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路易斯在《神迹》(Miracles)中指出,自然主义将宇宙视为封闭系统,否定超自然介入的可能性。他认为这种观点基于循环论证,因其预设了自然法则的绝对性,却无法解释法则本身的来源。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关于“万物流动”(flux)的哲学(如“人不能两
神迹因为无法按人的意愿出现,接近超验的存在,又加上罕见,更无法进入科学研究,至少,目前如此。
或许,在未来,人类研究明白了现实的一切,可以监控所有神迹的发生。
C.S.路易斯(鲁益师)对神迹的哲学与神学论述,值得思考:
一、神迹的本质:自然与超自然的辩证关系
1. 对自然主义的批判
路易斯在《神迹》(Miracles)中指出,自然主义将宇宙视为封闭系统,否定超自然介入的可能性。他认为这种观点基于循环论证,因其预设了自然法则的绝对性,却无法解释法则本身的来源。赫拉克利特(Heraclitus)关于“万物流动”(flux)的哲学(如“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暗示了现实的动态性,路易斯则进一步指出,自然秩序的稳定性恰是神迹存在的逻辑前提——唯有稳定的规律中出现的例外,才能被称为神迹。
2. 神迹作为“超自然的插入”
路易斯将神迹定义为“造物主在受造系统中引入新的存在形式”,例如基督道成肉身是“自然史中的唯一入侵事件”。这种观点与赫拉克利特强调的“逻各斯”(Logos)有微妙呼应,后者认为万物遵循内在理性法则,而路易斯则视基督为逻各斯的化身,其神迹是对自然法则的暂时性超越而非破坏。
二、神迹的伦理与认知意义
1. 神迹作为启示的媒介
路易斯认为神迹不仅是超自然事件,更是神圣启示的载体。例如耶稣复活不仅是物理奇迹,更是对死亡与罪恶的终极胜利的宣告。这种解读超越了赫拉克利特对现象变化的关注,转向对永恒真理的彰显。
2. 理性与信仰的调和
针对“科学否定神迹”的质疑,路易斯反驳道:科学仅能描述自然规律,但无法证明超自然事件不可能发生。他强调,接受神迹需要理性基础上的信仰飞跃,而非反智主义。这一立场与赫拉克利特对理性(Logos)的推崇形成对比,后者更强调自然的内在理性,而路易斯则指向超越性的理性之源。
---
三、神迹的分类与功能
1. 救赎性神迹与辅助性神迹
- 核心神迹:如基督复活、童女生子,直接关联救恩计划。
- 次要神迹:如五饼二鱼喂饱众人,旨在增强信心或彰显神圣属性。
路易斯认为两类神迹共同构成“神圣叙事的经纬”,其终极目的是引导人类回归与神的关系。
2. 神迹的隐匿性
路易斯指出,神迹往往以隐蔽方式发生,避免强制人的自由意志。例如基督复活后并未公开显现于罗马法庭,而是选择向门徒显现场景,体现了对个体自由回应的尊重。
四、对现代社会的批判性回应
路易斯批评现代人将神迹视为“原始迷信”,实则是将自然主义意识形态化。他借用赫拉克利特“对立统一”思想(如“上升的路与下降的路是同一条路”)隐喻神迹与自然法则的深层统一:神迹并非否定自然,而是揭示其依赖神圣维系的本相。
总结
路易斯的神迹观融合了哲学理性与神学启示,既批判自然主义的封闭世界观,又避免陷入非理性神秘主义。其思想可视为对赫拉克利特“流动宇宙”观的超验补充——若万物依逻各斯而变化,则基督作为永恒的逻各斯,正是通过神迹在流变中彰显不变之真理。
来源:海棠入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