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两天跟朋友聊天无意看到刚入行时写的一些文章,没想到已经累计5000粉丝了,看了一眼最近发文章的时间,也是21年了,中间隔了好久,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现在再也不是面试要背面试题的小产品了,才算是能独当一面的角色哈哈。期间也感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前期对我的帮
前两天跟朋友聊天无意看到刚入行时写的一些文章,没想到已经累计5000粉丝了,看了一眼最近发文章的时间,也是21年了,中间隔了好久,学到了很多,也成长了很多,现在再也不是面试要背面试题的小产品了,才算是能独当一面的角色哈哈。期间也感谢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前期对我的帮助,也为了写出来的东西能帮到一些新入行的产品们,就想把这几年沉淀的东西总结出来,也许对大家会有一些帮助。
找到自己的定位1、确认岗位匹配度
不管是C/B/G端,还是5k/10k/15k,在投简历时就要通过JD去判断这个岗位招的什么样的人,如果简历通过初筛进入到面试,在第一次面试时通过面试官的问题在重新去判断,这有什么用呢?一个是能帮你代入工作流程中,可以更好的了解这个角色,第二如果偏差较大,可以在最后时问面试官是不是想招XX样的人,或者问,这个岗位是不是负责XX这些事,确认岗位匹配度,不是所有的岗位都适合你,你也不适合所有的岗位。
2、保证最低限度的专业度
观察同事的期待,领导的期待来判断你需要知道什么,了解什么,同时在不具备这些能力之前保持谦卑。举个例子,现在有一个任务交给你,告诉你3天完成,当一天半的时候领导来看你进度,然后发现怎么才做这么点,说这些这些怎么没写,你说不知道怎么写,领导脸色一皱说,这些很难吗?你就知道,这些应该是你应该会的内容。
如果不想变为失业大军,就抓紧拿空闲时间去把这些能力巩固一下,如果与前期JD不相符也不要纠结,这是很正常的,JD可能不是业务部门写的…重要的是你想不想留在企业中,或者晋升,如果想就多花点时间。
掌握基本工具和沟通技能1、基本工具:
Axure/墨刀,画板,XMIND,visio/亿图/processon,这些工具都很简单,甚至不用看教程,自己鼓捣鼓捣就会了。掌握工具对公司的意义是提高效率,生产力,对自己来说可以提高结构化思维和项目/产品整体的理解,在一些复杂的工作或者是复杂的流程中,图例是最快捷,最省力可以提高效率的东西,视频>图片>文字>口述,同时具备1对多的能力,要善于使用工具,文档,PPT来提升效率,甚至可以提高自己在公司的影响力。
2、沟通技能:
第一要和直属领导保持良好关系和沟通:这一点经历过的同学应该懂,跟直属领导没处好会有多难受。对待直属领导四个字,听话,照做,在我21年的时候,跟直属领导聊,他不需要手底下的人多有能力,就算是菜鸟也行,但前提必须要听话,这一点我相信当过领导的人也会有同感。交代的任务要放在心里,完不完成都要给个反馈,同时说出遇到的问题和解决的问题。
第二要具备和其他部门同事的沟通能力:这点需要做的是做好传达和上报,不要把事情留在自己这里,如果发现事情没有按照预期发展,出现问题及时沟通,尽量让直属领导了解第一情况,同时听取他的建议,如果事情出现了偏差但是你个人感觉还在可控范围内,可以先尝试处理一下,处理好了进行汇报,没处理好或者感觉事情有点不可控,及时上报。
其次在跨部门的沟通中,保持谦卑,尊重他人的专业性,XX老师,X哥,X姐,客气一点,这里有个准则就是,说话低调做事高调,该让的让不该让的不让,举个例子,你有一个任务需要双方配合3天内完成,但对方说今天很忙没空,那你要告诉对方这个事情三天内需要我们配合完成,你空出来时间跟我说一下,然后第二天,或者第三天在提醒一下这个事情,如果对方还是说没空,及时找对方领导或者自己领导协调。
了解自己的能力范围1、明确专业边界:不盲目接”烫手山芋”
职场中常见这样的场景:某位技术专家因业务需要被提拔为项目经理,却在协调多方资源、处理人际关系中频频受挫。比如某互联网公司的资深算法工程师张明,因连续三年绩效优秀被任命为技术总监。但他发现自己60%的时间都耗费在会议沟通和PPT汇报上,技术钻研时间锐减,团队管理压力导致长期失眠。半年后他主动申请调回专家岗,反而在算法优化领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这说明清楚认知自己的核心能力半径,比盲目追求职级更重要。
2、正视性格特质:警惕”逆天性”消耗
性格特质往往比技能更难突破。销售部的小李是典型案例:作为性格内向的医药代表,她每天强迫自己参加各种行业酒局,在推杯换盏中逐渐产生心理性呕吐反应。直到某次在饭局上突发焦虑症后,她主动申请转岗至市场数据分析岗,凭借严谨细致的特质,不仅将客户需求转化率提升23%,还开发出行业首个可视化用药追踪系统。这印证了荣格心理学观点:与性格对抗会造成能量内耗,顺应特质才能激发潜能。
3、及时调整与止损:建立职场”熔断机制”
某快消公司的市场总监王浩曾遭遇典型困境:公司要求他同时管理5个新品上市项目,每日工作16小时导致心肌炎住院。康复后他做了三件事:① 绘制能力-任务象限图,将超出专业范畴的直播运营模块转交专业团队;② 与HR协商将考核指标从”项目数量”调整为”爆品成功率”;③ 设立每周压力预警值,当加班超3天立即启动资源协调。这种系统性止损策略,让他的团队人效提升40%。
日常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和试用期常识1、注意事项
明确优先级:使用「四象限法则」(紧急/重要程度)分类任务,例如某电商运营在”双11″期间,优先处理系统崩溃(紧急重要),暂缓优化页面动效(重要不紧急)。留出容错时间:开发工程师小陈每次排期预留20%缓冲时间,在突发的接口调试问题中仍能准时交付,而同期新人因排期过满导致3次延期。闭环意识:市场专员提交方案后主动跟进审批流程,在领导出差前完成签字,避免项目卡壳2周。文档留痕:所有跟上级,同级沟通中产生的文档或PPT要及时留存,做好分类,会在某一刻有用的。2、试用期常识
避免越级沟通:如产品经理绕过技术主管直接指派任务,某项目因此引发权责混乱,需求延期1个月。边界意识:对于不是对方的职责,不要指示对方去做,如果不确定是不是对方负责的部分,找上级确认。学习速度:根据文中第一标题,尽快熟悉工作职责。礼貌且友好:对待任何同事做到礼貌友好,在试用期时还可以多闲聊一下,问问对方附近什么好吃呀,周末去哪里玩呀,不善于聊天,可以买一些小零食或给办公室同事买买奶茶什么的,日常保持好关系,到关键时刻同事才会给你说话。学会复盘工作/项目1. 结构化复盘四步法
第一步:还原事实,锚定目标 用「3W原则」梳理:当初设定的目标(What)、达成路径(How)、关键时间节点(When)。案例:某电商活动复盘会上,项目经理通过调取立项邮件,发现原定目标是「提升新客转化率」,而非「GMV总量」,及时纠偏了团队的认知偏差。第二步:量化比对,定位偏差 建立「双轴评估模型」:横轴对比预设KPI与实际结果,纵轴分析资源投入产出比。
数据:某快消品牌新品推广后,复盘发现抖音渠道ROI仅为0.8(预设1.5),但线下试吃活动转化率达25%,果断调整下季度预算分配。第三步:5Why深挖根因 为什么用户留存率下降?(页面加载慢)为什么加载慢?(服务器带宽不足)为什么带宽不足?(未预判促销流量峰值)为什么未预判?(缺乏历史数据模型)为什么缺模型?(跨部门数据权限未打通)
2、多维度复盘模型
这就是写简历常用的STAR法则,也可以用来复盘项目,
S(情境 Situation)
T(任务 Task)
A(行动 Action)
R(结果 Result)
这里就不展开了,具体实操方式会有很多,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了解一下,这里举几个例子:
S:系统响应超时导致客户流失 → T:3天优化性能 → A:用Redis缓存热点数据+SQL索引重构 → R:响应速度从3.2秒提至0.4秒,续约率升18%。
S:新功能上线后使用率仅12% → T:2周内提升至25% → A:通过用户访谈重构交互路径,增加场景化引导弹窗 → R:30天后使用率达28%,客诉降40%。
S:大客户年采购额降30% → T:季度内恢复合作 → A:定制供应链金融方案+免费驻厂质检 → R:Q4订单翻倍,附加服务创收50万。
简历重点1、紧扣JD要求:
底层逻辑:招聘方通过JD(Job Description)传递「人才需求密码」,简历本质上是对JD的「解题答卷」。关键词抓取:硬性要求(如「Python」「CPA证书」)必须100%匹配,直接写在简历前1/3处。隐性需求破译:JD中「抗压能力强」= 需展示多线程任务处理案例;「结果导向」= 突出量化成果。行业黑话渗透:互联网岗用「DAU」「GMV」,金融岗用「IRR」「VaR」,制造业用「OEE」「TPM」。2、30秒抓眼球:
科学依据:HR平均6秒扫描一份简历,前30秒决定是否进入「待面试池」。简历头部信息展示:技术岗:「Java高级工程师 | 亿级并发系统调优专家 | 专利号或市场岗:「增长黑客 | 0成本裂变获客50万+ | 虎啸奖金奖得主」数据支撑点:用户留存率从28%↗61% | 客单价从¥89↗¥156 | 故障率从15%↘0.2%3、简洁干练
一页纸原则:5年以下经历不超过1页,用信息密度而非篇幅长度取胜。模块简单:必选:经验/项目/技能/教育,可选兴趣爱好/自我评价视觉排版:重点的该加粗加粗,整体段落不要太密集。4、突出价值
本质转换:从「我做过什么」转向「我能为你创造什么」。数据锚定法:基础版:用户增长50% → 进阶版:0成本裂变获客50万+(获公司年度创新奖)。成果延伸:技术方案被3条产品线复用,节约开发成本200万+。面试核心1. 面试本质:价值验证与风险排除的双向博弈
企业核心诉求: 验证简历真实性(30%)评估岗位胜任力(50%)判断文化适配度(20%)候选人核心目标: 证明「你能解决企业现存问题」展现「你比同类候选人更具超额收益」自信法宝:展现可以独挡一面的信心2、语言策略:用「决策型表达」替代「执行型描述」
普通版:“我在团队中负责用户调研,输出分析报告。”自信版:
“独立设计全链路的用户洞察体系,通过聚类分析发现高价值用户群特征,驱动产品部调整功能优先级,使核心功能使用率提升63%。”
3、非语言信号:建立「权威者气场」
眼神接触:回答问题时,80%时间注视面试官眉心三角区(避免飘忽)手势控制:掌心向下做切割动作强调重点(如说到“突破性成果”时)声音锚点:关键数据用降调+停顿(如“成本↓40%”后沉默2秒)被质疑时:身体微微前倾+点头(释放接纳信号)写在最后目前人在上海,从事电力行业产品经理,想要和我链接的可以评论区留言。
本文由作者 @ming 原创投稿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