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模风采·广东省劳动模范|彭子玲:劳模村支书退桉种果有“蜜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14:32 2

摘要:彭子玲:劳模精神是责任与担当的融合。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作为带头人,我必须率先垂范,把村民的信任转化为行动力。劳模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真正的劳模精神,是让每一寸土地焕发生机,让每一位乡亲感受到幸福。

劳动观

记者:请问您对劳模精神如何理解?

彭子玲:劳模精神是责任与担当的融合。乡村振兴没有捷径,唯有脚踏实地。作为带头人,我必须率先垂范,把村民的信任转化为行动力。劳模荣誉不属于我个人,而是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真正的劳模精神,是让每一寸土地焕发生机,让每一位乡亲感受到幸福。

记者:您的劳动座右铭是什么?

彭子玲:“劳动创造未来,责任照亮初心。”乡村振兴道路不好走,但我相信只要用心用情做好产业规划,就一定能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5月,初夏的茂名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袖珍菠萝蜜挂满枝头,五彩村道旁的果香与书吧里的墨香交织成独特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的蝶变,离不开广东省劳动模范,化州市新安镇新塘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子玲的执着与创新。2017年,她辞去城市高薪工作返乡,用八年时光将速生桉遍野的荒山改造成5900亩果园,2024年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

彭子玲介绍新塘村特色农产品袖珍菠萝蜜。南方工报全媒体记者誉建业/摄

把“懒人树”改造成“致富树”

“土地流转难,难在人心。”这是彭子玲2018年推行“退桉种果”时最深的体会。在彭子玲返乡之前,新塘村遍地种植速生桉。速生桉虽被称为“懒人树”,但经济效益低且破坏生态。当她提出改种水果时,村民质疑声四起:“种果树能比桉树赚钱?”“土地流转后还能收回来吗?”回忆往事,彭子玲印象深刻,在她看来,产业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因此推动产业转型势在必行。

为此,彭子玲召集村干部经常开会研究政策,并用了四个月时间在村民家门口开“板凳会议”,算清经济账与生态账。然而,尽管绝大部分村民都同意把自己的土地流转出来,但村民彭某却坚决不肯流转。为此,彭子玲多次到他家中做工作,他都态度坚决,甚至闭门不见,导致工作一时陷入了困局。

后来,彭子玲发现每次到彭某家门的斜坡泥路时都极不方便,考虑到彭某夫妇雨天开摩托车危险,她马上找到村中乡贤筹资两万多元,动员村干部把斜坡泥路做成硬底化水泥路。看到彭子玲带着村干部施工的情形,彭某夫妇深受感动,当场同意把土地流转出来。

通过第一次“退桉种果”的以点带面,新塘村完成退桉2500亩以上,目前新塘村水果种植面积已达5900多亩,人均达1亩多。最终,彭子玲逐步把新塘村山坡上的“懒人树”速生桉,改造成为“致富果树”,整合山地资源,引进了番石榴、黄金果等优质品种。

不仅如此,彭子玲还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引导村民以资金、土地和劳动力等要素入股。这场“以心换心”的攻坚,让新塘村几年内共完成退桉种果3000多亩,覆盖农户800多户,建成番石榴等百亩以上特色水果种植示范基地5个。

此外,彭子玲还积极创办村办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开展农业生产托管,大大方便了村民。通过系列举措,让新塘村特色水果产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壮大,村集体收入大幅增加,村民们的钱袋子也逐渐鼓起来了。据了解,2023年新塘村全村新增种植水果面积1200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22万元,较2022年增加11.5万元,增幅达108%,退桉种果家庭户均年增收3000元。

“水果楼”成了返乡创业者的“家”

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乡贤是一支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随着新塘村“一产”不断发展,彭子玲也积极联系遍布在珠三角的乡贤,呼吁他们返乡投资。

在一次东莞走访中,某企业主被彭子玲的事迹以及家乡的变化所感动,毅然投资3000多万元,在新塘村建成集果蔬保鲜、产品加工、质量检测、仓库物流、展销直播为一体的“水果楼”。目前,水果楼汇聚果蔬保鲜、产品加工、展销直播等各种功能,是全省首个村级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园,不仅帮助村中水果产业延链补链,更吸引了许多返乡创业青年入驻发展。目前已有13家企业入驻运营,带动村民就业600余人。

彭子玲说:“‘水果楼’是随时拎包入驻的,也是为了鼓励更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在这里我们都是‘一条龙’服务式地给他们去解决这些问题。平时大家在这里一起探讨,像农业的托管、销售还有种植,包括电商等各方面都有。”据统计,2024年新塘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4.8万元,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0多万元,村集体较2023年增加收入25万元,增幅达100%,退桉种果家庭户年均增收约3000元。

在推动水果产业发展的同时,彭子玲还重点关注村内脱贫户、五保户、低保户的生活状况,坚持每月开展常态化问题排查。村内有一户重点监测户因孩子文文(化名)面临就业难题,家庭陷入困境。彭子玲多方协调,最终帮助其取得相关证书并前往深圳工作,一年为家庭增收约8万元。

2023年1月排查期间,彭子玲发现上山阴碑村脱贫户文文大学毕业后已在家待业4个月,她立即将文文请到村委会深入交谈,了解到其家庭特殊困难:父亲年逾八十丧失劳动能力,母亲和哥哥均因疾病无法自理,弟弟尚在读初中,全家被列为新塘村重点防返贫监测对象。

彭子玲了解情况后,一边耐心疏导,鼓励文文积极投递简历,一边联动帮扶单位帮忙找工作。经多方协调,深圳某电梯安装公司同意录用,但要求持证上岗。面对文文无力承担培训费用的困境,彭子玲迅速召集驻村第一书记和村干部商议,最终由村委会专项资助其完成技能培训并取得证书,顺利赴深就业。

就业帮扶作为防返贫最直接有效的举措,在彭子玲的持续推进下,新塘村通过建立困难群体就业创业帮扶机制,既实现了增收脱贫的短期目标,更构建起防返贫动态监测的长效体系,切实保障困难劳动力稳岗就业。

让村民足不出村能办事

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雁。彭子玲始终将党建视为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严格推行“第一议题”制度,组织党员赴浙江、清远学习现代农业,培养2名“90后”候任干部。在“橘州头雁工作室”,79名党员包片联户,2024年解决群众诉求237件,村民满意度达98%。

彭子玲还整合村级职能和基本公共服务,扩建了村党群服务中心,因地制宜建设了5个村级小公园、6个篮球场,打造了6条美丽宜居村,并配套建设了数字乡村平台、法治小广场、电车充电桩等便民惠民设施,使村民足不出村就能享受到“基层可办、就近能办”的快捷服务,受到了村民的欢迎,得到了大家的赞许。

彭子玲十分关心村里的教育事业和村民的生产难题。当了解到新南小学教学条件落后,她积极奔走,联系南方电网、碧桂园学校,最终为学校建设了知行书屋,添置了课桌和体育器材,改善了教学条件。针对果农反映的果树病虫危害重、水肥管理不到位等问题,她邀请专家30多人次为果农把脉问诊,开出良方;实施红火蚁统防统治5000多亩次,解决了村民被红火蚁叮咬的困扰。

在彭子玲的带领下,新塘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不断壮大党员队伍,优化党组织设置,2024年,党支部经上级批准升格为党总支。

如今,站在“水果楼”的观景台远眺,连片果园如绿色波涛涌向天际,民宿木屋点缀其间,研学团队的笑声惊起白鹭。彭子玲告诉记者,目前她正在筹划更宏大的蓝图:建设农旅融合产业带,引入水果精深加工,让新塘青柚贴上“地理标志”标签,“我们要让年轻人看到:乡村不是回不去的故乡,而是能创业的沃土。”

来源:中工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