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这三代人火了,从无市弃树到日发货量突破3万斤!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7:27 1

摘要:钟伟略早在五月初就提前进入了销售阶段。他在朋友圈实时更新荔枝的长势变化,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天南地北的客户们应时而来,纷纷找钟伟略提前下单。“从4月底开始,就陆续有人来问我荔枝的情况,叫我提前给他们安排。”

5月21日,高州根子镇南邦村,白糖罂成熟上市。

钟伟略早在五月初就提前进入了销售阶段。他在朋友圈实时更新荔枝的长势变化,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天南地北的客户们应时而来,纷纷找钟伟略提前下单。“从4月底开始,就陆续有人来问我荔枝的情况,叫我提前给他们安排。”

钟伟略的父亲钟培江,这几日频繁地在自家荔枝林里转悠:“今年花密、果多,收成差不了。”钟伟略20岁的儿子钟明轩则抓紧时间对着手机演练话术:“家人们,这是我们百年古树荔枝的预售链接……”镜头外支架上贴着的便签纸上写着开播日期:5月20日正式开播,每日18:00-24:00。

今年高州根子镇南邦村荔枝上市前夕,钟家三代人正经历前所未有的“错峰忙碌”——老一代在果园与时间赛跑,中生代在供应链暗战,而最年轻的“荔三代”,则在虚拟世界搭建着全新的产销通道。

三代人,三双手,在荔枝季里交织出广东荔枝产业现代化转型的缩影。

钟家三代人。

第一代

开荒与坚守

20世纪八十年代,根子镇的山头还遍布荆棘。彼时正值壮年的钟培江跟着生产队去山头,一锄头一锄头地开荒。“那时种黑叶、白蜡,不知道哪个能赚钱,只想着填饱肚子。”他回忆道。根子镇四大管区,柏桥首先通过种荔枝富裕了起来。“好的时候,一斤能卖到百来块钱,比别人一个月的工资都高。”

在柏桥村的辐射带动下,整个根子镇都种起了荔枝。根子镇的荔农也因此快速发家致富。但是荔枝栽培面积迅速扩大导致市场过剩,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荔枝收购价一度跌至每斤几毛钱,荔枝产业一蹶不振,荔枝园也大多荒废了。

“心痛,但是也没办法,大家都要养家糊口。”钟培江心中五味杂陈,他不愿意看到自己辛苦开垦的土地就这样荒废下去,更不愿意看到荔枝这个曾经给家里带来财富的“宝贝”变成无人问津的“野树”。于是,他开始尝试给家里的荔枝树做一些小规模的“改造”。

他将一些老树嫁接上妃子笑、白糖罂的新枝,并修剪一些过高的树冠,方便采摘。希望通过品种改良卖得好价钱,让周边荔农恢复荔枝管护。钟培江的这些举措在当时看来有些“离经叛道”。但2008年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成立后带来的技术推广,证实钟培江的远见与正确性:妃子笑、白糖罂等新品种因其优良的品质和口感,逐渐受到市场的青睐,钟培江也成为了村里最早一批尝试新品种嫁接的荔农之一。

可是荔枝难以卖好价更重要的原因是市场销售渠道不畅。一直到2015年,荔乡的荔枝销售都依赖外地采购商“看天定价”。

钟家的荔枝基地。

第二代

“私域流量”稳价

2016年,在外种了九年香蕉的钟伟略被朋友一句“寄点荔枝尝尝”点醒。他带着做农业的敏锐,将电商模式引入家乡。此时,正是电商行业的爆发期。物流和冷链技术的飞速发展,让荔枝这种原本受地域限制的水果,得以快速飞入天南地北寻常百姓家。钟伟略敏锐地意识到,这是家乡荔枝产业突围的绝佳时机。“一开始是几百斤,后来慢慢地变成几千斤、几万斤。到现在,出货量大的时候,一天都要寄两三万斤出去。”

九年间,钟伟略的微信列表从几十人涨到近万,客单价却始终比市场高1-2元。“我收果贵,农户才肯把最好的留给我。”这种“高价高质”的循环,让南邦村的收购价常年领跑茂名。2023年,钟伟略的日发货量突破3万斤!

“顺丰冷链是命脉,私域流量是护城河。”他比划着仓库里堆叠的定制礼盒,“维护私域流量最关键的就是对品质的把控”。钟伟略建立起三重选果体系:树上淘汰青果,分拣台筛掉瑕疵果,打包前再人工复检。“收购价每斤比市场高2元,但我们的荔枝发遍全国各地。”他打开手机相册,展示某次送往北京的货箱——每颗荔枝大小几乎一模一样,果形饱满圆润,红彤彤的外皮透着喜人的光泽。钟伟略对荔枝品质的坚持,赢得了客户的信赖和好评,也带动了整个南邦村荔枝产业的发展。

“有一年荔枝季,很早就有小商贩来收果。但那个时候荔枝还没熟,口感不好。商贩收走荔枝却卖不出去,第二天又拉回来,收购价马上就要往下跌。”钟伟略稳定的客源给了他兜底的底气。“我出9块钱收。当时我在群里发了这么一条消息,让果农们把荔枝多留几天,等到口感最好的时候再摘,我给他们兜底。”

“以前采购商说几块就几块,现在电商说10块,市场就得跟。”钟伟略翻出2016年的账本:收购价2元/斤,如今稳定在5元以上。随2019年广东启动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建设,销售渠道的拓宽,使得荔农有了更多的选择和议价空间。

第三代

直播间突围

这个年轻的“荔三代”,今年试水直播,正式参与到荔枝产业的竞争中。与祖辈们不同,他的“战场”不是烈日下的果园,也不是繁忙的仓库,而是虚拟的网络直播间。他希望通过直播,让更多人了解荔枝的生长环境、种植过程以及背后的故事,从而建立起消费者对荔枝的信任和情感连接。

钟明轩深知,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统的销售模式已经难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他们渴望更直接、更真实、更有趣的购物体验。而直播,正是这样一种能够打破空间限制,让消费者身临其境的购物方式。即将到来的荔枝季,钟明轩打算在抖音用“现摘现发”“私人定制”吸引年轻群体。

“私域够稳,但公域才是未来。”他坦言压力。爷爷不懂互联网,担心他“乱来”,父亲则放手让他试错:“直播单全归他,亏了算我的。”今年20岁的钟明轩不敢把目标定的太大,只腼腆道:“有单就行!”但他也有自己的秘密武器——祖辈的故事是最好的宣传素材。“家人们,这棵树可是我爷爷亲手嫁接的!”

2022年,茂名市委、市政府组织举办“十万电商卖荔枝”活动,至今已举办四届。根子镇荔枝电商渗透率超98%,“荔枝季,基本上家家户户做电商。”钟伟略说。而像钟明轩这样的年轻主播正将“高州荔枝”的消费半径扩大到直播间里的Z世代。

手记:

钟家三代人的轨迹,暗合广东荔枝产业的升级曲线:钟培江见证荔枝的品种迭代,钟伟略借电商打破采购商定价霸权,钟明轩则试图用流量重构产销关系。从爷爷挖下第一锄,到孙子按下直播键,钟家三代的故事,正是广东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缩影。

来源:世事时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