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3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长文《深刻悼念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朱媛媛》,披露黄磊、佟大为、陶虹、李乃文等70余位文艺界人士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追忆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朱媛媛于5月17日因癌症离世,终年51岁,她与病魔抗争的五年间始终保持乐观,并在临终前将
5月23日,中国国家话剧院发布长文《深刻悼念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员朱媛媛》,披露黄磊、佟大为、陶虹、李乃文等70余位文艺界人士通过文字、影像等方式追忆这位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朱媛媛于5月17日因癌症离世,终年51岁,她与病魔抗争的五年间始终保持乐观,并在临终前将120万片酬捐给贫困儿童脊柱手术基金。
一、追忆中的艺术人生
1. 黄磊:舞台上的灵魂共鸣
黄磊回忆起与朱媛媛合作话剧《四世同堂》的巡演经历,称每场演出结束后两人都会在后台泪如雨下,她会递上纸巾并调侃“一会儿接着出去哭”。黄磊用“正直、善良、坚定”形容朱媛媛,特别提到她在《四世同堂》中饰演的韵梅,将传统女性的隐忍与坚韧演绎得入木三分,“她一笑就露出可爱的虎牙,那种温柔能融化所有疲惫”。
2. 佟大为:跨越时空的敬意
佟大为在悼念文中写道:“媛媛姐一路走好,在另一个世界您还会如此优秀。”他提到朱媛媛在《我的姐姐》中饰演的姑妈,通过细微的眼神和肢体语言传递出时代重压下女性的牺牲,这种“举重若轻”的表演功力让他深受触动。
3. 李乃文:中戏小虎队的永恒羁绊
李乃文与朱媛媛、唐旭的“中戏小虎队”友谊令人动容。他回忆起三人在校园里“性别随时转换”的玩笑,以及朱媛媛确诊后仍坚持为他的新剧出谋划策。得知噩耗后,李乃文将微信头像换成白蜡烛,哽咽道:“下辈子我们依然是最好的朋友”。
4. 田沁鑫院长:舞台上的纯粹光芒
田沁鑫在悼词中披露了多个鲜为人知的细节:2000年排练《狂飙》时,朱媛媛主动提出修改表演方式,将田汉笔下的情感纠葛演绎得“哭笑并至”;2013年观看《青蛇》后,她哭着对田沁鑫说“感谢你让我重新爱上辛柏青”,展现了对艺术与爱情的双重赤诚。
二、生命最后的姿态
1. 抗癌五年:微笑背后的坚韧
朱媛媛2019年确诊恶性肿瘤后,始终隐瞒病情坚持工作。拍摄《送你一朵小红花》时,她强忍化疗反应完成所有哭戏;2025年4月,病床上的她仍用颤抖的手修改《造城者》台词本,要求化妆师用最深的遮瑕膏,“不能让观众看到角色生病”。北大人民医院刘海鹰主任透露,她在病房常对着镜头比耶,床头堆满影迷寄来的千纸鹤,卡片上写着“盼早日出院”。
2. 遗愿与温情:从简告别与大爱留存
遵照朱媛媛“丧事从简”的遗愿,5月20日的火化仪式仅七位至亲到场,灵堂用贝壳和《海洋之歌》道具布置,循环播放勃拉姆斯间奏曲。辛柏青将妻子的骨灰撒向烟台海域,同时倒入她最爱的茉莉花茶:“媛媛说过,大海的声音像观众的掌声”。她的120万片酬被匿名捐给海鹰基金会,用于资助贫困儿童脊柱手术,直到离世后才被披露。
3. 亲友送别:青岛栈桥的玫瑰花海
消息传出后,青岛栈桥出现令人泪目的一幕:数百名影迷自发摆放鲜花,用玫瑰花瓣拼出“李云芳走好”的字样。朱媛媛在《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塑造的“国民媳妇”形象,成为一代人的集体记忆。
三、永恒的艺术丰碑
1. 角色的力量:从李云芳到姑妈
朱媛媛的表演生涯跨越话剧、影视,塑造了多个经典形象:《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中穿床板睡的李云芳,用烟火气打动观众;《我的姐姐》里隐忍的姑妈,通过“套塑料袋吃西瓜”的细节展现代际创伤;话剧《大宅门》中一人分饰三角,将黄春、杨九红、香秀演绎得层次分明。
2. 精神遗产:德艺双馨的标杆
国家话剧院评价她“将生命的华章悉数献予角色,不争浮名,不慕虚利”。她的表演笔记上,老师曾写下评语:“心得是热的,脑子得是清醒的,对生活的姿态要放得很低很低”。这种对艺术的敬畏与对生活的谦逊,成为行业典范。
3. 公众记忆:流量时代的逆行者
在“流量为王”的当下,朱媛媛的离世引发全民缅怀,折射出公众对纯粹艺术的渴望。她与辛柏青从校服到婚纱的爱情,与李乃文等人跨越三十年的友情,以及默默投身公益的善举,共同构成了“演员当如匠人,生活贵在本真”的精神图腾。
正如田沁鑫在悼词中所写:“媛媛走了,但那些被倾注过生命力的角色会继续活着,那些被艺术信仰照亮的时光永不褪色。”这位用生命诠释表演的艺术家,终将在观众心中获得永恒的回响。
来源:越来越好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