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天!被质疑造假后,作者竟将同行评审和顶刊双双告上法庭,要求赔偿 7000 万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4 17:12 2

摘要:作为一个科研人,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斗,熬过了仪器故障的突袭,挺过了数据异常的噩梦,经受住了导师的夺命连环问 …… 披荆斩棘,终于产出一份像样的稿件。

科研人最大的痛苦之一,莫过于来自同行评审的伤害。

作为一个科研人,在实验室里日夜奋斗,熬过了仪器故障的突袭,挺过了数据异常的噩梦,经受住了导师的夺命连环问 …… 披荆斩棘,终于产出一份像样的稿件。

本以为是熬出头了,原来才刚刚走出新手村,等来的是看得人想报警的审稿意见 ——

【统计方法存在严重缺陷】

【数据尚不构成支撑结论的充分证据】……

图源:网络

不仅初出茅庐的科研人员面对同行评审感到痛苦, 一些资深研究者也顶不住,比如这位老哥就真的忍不了了,采用最极端的方式 —— 直接起诉了同行评审和期刊 PNAS。

同行评审变【诽谤罪】,要求赔偿 1000 万美金

故事发生在 2015 年 11 月,当时《PNAS》发表了一项【石破天惊】的研究,由斯坦福大学的工程师 Mark Jacobson 领衔,提出一个让整个美国未来 30 年能源系统彻底脱胎换骨的设想 ……

在这项研究中 Mark Jacobson 等人通过模型计算和模拟发现,如果完全按照他们的设计路线,到 2055 年仅靠太阳能,风能和水能,就可以实现为全美电网供电,包括所有的交通系统,供暖系统和所有的工业部门。而不用再依赖任何石油,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

图源:PNAS

Mark Jacobson 这个炸裂的研究结果,不亚于是在全世界还在为了争夺能源打得头破血流的时候,他宣布【嘿!我已经发现了永动机,而且再过 30 年,我们就可以实现只靠阳光,风和水运行下去。】

如果真的能实现,不要说节省数十万亿的能源经费,在环保和政治领域的影响都是不可估量的。

Mark Z. Jacobson 图源:stanford.edu

也正因如此,这项【炸裂】的研究一经发表,立刻在学术界引发轩然大波,质疑声之猛烈堪比最近的室温超导。不过也是【求锤得锤】,这项研究也和那篇室温超导论文一样迅速倒塌 ——

很快,同行评审们坐不住了,电网建模公司的 Christopher Clack 和 其他 20 位同行评审一起联名撰写了一篇 【评估 100% 利用风能,水能和太阳能实现电网供电】的文章,对 Mark Jacobson 理想化的研究进行了一一驳斥,而这篇【批评】同样发表在 PNAS 上。

图源:PNAS

在这篇【批评】中,Christopher Clack 等人发现 Mark Jacobson 设计的路线并不可靠,这项研究中存在着重大缺陷,首先 Mark Jacobson 使用了完全无效的建模,无法准确模拟电力系统的复杂性,其次 Mark Jacobson 在多个关键参数上都做出了不切实际的假设,最后这个路线对于现实中存在的阻力完全忽略不计,比如他预设全国所有房屋都自带储能系统。

Christopher Clack 图源:breakthrough institute

这就好比有人告诉你他可以用纸板、胶水和风扇,拼出一架飞机,不用汽油也不用飞行控制系统,而且这架飞机不仅能飞,还能带你飞越整个大西洋!

这听起来很吸引人 —— 环保、便宜、未来感十足。但一群经验丰富的工程师看了设计图后发现 —— 这架飞机根本就没有引擎。

这篇批评的文章直接指出:【一项建立在简单模型,且不考虑重要因素,同时基于一些错误假设得出来的结论并不能称为新发现。】

他们认为 Mark Jacobson 的研究是【对于一个有趣假设的拙劣探索】。

其中有个插曲,这篇批评 Mark Jacobson 的文章在发表前,PNAS 直接发给了 Mark Jacobson 本人做匿名评审,Mark Jacobson 看到这篇文章当然不服气,一怒之下列举了这份批评中的 30 条虚假陈述,还找出 5 条误导性言论,并给出拒绝发表的意见。

但最后 PNAS 还是本着看热闹不嫌事大学术争鸣的理念发表了这篇 Christopher Clack 等人的【批评】,并且在同一天,PNAS 还将 Mark Jacobson【针对批评的再批评】也进行了发表。

图源:PNAS

被贴脸开大后,Mark Jacobson 直接大破防,他认为 Christopher Clack 的这篇文章言辞激烈,不仅毁了他的声誉,也毁了他的学术生涯。

Mark Jacobson 一纸诉状将 Christopher Clack 与【合谋者】期刊 PNAS 一同告上法庭。

这份诉状中称【这篇文章让 Mark Jacobson 和其他作者看起来像是贫穷、草率、无能和无知的研究人员,而事实上,他们的研究中没有出现建模错误】。

因此 Mark Jacobson 要求 Christopher Clack 和 PNAS 撤稿,并且赔偿 1000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7200 万元)。

Mark Jacobson 起诉 Christopher Clack 与 PNAS 的罪名也很有意思,他认为这样一个看起来再正常不过的学术争锋是【诽谤和侮辱罪】。

诉状 图源:climatecasechart.com

Mark Jacobson 这一行为引发了学界的大规模吐槽,科学家们在社交平台纷纷劝他撤诉,让学术的事回归学术 ——科学家们认为这起诉讼本身对 Mark Jacobson 的声誉造成的损害可能比这项理想化的研究造成的损害更大,因为这种类型的法律诉讼在科学界几乎闻所未闻。

图源:X.com

不过 Mark Jacobs 很倔,一路败诉一路上诉,经过近 10 年的纠缠,直到 2024 年,这场学术闹剧才迎来了最终的判决 —— 法院认为【没有证据表明被告的言论是虚假的诽谤的或是出于恶意的】,同时【原告要求法院解决一场科学辩论,这既不在我们的职责范围之内,也超出了我们的能力。】。

法院最终裁决被告无罪,而这场官司的真正代价,是 Mark Jacobson 本人需要承担 Clack 和 PNAS 两方总计约 50 万美元的律师费。

图源:X.com

同行评审:批评和诽谤的界限在哪?

尽管在这个故事中,孰是孰非法官已经给出了判决 —— 学术的问题闹到法庭上,让法官评理确实不体面,同行评审的质疑也合理,期刊本着学术争鸣的态度也没错,主人公也为自己一点就着的白磷型人格付出了代价。

这场官司虽落幕,但也暴露出同行评审的一个隐患 —— 在科学界,【激烈的学术批评】与【恶意的人身攻击】之间,似乎界限并没有那么明确。

同行评审制度的初衷,是为了保障科研质量,但当批评的语言变得尖锐,甚至刺痛人心时,很多科研工作者都会在心中生出一个问题:这还是学术批评吗?还是已经开始攻击我这个人了?

Jacobson 之所以起诉,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认为同行的批评不只反对他的模型,而是在暗示他本人不具备科学能力,甚至是有意为之的【伪科学】—— 这触及了研究者的【人格边界】。

同样从同行评审到起诉的案例还发生在知名气候学家的 Michael Mann 的身上,他因为全球气候变暖的研究而闻名,也是因为突破性的结论,在发表后招致同行评审的讨论。

Michael Mann 同样选择将这些言辞激烈的同行评审者告上法庭,但不同的结局是,经过 12 年的漫长抗争,最终法院裁定两位同行评审者需要为自己带有【恶意,怨恨和故意伤害】的陈述赔偿 Michael Mann 100 万美元。

因为他们在文章中暗示 Michael Mann 操纵数据,并将他与猥亵儿童的罪犯做类比。

Michael Mann 图源:apnews.com

发表后的同行评审,通常意味着是一场曝光在大众面前的审判,因此当涉及负面评价时,很可能会影响到作者的声誉,也就会招致部分作者的激烈反应。

此前,科研人员们自发建立起来的,专为【科研论文打假】而生的网站 Pubpeer 就因为诉讼面临关停。

彼时韦恩州立大学的癌症研究员 Fazlul Sarkar 刚刚收到了密西西比大学的一份新的就职 offer,这个 offer 中包含有 35 万美元的薪水,75 万美元的启动经费以及宽敞的实验室和办公室。

但在他就职前,密西西比大学因为 Pubpeer 上 Fazlul Sarkar 近 70 篇文章被质疑造假,解除了与 Fazlul Sarkar 的工作合同。

Fazlul Sarkar 图源:retractionwatch

丢掉了工作的 Fazlul Sarkar 第一件事就是把 Pubpeer 告上法庭,同样是诽谤罪。

尽管在 Pubpeer 用户的质疑后,Fazlul Sarkar 的近 40 篇文章确认是造假并遭到撤稿。但这里模糊的界限在于,由于是匿名的同行评审,在 Pubpeer 网站上除了对其文章的质疑外,确实也不乏人身攻击的字眼。

除此之外,在论文发表前的匿名同行评审则更为隐形,这时同行评审的意见决定着作者们手稿的生死。尽管大部分审稿意见都是帮助作者让论文变得更好,但也不乏一些刻薄的审稿意见,但是为了最终的发表,绝大部分作者都会选择忍气吞声。

期刊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甚至每年会整理这些奇葩的审稿意见进行发表:

图源: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除了这些【温柔的攻击】,也有作者反映,匿名评审中的人身攻击也是真实存在的:

非常无聊;毫无用处;不重要;像《爱丽丝梦游仙境》这样的童话故事;蜘蛛分类学经验有限;作者对蜘蛛分类学的了解非常有限,甚至【满脑子都是民族主义】???还辱骂了稿件中引用的其他一些作者 图源:researchgate

批评和质疑,也是在探索科学真理的道路上最基本,也是最宝贵的环节。在科学的世界里,真理正是在反复质疑中显现的。

同行评审之所以成为现代科学体系的基石,不只是因为它筛选和提升了研究质量,更因为它提供了一个让不同观点正面交锋、共同逼近真相的机制。

我们当然希望自己的工作得到【友善】的评论,但是对于同行评审而言,【专业】比【友善】更重要。

当然,科学批评不是讨好,更不是攻击,这其中的界限就在于 —— 同行评审,审的是研究,而不是人。

题图来源:图虫创意

参考资料:

[1]https://mashable.com/article/prominent-stanford-climate-scientist-sues-nas-over-critical-study#3KTU_ZWUCPqN

[2]https://climatecasechart.com/case/jacobson-v-national-academy-sciences/

[3]https://x.com/DrChrisClack/status/17698175369319551544.https://mashable.com/article/clean-energy-future-scientists-disagree-renewables

[4]https://apnews.com/article/climate-change-defamation-michael-mann-penn-state-61289ee2d8d2143768d28995c83899ef

[5]https://retractionwatch.com/2014/10/26/scientist-sues-pubpeer-commenters-subpoenas-site-for-names/

我们长期为科研用户提供前沿资讯、实验方法、选品推荐等服务,并且组建了 70 多个不同领域的专业交流群,覆盖PCR、细胞实验、蛋白研究、神经科学、肿瘤免疫、基因编辑、外泌体、类器官等领域,定期分享实验干货、文献解读等活动。

【2401】论文写作干货资料(100 页)

【2402】国内重点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方法汇总(60 页)

【2403】2024 最新最全影响因子(20000+ 期刊目录)

【2404】免疫学信号通路手册

【2405】PCR 实验 protocol 汇总

【2406】免疫荧光实验 protocol 合集

【2407】细胞培养手册

【2408】蛋白纯化实验手册

【2501】染色体分析方法汇总

【2502】国自然中标标书模板

【2503】WB 实验详解及常见问题解答

【2504】DeepSeek 论文写作常用口令

来源:名侦探柯西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