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4日,“万物共生 一鹭童行”——“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云鹭湿地亲子研学活动举行,15组亲子家庭走进云鹭湿地公园,实地探访鹭鸟与湿地植物,直观领略自然生态的奥秘,在心中播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
5月24日,“万物共生 一鹭童行”——“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云鹭湿地亲子研学活动举行,15组亲子家庭走进云鹭湿地公园,实地探访鹭鸟与湿地植物,直观领略自然生态的奥秘,在心中播下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种子。
本次活动是“美丽中国我先行 ”顺德区2025年世界环境日主题系列活动之一,也是顺德慈善会·云鹭生态保护基金成立之后,落地的第二场公益生态研学活动,政企媒携手将生态课堂搬进湾区密度最高的鹭鸟天堂。
顺德云鹭湿地公园。
解锁湿地密码,3万只鹭鸟当“生态老师”
“咕……”一声清脆响亮的鸟鸣骤然响起,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意境从古诗词中照进现实。此刻,云鹭湿地公园正上演着大湾区最壮观的“鹭鸟交响曲”:22种水鸟、30种林鸟在此繁衍生息,3万余只鹭鸟组成的“空中军团”或翩跹起舞,或俯冲捕食,勾勒出一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空中翱翔的白鹭。
“白鹭的脚蹼像不像潜水艇的螺旋桨?它们用这种‘天然推进器’在水中穿梭捕鱼。”广东省“优秀观鸟社团辅导老师”潘艳华形象生动的比喻,瞬间勾起孩子们的兴趣。她有趣地讲解鸟类行为,并指导孩子们掌握望远镜的调焦技巧。
借助望远镜、手机、相机等工具,亲子家庭在云鹭湿地公园观赏鸟类。
15组家庭手持望远镜,解锁着湿地生态的“观察密码”——夜鹭“蒙头睡觉”的呆萌姿态、池鹭“闪电捕食”的敏捷身手、苍鹭单腿独立的“瑜伽哲学”,都被孩子们的画笔定格在观察手册中。孩子们化身“湿地小画家”,观察手册很快写得密密麻麻的,用稚嫩的笔触勾勒出白鹭捕食的优雅身姿。
活动中,潘艳华还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视频,带来一场观鸟小课堂,从最为常见的麻雀、喜鹊到牛背鹭、池鹭,让孩子们大开眼界。家长李女士感慨道,以前孩子只认识麻雀,通过这场研学分清了夜鹭和苍鹭的区别,这种成长比课本知识更珍贵,“活动不仅让孩子开阔了眼界,也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很有意义。”
孩子们认真在观察手册上记录所看所想。
在云鹭城市客厅,亲子家庭参加观鸟小课堂。
在“鸟巢工坊”环节,亲子家庭体验制作手工鸟巢。大家领取鸟巢DIY材料包,亲子分工协作——家长负责筑起鸟巢的轮廓,孩子们负责整理修剪边缘,一个个充满童趣的鸟巢逐渐成型,为鸟儿们筑起防风避雨的家。
亲子家庭体验制作手工鸟巢。
活动中,孩子们以实际行动争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守护者。“当孩子问我‘为什么顺德会有东方白鹳’,我意识到了观鸟不是目的,而是让孩子学会用另一种视角理解世界。”家长陈先生的话,道出了此次亲子研学的深层意义,当孩子们发现一只白鹭的飞行轨迹与城市天际线重叠时,生态保护就从课本走进了生活。
孩子们以实际行动争做城市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守护者,获颁《云鹭生态守护者》荣誉证书。
政企媒携手,生态理念融入城市基因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密度最高的鹭鸟栖息地,云鹭湿地近年迎来30余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东方白鹳“落户”,更记录到5种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里不仅是鸟类的“产房”与“食堂”,更是城市生态健康的“监测仪”——鹭鸟种群数量与水质、植被覆盖率等指标深度关联,每一只白鹭的振翅都在为顺德生态代言。
每一只白鹭的振翅都在为顺德生态代言。/顺德融媒资料图
本次活动不仅提供了亲近自然的宝贵体验,更是一次深刻的生态文明启蒙之旅,鼓励亲子家庭在享受自然之美的同时,积极投身于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践行“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进而带动整个社会”的美好愿景。
据了解,本次活动得到顺德慈善会·云鹭生态保护基金的大力支持,由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华润置地广佛公司携手媒体举办,形成“政府引导、企业担当、公众参与、媒体传播”的四方协同机制。接下来,顺德慈善会·云鹭生态保护基金资助的研学活动将持续开展。
5月24日,“万物共生 一鹭童行”——“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云鹭湿地亲子研学活动举行。
目前,云鹭湿地公园示范区已开放,水系连通工程一期正处于建设阶段,预计将于2025年12月建成。由佛山市生态环境局顺德分局与顺德慈善会共同发起的云鹭生态保护基金,将致力于支持云鹭片区及湿地公园的生态保育工作、社会科教宣传等公益项目,探索生态环境保护与教育的长效机制,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顺德样本”。
鹭鸟掠过城市天际,桑基鱼塘倒映霓虹——顺德的“万物共生”正挥毫新的篇章。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