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5月24日,《自然·光子学》刊登的论文让显示技术领域炸开了锅——密歇根大学团队通过改良电极光学结构,使蓝色磷光OLED寿命首次达到与绿色OLED相同的商用标准。这意味着困扰行业二十年的蓝色发光材料短板被突破,未来手机屏幕耗电量可能再降30%。
2025年5月24日,《自然·光子学》刊登的论文让显示技术领域炸开了锅——密歇根大学团队通过改良电极光学结构,使蓝色磷光OLED寿命首次达到与绿色OLED相同的商用标准。这意味着困扰行业二十年的蓝色发光材料短板被突破,未来手机屏幕耗电量可能再降30%。
图释:密歇根大学
OLED屏每个像素都是独立发光体,红绿蓝三色子像素的发光效率决定整体能耗。红绿像素早已采用磷光材料(PHOLED),每个电子能稳定输出一个光子,唯独蓝色被迫使用低效的荧光材料,理论效率上限只有磷光的四分之一。问题根源在于蓝光能量最高,激子(电子-空穴对)剧烈碰撞时产生的热能会摧毁发光分子。
图释:Forrest 实验室的博士生 Claire Arneson 演示了发光的蓝色 PHOLED。其结构显示了一条高效蓝色 OLED 的途径,这种 OLED 的使用寿命与高端电视和旗舰智能手机显示屏中已有的高效绿色和红色 OLED 一样长。图片来源:密歇根大学电气与计算机工程学院的 Jero Lopera。
团队去年发现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能当激子的「高速公路」:在银电极表面覆盖5纳米厚的碳基半导体层后,距离电极10纳米内的蓝色激子会与金属表面电子云共振,形成等离子激元-激子极化激元。这种量子态能把激子寿命从微秒级压缩到纳秒级,让99%的能量以蓝光形式释放,避免分子分解。
图释:由密歇根大学史蒂夫·福雷斯特 (Steve Forrest) 实验室开发的新型 PHOLED 展示了一条实现高效蓝色 OLED 的途径,这种 OLED 的使用寿命与高端电视和旗舰智能手机显示屏中的高效绿色和红色 OLED 一样长。图片来源:Marcin Szczepanski/Michigan Engineering
新设计有三处精妙:首先采用双发光层结构,每层承担一半亮度压力,降低激子碰撞概率;其次在正负电极都设置等离子体增强层,让两发光层都能享受「快速通道」;最后整器件构成光学谐振腔,通过上下电极反射精确锁定深蓝色波长。测试显示,这种蓝色PHOLED在1000尼特亮度下寿命达1.5万小时,与商用绿色OLED相当。
这项突破直接改变显示行业游戏规则。当前顶级手机屏峰值亮度已达2500尼特,但蓝色子像素往往要放大三倍面积补偿效率劣势,导致像素密度受限。改用高效磷光蓝光后,不仅屏幕更省电,VR头显的8K微型显示屏也将成为可能。
不过论文通讯作者Stephen Forrest教授保持谨慎:实验室数据到量产还需跨越材料成本、蒸镀工艺稳定性等多道关卡。三星显示工程师私下透露,他们已开始测试该结构在柔性基板上的表现,但银电极在反复弯折后可能产生微裂纹影响等离子体效应——这或许解释了为何论文选择刚体玻璃基板做验证。
回头看,人类对蓝色光的执着贯穿显示史。从CRT显像管需要额外高压加速电子激发蓝粉,到LED背光依赖氮化镓材料,再到如今OLED量子阱结构的进化,每次跨越都伴随基础物理的深度挖掘。当量子力学里的极化激元概念走进生产线,或许正是理论物理最美的应用注脚。
参考文献:
Haonan Zhao et al, Stable, deep blue tandem phosphorescent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 enabled by the double-sided polariton-enhanced Purcell effect, Nature Photonics (2025). DOI: 10.1038/s41566-025-01679-0
科学剃刀,每日推送关于核聚变、理论物理、太空探索的最新动态,老铁,点个赞支持一下!
来源:科学剃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