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这波猪价下跌,实则是过去3个月供应压力的一次集中释放。此前,市场上流传着“没有猪”的猜测,而此次下跌有力地回应了这一观点,表明供应其实一直在后移。禁止二次育肥、严查调运,尤其是跨省违规调运的曝光,这些举措如同导火索,让原本还能勉强支撑的供应压力瞬间爆发。但
当前这波猪价下跌,实则是过去3个月供应压力的一次集中释放。此前,市场上流传着“没有猪”的猜测,而此次下跌有力地回应了这一观点,表明供应其实一直在后移。禁止二次育肥、严查调运,尤其是跨省违规调运的曝光,这些举措如同导火索,让原本还能勉强支撑的供应压力瞬间爆发。但究其根本,这些并非导致猪价下跌的主要原因,只是加速了供应压力的释放。
一、二次育肥大军的影响
春节之后,二次育肥现象便陆陆续续出现,不过主要集中在4月份。当机构数据显示二次育肥圈舍利用率超过50%时,猪价再单纯依靠二次育肥来拉动已变得十分困难。在4月份,不少主播喊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二次育肥的拉动影响。部分主播还认为5月会有更多人加入二次育肥,然而现实却是五一过后猪价便开始提不起劲。近期猪价连续快速下跌,更是直观地反映出当下二次育肥补栏减少、出栏增多所带来的供应压力。不过,前期二次育肥的出栏还需要一个过程,这也意味着供应压力的释放并非一蹴而就。
二、集团平均体重大的因素
2025年猪病整体稳定,集团企业出栏体重明显偏大。这一现象背后,可能存在多种原因。一方面,集团企业或许是为了更好地销售仔猪或二次育肥猪;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饲料成本较低,为了降低综合养殖成本而选择增大出栏体重。体重作为影响供应的重要因素之一,其变化往往会对猪价产生影响。但与去年不同,去年虽然生猪体重也较大,但处于猪价上行周期,生猪数量相对较少,所以体重因素并未对猪价上涨形成阻碍。而今年处于猪价下行周期,生猪数量越来越多,体重却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供应压力愈发明显。
三、出栏数量增多的现实
在分析猪价走势时,我们不能再用过去的思维模式进行预测,因为猪周期已经明显缩短。去年下半年,生猪产能就已经开始上升,这也是今年猪价下跌如此迅速的重要原因。尽管过年后出现了阶段性大猪短缺,导致膘肥价差拉大,对猪价形成了一定的利好,但从整体来看,出栏数量是增多的。这也进一步加剧了当前猪价的下行压力。
综合以上因素来看,虽然目前猪价的供应压力已经在逐步释放,但供应压力的释放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因此,猪价上涨还需要耐心等待,至少还需要1个月的时间,才有可能看到反转上涨的机会。
四、猪价预测探讨
通过5月份的猪价行情,我们散户应该从中吸取教训,明白猪价并非喊涨就能涨,二次育肥也不是解决猪价问题的万能钥匙。在较大的供应压力积累情况下,二次育肥无法从根本上改变猪价的风险。很多人关心猪价何时能上涨,今年猪价最高能涨到多少,是否还能进行二次育肥等问题。
五、猪价不存在崩盘风险
在回答这些问题时,首先要给大家吃一颗“定心丸”,今年猪价不存在崩盘的可能。当猪价下跌到二次育肥从业者认为风险足够低的时候,还是会有人选择进场。因此,在后续的猪价走势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二次育肥在5 - 6月可能还会继续进场,然后在7 - 8月出栏。这也意味着猪价虽然会有所上涨,但涨价幅度会相对有限。
六、猪价高点预测
机构也对猪价做出了一些预测,个人认为今年猪价均价突破8元或8.5元已经算是不错的价格水平。这主要是考虑到今年饲料成本较低,而仔猪价格较高。对于外购仔猪的养殖户来说,必须依靠足够大的生猪体重来降低出栏成本。所以,即便当前面临抛压,但后续仍会有二次育肥进入市场,出栏体重未必会明显下降,这也是我认为猪价高点不会太高的原因。
七、夏季猪价上涨驱动因素
关于猪价上涨的时间问题,个人认为夏季猪价上涨的驱动因素主要在于生猪生长速度变慢以及出栏数量减少。前面冬季的腹泻疫情还是对生猪养殖造成了一定的损失,尤其是产房的仔猪。作为一名兽医,在兽药销售数据上,我也发现了非常异常的情况,这从侧面反映出冬季疫情对生猪养殖的影响。随着夏季的到来,生猪生长速度减缓,出栏数量减少,市场供应压力有望得到缓解,从而推动猪价上涨。
总之,猪价市场受多种因素影响,短期走势和长期预测都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养殖户和从业者应密切关注市场动态,合理调整养殖策略,以应对猪价波动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来源:扬翔股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