这一载体,体现岭南地域的文化根性。
岭南与舶来文化
广州有2210多年的建城历史,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就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成为中国第一大港,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元代,广州的中国第一大港的位置被泉州替代,但广州仍然是中国第二大港。在海上丝绸之路2000多年的历史中,广州是唯一长盛不衰的港口。明初、清初海禁,广州长时间处于“一口通商”的局面。近代广州仍旧是中国最为重要的通商口岸,长期的与海外文化的交流不仅带来了丰富的商品,还带来了不同的文化观念和生活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岭南舶来文化,涵盖了宗教、建筑、语言、饮食、艺术和文学等多个方面。19世纪末期,即有很多的异域传教士或旅行家涉足岭南,并以版画形式记录岭南的自然风貌和风土人情。
《阿伯丁瀑布》威廉·哈维尔(William Harvell)绘 画中文字:“香港瀑布”
《香港春园景观》默多克·布鲁斯(Murdoch Bruce)绘 A·麦克卢尔(A. Maclure)石版画
《香港旗杆屋》默多克·布鲁斯绘 A·麦克卢尔 石版画
岭南与移民文化
自古以来,岭南经历了四次大规模的移民浪潮。第一次是秦汉时期。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进军岭南并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等行政区域,大量中原人口随之迁徙至岭南;第二次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战乱频繁,大量中原人口南迁至岭南。第三次是唐宋时期,由于经济重心南移,更多中原人迁徙至岭南。第四次是近代,东南沿海城市的开放性使得岭南成为先进思想和经济贸易的聚集地,吸引了无数怀揣梦想的人们南下寻找发展机遇。数次移民带来先进的中原文化和生产技术,与当地的本根文化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岭南移民文化。此外,古代岭南因自然环境恶劣一直被视为贬谪之地,韩愈、柳宗元、苏轼等大学者皆被贬至此,他们在文学方面的影响丰富了岭南文化内涵,提升了中原文化认同。长期的发展和生活中,也沉淀了传统形态的岭南版画,如高州版画、佛山木版年画等。
《门神》佛山冯氏世家 37×22cm×2 纸本
岭南美术馆藏
《关帝座镇》佛山冯氏世家 60×36cm×2 纸本
岭南美术馆藏
岭南与华侨文化
岭南地区海岸线漫长,沿海岛屿众多。自汉代,岭南沿海居民即沿海上丝绸之路移民东南亚;明末海禁及战乱促使更多人外迁,清朝人口的增长进一步推动了移民数量的增多,由此形成了第一批大规模的海外移民浪潮,鸦片战争后,随着海禁被打破,广州、湛江、潮汕开埠通商,岭南地区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美加西部、澳洲大陆的开发、世界对南美甘蔗、烟草、咖啡的大量需求,吸引了一批批华工离开家乡闯荡世界各地。从1869年开始七八十年间,仅潮汕地区“过番”闯荡就累计几千万人,在世界很多地方形成了“中国城、华人街、唐人街”,为中华文化的输出做出了贡献,同时也将西方文化、资金带回家乡,在岭南地区形成特有的华侨文化。如今,祖籍广东的海外侨胞已成为世界华侨华人的最大群体,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华人、华侨约6000万,其中广东籍华人、华侨超过2000万。这些粤籍华侨华人所形成的华侨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奠定了岭南开放、务实的文化根性。潮汕、中山、兴宁都是著名的侨乡,也是非常重要的版画之乡,从此间走来的一批版画家,对于中外现代版画艺术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桃李满天下》许川如 20.5×32.5cm 纸本
广东美术馆藏
《中秋月》许川如 58×57cm 纸本
广东美术馆藏
现代版画对岭南文化的研究与传播
1939年,现代创作版画研究会在广州市立美术专科学校成立,成立之初就致力于创作“受大众喜爱的木刻”,岭南的自然风貌、地域人文、生活习惯、民间风俗传统都成为木刻创作的灵感之源。《现代版画》相继出版了第四集“新春风俗专号”、第五集“广州生活专号”、第八集“民间风俗专号”。此外现代版画会成员还曾与日本木刻社团“白与黑社”合作出版了《南中国乡土玩具集》及《北中国乡土玩具集》,用套色木刻的手法记录了这些消逝已久的民间风趣,对岭南区域文化进行研究与传播。
《舞龙》林檎 8.7×10.9cm 纸本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烟花》刘宪 11×15cm 纸本
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
展览现场
“通过版画这一文化载体,我们能看到岭南地域敢于博弈、低调务实、积极进取、兼容并蓄、开放创新的文化根性,以及岭南和岭南人在近代中国跌宕起伏的历史进程中发挥的作用。”关山月美术馆学术总编辑、《中国版画》执行副主编、此次展览策展人张新英表示,希望通过该展览,将一个开拓进取、开放创新的岭南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来源:艺术绘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