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同学们对保研途径的了解,通常集中在夏令营、预推免和九推这三种方式上。不过现在有一条 “新赛道”,同样能助力大家实现保研上岸的目标,那就是“导师团” 招生。01导师团招生是?
同学们对保研途径的了解,通常集中在夏令营、预推免和九推这三种方式上。不过现在有一条 “新赛道”,同样能助力大家实现保研上岸的目标,那就是 “导师团” 招生。
01导师团招生是?
“导师团” 招生 —— 这个听起来颇具创新感的培养模式,实际上是高校为精准吸纳优质生源打造的全新通道。
与传统夏令营由学院统筹的组织形式不同,导师团招生的核心驱动力来自学校遴选出的顶尖导师矩阵:这些团队往往集结了校内科研实力顶尖、学术影响力突出的 “王牌师资”,不仅代表着学校当前的学科制高点,更可能承载着未来重点发展的学术方向。
简单来说,能入选导师团的导师,皆是学校学术版图中 “硬核战斗力” 的代名词。
对学生而言,导师团模式的核心吸引力在于 “多维度学术护航体系”:告别单一导师的指导框架,转而由跨学科导师团队从理论攻坚、方法创新、实践落地等多元视角提供定制化培养 —— 试想,当你在学术探索中同时获得多位学界 “大牛” 的点拨,如同站在多重 “巨人肩膀” 上瞭望学科前沿,这种思维碰撞带来的认知跃升,远非传统模式可比。
更值得关注的是,团队中不同学科背景的导师联动,将为你构建独特的跨维度问题解决思维 :当建筑设计遇上材料科学、城市规划交织数据算法,这种突破学科壁垒的培养模式,恰恰是未来学术竞争和职业发展中最稀缺的核心能力。
此外,导师团配套的科研资源能级堪称 “顶配”:你将有机会深度参与国家级重点研发项目、国际合作科研计划等 “硬核” 课题,在真实的学术攻坚中淬炼科研方法论、拓展国际学术视野。
这些经历不仅能为简历注入极具分量的 “加分项”,更将成为你叩开顶尖学术圈层的 “金钥匙”。
值得一提的是,在设计领域,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已率先开启导师团招生的创新实践—— 作为行业标杆院校,其导师团阵容汇聚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级设计大师等领军人物,团队研究方向覆盖智慧城市、绿色建筑、文化遗产保护等前沿领域。
这种 “顶配导师天团 + 前沿科研平台” 的组合,正为优秀学子搭建直通学术巅峰的 “加速通道”。
02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导师团方向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在 2025 级推荐免试研究生招生工作中,精心遴选出21 个导师团队,全面开启 “导师团” 招生模式。
图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可以上下滚动的图片
基于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2025 级 “导师团” 招生的导师团队方向,可将其划分为两大核心类别:
一、遗产保护与数字化创新方向
该方向以传统建筑学科为根基,融入前沿技术赋能,涵盖 “文化遗产保护”“建筑历史与遗产保护”“亚洲文化遗产保护”“大型遗产与数字化” 四大团队。其中,“大型遗产与数字化” 团队尤为亮眼 —— 突破传统研究框架,将 VR/AR 虚拟仿真、数字化建模等技术深度融入遗产保护,实现历史建筑的 “数字复活” 与可持续传承。
在资源支撑层面,该方向具备 “学科交叉 + 国家级平台” 双重优势 :
学科交叉融合:与天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智能与计算学部、地球系统科学学院等优势学科建 立深度合作,培养学生 “建筑基底 + 科技工具” 的复合能力。
国家级科研平台:依托文物建筑测绘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建筑文化遗产传承信息技术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文物本体表面检测与分析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等顶尖平台,学生可参与国家级遗产保护项目,在实践中积累高含金量学术经历。
二、低碳智慧建造与可持续设计方向
聚焦建筑领域前沿趋势,“碳中和智慧建造”“低碳智慧建筑与园区研究”“智能设计与建造” 三大团队对标国际顶尖院校(如 UCL 的 Design for Manufacture MArch),以 “智能化、数字化、绿色化” 为核心培养方向:
技术维度:重点覆盖计算机图形算法、大数据可视化、参数化设计、人机交互技术、建造计算等跨学科领域,培养学生驾驭人工智能与交互设计工具的能力。
产业维度:紧密对接 “碳中和”“低碳发展”“可持续城市” 等国家战略需求,研究方向直接服务于建筑行业绿色转型,为学生打通进入科研院所、头部企业的职业通道。
方向特色总结
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导师团招生始终贯穿 **“理性驱动解决现实问题”** 的学术理念:无论是遗产保护方向的 “技术赋能文化传承”,还是低碳智慧方向的 “科技响应国家战略”,均以严谨的学科逻辑和社会价值为导向。相较于侧重娱乐性、展示性的交互空间设计,天大更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建筑学科解决环境、社会、文化等实际问题的能力,凸显 “工科强校” 的务实风格与学术深度。
03导师团申请与众不同
像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的导师团招生,从5月7日到8月11日,跨度足足有三个月,让学生可以充分调研目标团队,针对性地准备作品集和申请材料。
当然,导师团招生的门槛也更高一些。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为例,导师团明确要求申请者本科必须是“985工程”建设高校(不含天津大学),并且有望获得本科学校的推荐免试资格。这种对背景的严格要求,直接将招生范围缩小到了一批高质量的生源。而夏令营的范围则更宽一些,985、211、双非院校的学生都有机会同台竞争。
图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关于考核形式,导师团招生流程更趋精炼,以面试为核心环节。
导师将通过作品集深度考察你的设计思维特质、技术落地能力及问题解决逻辑 —— 这些要素不仅是敲开面试大门的 “钥匙”,更是打动导师的核心竞争力。若作品集足够亮眼且面试表现优异,你将有机会直接锁定珍贵的拟录取资格,实现 “高效上岸”。
即便面试结果未达预期,也无需焦虑 —— 院校特别设置弹性补录机制:可同步申报九月正式推免,通过多元渠道冲刺保研目标,为升学之路再添一重保障。
图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相较之下,夏令营的考核体系更为多元立体,通常涵盖个人项目汇报、快题设计实战、工作坊协作及多轮面试等复合环节。
这种 “全维度考察” 模式,更适合学术方向尚未完全明确的学生 —— 通过沉浸式体验不同导师组的研究课题,逐步明晰职业规划。
面对 “能否同时冲刺导师团与夏令营” 的疑问,需特别注意院校规则限制:以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为例,其明确要求申请者在导师团招生与夏令营项目间二选一。
这一设置既避免资源错配,也引导学生聚焦核心方向,以更专注的姿态展现竞争力。
图源: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至于怎么选,关键还是看你的个人情况。如果你本科是985,学术方向明确,导师团无疑是更好的选择;而如果你背景稍弱,或者还不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夏令营可能会更适合。
不管是导师团还是夏令营,其实最终的竞争都落在你的能力和准备上。导师团的申请材料为:证明学习成绩及排名的成绩单或证明件;相关证明材料(英语四、六级成绩单;学生证;各类奖励材料)。和夏令营的审核依据一样,都要从学生的教育背景、学业水平、科研能力、综合素质进行资格评审。
不过在作品集准备上,导师团相比夏令营,方向会更明确。由于导师团给了清晰的研究方向,同学们只需要调研团队老师们的论文、团队过往科研项目以及结合自己喜欢的方向,去针对性地准备即可。
综上,“导师团” 招生凭借精准化培养定位与集约化资源配置,为保研学子开辟了一条高附加值路径 —— 通过跨学科导师团队的系统指导、国家级科研平台的深度参与,最大化释放学术发展潜能。
特别建议:
985 院校学生:若已明确学术兴趣方向,建议优先关注导师团招生,其 “靶向培养” 模式可直接对接前沿研究课题,为博士深造或顶尖机构就业筑牢根基;
其他背景学生:夏令营仍是展现综合实力、冲刺名校的核心渠道,建议聚焦院校考核偏好,针对性提升材料包装与面试表现。
无论选择何种路径,关键在于匹配个人学术规划与院校培养特色。愿每位保研 er 都能锚定最优赛道,顺利斩获理想 offer,在更高学术平台绽放光芒!
来源:科技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