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广西山村有一座怪异的房子,宅里藏着奇怪的东西,每到夜晚就会发出奇怪的声音,且怪声传来的方位每天都不一样。房主黄德贵几经调查都没发现异常,一家人不堪其扰,最终只能求助其他人调查真相。
广西山村有一座怪异的房子,宅里藏着奇怪的东西,每到夜晚就会发出奇怪的声音,且怪声传来的方位每天都不一样。房主黄德贵几经调查都没发现异常,一家人不堪其扰,最终只能求助其他人调查真相。
房子
这栋房子位于村东头,是村里为数不多的老建筑之一。房主黄德贵今年五十八岁,是个老实巴交的农民,三代人都住在这栋房子里。
然而最近三个月,每到夜深人静时,房子里就会传出一种奇怪的声音,像是有人在啃食东西,又像是风吹过狭窄缝隙的呜咽,时断时续,飘忽不定。
黄德贵
起初,黄德贵以为是自己年纪大了耳朵出了问题,或者是老伴半夜起来做什么发出的声响。但当他询问家人时,所有人都摇头表示没有听到任何声音。直到有一天傍晚,邻居小孩突然指着天花板惊恐地喊道:"这个声音是什么,好吓人!"
黄德贵的家人在仔细的听了后,确定那声音是存在的,只是之前声音不大他们没注意。
老伴
黄德贵心里不踏实,便叫上儿子和女婿,把家里里外外翻了个底朝天。他们仔细检查了每一件老旧的家具,看是不是床板松动、柜门变形,或是桌椅腿摩擦地板发出的吱呀声;又顺着墙角和天花板查看水管是否漏水,听是不是有水滴敲打管壁的动静。
儿子甚至爬上了阁楼,把堆放的杂物一件件挪开,生怕是老鼠或是野猫在作祟。可折腾了大半天,除了累出一身汗,什么异常也没发现。那若有若无的声音依旧在夜深人静时幽幽传来,像一根刺,扎得全家人寝食难安。
阁楼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声音竟变得愈发清晰——咔嚓、咔嚓,像是锋利的牙齿在啃噬木板,每一次咬合都带着令人牙酸的摩擦,仿佛有什么东西正一寸寸地啃穿天花板。
到了后半夜,那声音竟变得像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密密麻麻的啃咬声从四面八方涌来,夹杂着湿黏的吞咽和撕扯。偶尔还会传来“咯嘣”一声脆响,像是咬断了什么坚硬的东西,紧接着便是急促的咀嚼,仿佛那东西饿极了,片刻都不愿停下。家里已经被这个声音吵到睡不着觉了。
啃噬木板
消息像野火一样在村里蔓延开来。有人说这是黄家祖上有人冤死,阴魂不散;有人说这房子建在了不干净的地方,招惹了山精野怪;更有甚者,信誓旦旦地说亲眼看见半夜有白影在二楼窗口飘过。
各种离奇的传言让黄德贵一家成了村里的"异类",原本热络的邻里关系变得疏远,连小孙子在学校都被同学孤立。
议论的村民
"老黄啊,你这房子怕是住不得了。"村里的老支书抽着旱烟,忧心忡忡地说,"要不你找个道士来看看?"黄德贵叹了口气,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无奈:"请过了,钱花了不少,可那声音还是天天晚上来。"
"要不...你把房子卖了吧?"老支书试探着建议。黄德贵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办法。然而现实很快给了他当头一棒——当"鬼楼"的名声传开后,根本没人敢买这栋房子,连看房的人都没有。房产中介一听是黄村的"鬼楼",直接摇头拒绝接单。
村长
就在黄德贵一筹莫展之际,事情出现了转机。记者林晓阳听说了这个传闻,决定前来调查真相。林晓阳今年三十出头,是报刊社会生活版的资深记者,专门负责调查各种社会奇闻异事。
"林记者,您真的要住进那'鬼楼'?"陪同的村主任擦了擦额头的汗,声音有些发抖,"村里人都说那地方邪门得很..."林晓阳推了推眼镜,笑道:"主任,这世上哪有什么鬼怪?肯定是有什么自然现象被误解了。我带了专业设备,一定能找出声音的来源。"
村主任将信将疑,但还是带着林晓阳来到了黄德贵家。那是一栋典型的广西农村老宅,青砖灰瓦,木制门窗,虽然有些年头,但结构完好。门前一棵老榕树投下斑驳的树影,给房子增添了几分阴森感。
黄德贵见到记者来访,既高兴又忐忑:"林记者,您要是能帮我找出原因,我全家都感谢您!这三个月来,我们没睡过一个安稳觉..."
门前
林晓阳安抚了老人,开始详细询问声音出现的规律。据黄德贵描述,声音通常在晚上出现,断断续续,有时像啃咬,有时像呻吟,没有固定位置,似乎在房子里游走。全家人搜遍了每个角落,甚至拆开了部分墙板,都没找到声源。
"最奇怪的是,"黄德贵的儿媳补充道,"有时候明明感觉声音就在耳边,可一转身又好像跑到另一个房间去了。"林晓阳认真记录着每一个细节。他注意到这栋老宅虽然外表普通,但内部空间复杂,有许多老房子特有的夹层和暗道,这为声音的传播提供了特殊条件。
黄德贵的儿媳补
"黄叔,今晚我打算在这里过夜,亲自听听那声音。"林晓阳说着,从背包里取出一个精致的录音设备,"这是专业级的声波采集器,能捕捉到人耳听不到的频率。"
黄家人面面相觑,既佩服记者的勇气,又担心他真的会遇到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黄德贵的老伴甚至偷偷在林晓阳的枕头下塞了一张符咒,说是能驱邪避灾。
声波采集器
夜幕降临,山村陷入一片寂静。林晓阳独自坐在二楼的客厅里,关掉了所有灯光,只留下一盏微弱的手电。录音设备已经开启,灵敏的麦克风捕捉着房间里的每一个细微声响。
晚上十一点十五分,林晓阳的耳朵听到了一丝异样的声音。声音若有若无,慢慢变大,确实给人一种"鬼魅"的错觉。
夜晚的村庄
林晓阳立刻调整录音设备的方向,同时打开频谱分析软件。屏幕上,声波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形,既不像风声,也不像机械运转的声音,反而更接近某种生物发出的低频振动。
"有意思..."林晓阳喃喃自语,继续追踪声音的来源。奇怪的是,当他走向声音似乎传来的方向时,那声音又好像转移到了别处。这种"捉迷藏"般的现象,难怪会让村民们联想到超自然力量。
频谱分析
凌晨两点,声音如黄德贵描述的那样准时消失了。林晓阳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开始回放录音。通过专业设备的分析,他确认了几个关键信息:声音频率集中在80-150赫兹之间,有明显的周期性,每次持续3-5秒,间隔约30秒重复一次。
"这绝不是随机产生的噪音,"林晓阳在笔记本上写道,"有明显的生物特征,可能是某种动物发出的声音通过建筑结构产生了共振和反射。"
声音频率
第二天一早,林晓阳向黄德贵要来了房子的建筑图纸,并请村里几个年轻人帮忙,对整个房屋进行了一次彻底的"体检"。他们检查了每一面墙、每一块地板,甚至爬上了屋顶查看,但依然没有发现明显的声源。
正当调查陷入僵局时,林晓阳注意到一个被忽视的细节——每次声音出现时,房子后院的化粪池盖子都会有轻微的震动。"黄叔,这个化粪池多久没清理了?"林晓阳突然问道。黄德贵愣了一下:"哎哟,这个至少得有三四年了吧?我们农村不像城里,化粪池满了才清一次。"
建筑平面图
林晓阳眼睛一亮:"能打开看看吗?"在几个村民的帮助下,沉重的混凝土化粪池盖被撬开,一股刺鼻的气味立刻弥漫开来。正当大家捂着鼻子后退时,林晓阳却凑上前去,用手电筒照向池内。"我的天!"他惊呼一声,"你们快来看!"
众人壮着胆子凑近,只见在手电光的照射下,及条巨型鲶鱼正在化粪池中缓缓游动。更令人惊讶的是,每当鲶鱼摆动身体时,它的鱼鳔就会发出一种低频的振动声,通过化粪池的混凝土壁和连接房屋的管道传导,最终在室内形成了那种诡异的"鬼声"。
鲶鱼
"原来是这玩意儿在作怪!"黄德贵哭笑不得,"可它怎么会跑到化粪池里去的?"林晓阳解释道:"鲶鱼是生存能力极强的鱼类,可能是在某次暴雨时,从附近的水塘被冲进了排污系统,最后滞留在了化粪池里。
这种大鲶鱼的鱼鳔能发出特殊的声音,本来是用来同类交流的,在化粪池这种密闭空间里,声音被放大和扭曲了。"至于为什么声音会在房子里"游走",林晓阳指着房屋的管道系统说:"声音通过不同管道传播,在不同位置产生共振,所以听起来像是从不同地方发出的。"
鱼鳔
谜团终于解开,围观的村民们爆发出一阵笑声和惊叹。有人调侃道:"老黄啊,你家这不是鬼楼,是鱼楼!"当天下午,那条"肇事"的鲶鱼被捞了出来,放生到了村外的小河里。而黄德贵家的"鬼楼"名声也随之烟消云散。
村长为了给黄德贵一家证明,专门邀请了全村村民,请记者向大家陈述事实,顺便进行了科学普及,号召大家要相信科学。
来源:子牙童趣八荒奇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