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翼之下,感知和谐共生的未来城市|AECOM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4 11:51 3

摘要:2025年上海国际花展近期落下帷幕,这场以“花开新天地”为主题的城市花事,吸引了无数目光。其中,AECOM景观设计执行总监Lee Parks主导设计的“感知城市”花园(Sense in the City)凭借对城市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思考,以及对城市生物多样性

2025年上海国际花展近期落下帷幕,这场以“花开新天地”为主题的城市花事,吸引了无数目光。其中,AECOM景观设计执行总监Lee Parks主导设计的“感知城市”花园(Sense in the City)凭借对城市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审视思考,以及对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独特诠释,一举脱颖而出,荣获花展最高奖项 - “铂金奖”。

Lee Parks向上海市市委副书记、市长龚正介绍“感知城市”花园的设计理念。© 上海黄浦

“感知城市”花园占地面积350平米,以场地中央的香樟树为核心,创造出一个展示上海未来的生态栖息地和生物多样性的综合性空间。

花园巧妙地借助太平桥绿地天然的蝴蝶造型,在“蝴蝶”的眼睛、触角和口器等关键位置精心设置展示区域,并以十种上海本土的特色蝴蝶为主题,打造出了十个风格各异的小花园。

太平湖形似蝴蝶

Lee Parks的手绘图,以蝴蝶触须作为花园的空间框架,巧妙地形成花园的入口通道。

花园内的复眼装置,以马赛克的艺术手法,模拟蝴蝶独特的复眼结构,及其广角视野的特征。

模拟昆虫吻部的雕塑是花园的南入口,由经过精心制作的黑色竹条制成的螺旋艺术构筑。螺旋下降直至触及反射面,仿佛一只蝴蝶在吸食花蜜。

形似蝴蝶触须的“天线”,弯曲在花园上方,由编织的竹条制成。

漫步于花园之中,游客可以尽情感受弥漫在空气中的芬芳气味、轻拂脸颊的微风以及温暖的阳光洒在身上的惬意,仿佛瞬间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在精心设置的芳香花园、运动及感官花园之中,人们能够开启一场全方位的感官之旅,从视觉、嗅觉、听觉、触觉到味觉,让身心得到彻底的放松与沉浸。

用回收材料制作的风向标, 通过捕捉气流呈现身临其境的感官体验。

夜晚光影的设计,让游客有更多的互动体验。

花园适宜不同人群参观,宠物友好。

花园以蝴蝶等传粉昆虫为切入点,通过栽植色彩丰富的乡土蜜源植物,如柑橘类树木等吸引授粉动物,丰富城市生物多样性,为传粉昆虫打造城市栖息地。

花园吸引到蝴蝶和蜜蜂等以花蜜或花粉为食的昆虫。

园内共种植了95种植物。

花园内精心种植了兼具高观赏价值与栖息地功能的幼龄树木,致力于构建一片“未来森林”。这些树种若能广泛应用于上海其他区域,将显著提升城市乔木的多样性,增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进而全方位提升城市的韧性与生物多样性水平。

市民在花园中学习植物知识、小憩、拍照。

Lee Parks亦受邀在上海国际花展相关活动上,分享他对景观设计的理解。©黄浦绿化

在“卉聚前滩里”2025上海国际花展浦东分会场的“感知城市——为人、场所与自然而生的植物设计”专业论坛上,Lee Parks作为主讲嘉宾,通过自身实践与案例分享,展示了如何将本土植物与自然群落巧妙搭配,打造出“会呼吸”的生态空间,分享了对未来生态友好型城市的独特思考。他指出:植物不仅是美化城市的重要工具,更是生态修复与气候韧性建设的关键。

在互动环节中,与会者围绕城市绿化、生物多样性与设计理念等话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一致认为未来的植物设计需要兼顾美学与生态功能。© 生态浦东

“感知城市”花园宛若一扇生态之窗,生动诠释着AECOM一直以来践行的可持续设计理念。我们在各类项目中始终践行“永续发展·泽被未来”战略,以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Nature-based Solutions, NbS)为重要抓手,在营造美好宜居人居环境的同时,致力于应对气候变化、促进生物多样性、构建健康的生态系统。

PROJECT

碧云绿地二期·涟动公园,占地约58.3公顷,包含约8公顷的水系。作为示范项目,以自然向好的设计策略修复城市生态系统,让碧云绿地在建设为一座城市公园的同时,也作为生态基础设施,缓解热岛效应、提高生物多样性,并促进地下水的渗透与补给,解决洪水与城市水资源管理问题,让浦东重新“深呼吸”。

公园已于2020年向市民免费开放,自然向好的规划设计也已初见成效——总体实现了88%的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7,000立方米的雨洪储蓄量,并经过数次强降雨事件,验证了海绵城市设施建设对城市防灾减灾起到重大作用。

作为全上海最早按照系统治理思路开展建设的区域之一,该项目是“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示范性样板工程”,并于近期荣获“2024年IFLA亚非中东地区奖雨洪管理类别荣誉奖”,展示了如何通过自然向好的规划设计提高城市韧性。

项目位于生态岛西侧,面向长江,自南向北绵延12公里,占地约210公顷。

AECOM以“可持续的足迹”为理念,通过广泛的生态种植、森林保护、湿地恢复和栖息地创造,建立风景秀丽的环岛路,提供骑行、慢跑、马拉松和游园的连续流线,来减少岛屿内部的碳、生态和水足迹,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

同时设计还尽量保留场地原有的工业、农业遗迹,通过使用本土材料、循环利用在地材料,以及选用本土植物品种等策略,在凸显长江的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提高城市韧性。

项目为场地的生态基础设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全面保护、保育和提升了12公里长江滨水沿线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对恢复当地生物多样性,构建生态网络起到了重要作用。

这片位于广州市白云山风景名胜区西麓的35公顷绿色宝地,集植物迁地保护、科普教育、园林园艺展示为一体,是广州市为推进落实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部署、构建国家植物园“1+3+N”城园融合体系而建设的城市植物园。

©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AECOM团队秉承“城园共融、生态共生、人民共享”的设计原则,携手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研究总院,负责云溪植物园环境提升工程整体景观设计工作。设计基于公园原生态基底,融合NbS理念进行生态修复,将岭南园林 “山水相融” 的自然美学与现代园林设计理念相结合,为市民游客营造出 “望谷、溯溪、赏园、观山” 四重游园感受,仿佛置身于一幅流动的山水画卷之中。

同时,AECOM通过探索公共空间的多场景使用需求,除了为市民游客提供一个亲近自然的好去处,还提供可持续灵活举办大小型活动的绿色场所,让云溪植物园作为白云山的绿色触媒,更好的连接并促进山与城市、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城市里的展览花园,到生态植物园,AECOM 的景观设计实践已印证,景观绝非仅仅是美化城市的手段,更是构建生态平衡、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利器。未来,我们将继续探索更多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为城市注入更多绿色空间与生态活力,让自然与城市和谐共生。

来源:ARCHINA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