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明长河奔涌不息。翻开去年以来楚雄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卷,文明之风掠过苍翠的哀牢山脉,浸润着威楚大地的每一寸沃土。在这里,精神文明的种子扎根乡野,破土成林;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清泉涌动,滋养心田。从彝绣坊间的指尖传承,到“理响楚雄”理论宣讲的田间回响;从道德模范的
文明长河奔涌不息。翻开去年以来楚雄州精神文明建设工作长卷,文明之风掠过苍翠的哀牢山脉,浸润着威楚大地的每一寸沃土。在这里,精神文明的种子扎根乡野,破土成林;新时代文明实践如清泉涌动,滋养心田。从彝绣坊间的指尖传承,到“理响楚雄”理论宣讲的田间回响;从道德模范的星光熠熠,到元谋“诗意楚雄”的浪漫诗行……加强组织领导,深化改革创新,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行稳致远,先进典型群星璀璨、身边好人层出不穷,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新成效、展现新气象。
楚雄城区航拍景观。高建波 摄
坚定理想信念 持续固本培元
全州精神文明建设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精神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凝聚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楚雄实践的强大精神力量。持续深化理论武装,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宣传贯彻不断引向深入,依托全州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理论分中心(党校)、文明讲堂等阵地,擦亮“理响楚雄·党的创新理论进万家”宣讲品牌,构建州县乡村“一十百千”宣讲体系,坚持以百姓视角、百姓语言、百姓情怀推动理论与大众“零距离”“面对面”,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来到群众身边,走进百姓心田。在田间地头,“梅葛宣讲团”以古老的彝族说唱艺术,将党的理论化作“沾泥土、带露珠”的乡音俚语;火塘旁,“农民理论家”用朴实话语,讲述中国梦的壮阔篇章,让理论宣讲既有“彝山温度”,更显“时代筋骨”;《指尖绣出幸福来》入选2024年度中央组织部优秀党教片并荣获全省理论宣讲大赛文艺类一等奖。
《指尖绣出幸福来》。云南省委宣传部 供图
构筑道德高地 激发向善力量
健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度机制,深入实施《楚雄彝族自治州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升、道德新风尚不断涌现。广泛开展文明餐桌、文明交通、文明旅游等新时代文明楚雄“八大行动”。“信用楚雄”建设在文明诚信经营示范街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中得到彰显。思政教育品牌“张桂梅思政大讲堂”为阐释和培育中国精神添上了鲜活注脚;在未成年人心田,“开学第一课”“强国复兴有我”“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等主题教育如清泉流淌。注重典型示范、树立先锋导向,道德的天空群星璀璨,杨绍兴入选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李学平被授予“云岭楷模”称号、1人入选“中国好人”、3人入选云南省道德模范;楚雄市紫溪彝村、双柏县苏氏廉政文化教育阵地创建为全省首批“云岭好家风”示范点;12个省级廉洁文化阵地、14个省级科普示范基地数量稳居全省第二……文明理念赋予“有一种叫云南的生活”更深层意蕴,涌现出来的各类文明示范典型让“见贤思齐、德行天下”成为楚雄最动人的风景,也是楚雄打造“滇中崛起增长极”的内在力量。
大姚县城。大姚县融媒体中心 供图
深化文明创建 提升民生福祉
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这是楚雄各地在推进文明创建提质增效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理念。树牢“全周期管理”理念,积极探索“创建—巩固—提升”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深入推进“五大创建”活动,组织开展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评估,持续提升补齐楚雄市全国文明城市、大姚县和双柏县两个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创建短板弱项;开展29个往届保留荣誉称号的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复查评估,推荐上报21个新一届全国精神文明“五大创建”先进集体,18个入选,创建数量取得历史性突破。各文明创建单位树牢创建为民利民惠民理念,不断提升群众参与度和满意度,在志愿服务上领跑、在道德建设上领先,“文明城市”向“城市文明”悄然跃升,广袤的乡村向着美丽进发,美好生活可感可触。如今,群众提出的意见有人听,群众身边的问题有人管,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不断提高,群众脸上的笑容,成为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成效的暖心注脚。
永仁方山诸葛营村。张桂伟 摄
弘扬时代新风 涵养文明习惯
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浪潮,在楚雄大地激荡出创新涟漪。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楚雄路径,全州延伸建设的文明实践站、点(基地)达5710个,形成了“文明实践搭台、各方来唱戏”的工作格局,楚雄市詹家社区获全国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称号;禄丰市金山镇禄钢社区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实践巾帼志愿阳光站”;永仁县开展的“聚微光·传递爱”农村老年人“微心愿”认领活动获百万人点赞;持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五结合”的楚雄样板,绣坊与普法共融,法律援助与乡村治理并进,文艺宣讲与移风易俗交织。楚雄州“彝绣+文明实践”工作室里,在绣娘们的指尖翻飞间,非遗技艺与时代精神完美结合,项目入选全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仅2024年,全州参与文明实践活动达575万人次,总时长达1442万小时,每一次文明的播种,都在收获幸福的果实,每一场实践的开展,都在谱写民族团结进步新篇章。
大学生志愿者进学校开展志愿服务。资料图
统筹城乡发展 文明共建共享
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推动文化繁荣发展,培育文明乡风,推进移风易俗,改善人居环境,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在乡村振兴浩荡长河中破浪前行。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与绣坊结合,探索构建“文明实践+骨干企业+协会(合作社)+绣娘”模式,不断为精神文明建设提供深厚滋养。元谋县张二村社区农家书屋里,孩子们在书香中触摸世界的辽阔;“乡村村晚”篝火旁,非遗传承与现代文艺共舞,牟定左脚舞的鼓点响彻云岭,文化自信在欢声笑语中生根;楚雄州以“中华文明探源·元谋论坛”为桥,将170万年前的元谋人火种,化作今日文化强州的燎原之势,更让“诗意楚雄”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一扇窗口。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推进移风易俗,正是“铸魂”的内在要求,全州把培育婚育新风、整治殡葬陋习作为树立文明新风的重要突破口,各县市每月开展1次以“文明祭扫、节俭治丧、生态安葬、网络祭祀”为重点的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常态。深化城乡文明结对共建,让人居环境亮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来。
楚雄市紫溪彝村。资料图
踏上新征程 扬帆再启航
在楚雄,“人人参与、人人创建、人人共享”的生动格局书写着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楚雄答卷,全州各族群众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人民文明素养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升。2025年是“工作提质年”,楚雄州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走深走实;深化拓展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启动楚雄州城郊型新时代文明实践带建设,持续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彝绣融合非遗传承发展楚雄样本;深化文明创建,建设文明城市楚雄新样板;构建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新格局,促进楚雄市做好“强州府·最文明”行动,推动全州精神文明建设跃上新高度,为新征程上中国式现代化楚雄实践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记者丨王国鉴
编辑丨周永芳
来源丨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一审丨周永芳
二审丨丁忠泽
三审丨李胜海
©楚雄州融媒体中心
来源:云南楚雄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