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夜11点,你盯着浴室镜子上干涸的水渍发呆。半小时前,你和伴侣又因为“谁该洗碗?”爆发了冷战。
深夜11点,你盯着浴室镜子上干涸的水渍发呆。半小时前,你和伴侣又因为“谁该洗碗?”爆发了冷战。
其实你根本不在乎那几个碗,只是当对方低头刷手机说“随便你”时,那种熟悉的窒息感突然攥住心脏——就像小时候考了98分兴冲冲回家,却只换来父母一句“怎么没拿满分”。
你忽然意识到,那些在婚姻里反复上演的沉默、误解和疏离,或许不是因为不够爱,而是我们从未学过如何正确表达爱......
临床心理学家乔尼丝·韦布博士在《童年情感忽视》中戳破了当代婚姻最隐秘的伤口:“童年情感忽视不是关系的终点,而是重建的起点。”
那些因情感忽视而疏离的伴侣,并非不爱彼此,而是缺乏“爱的技巧”——就像两个想拥抱的人,却因戴着厚重铠甲而无法靠近。
今天的共读将围绕三个核心问题展开:
如何与伴侣开启一场“危险却必要”的深度对话?
修复情感裂痕需要哪些具体技巧?
当伴侣拒绝改变时,我们还能做些什么?
读完今天的文章,你将收获如何在亲密关系中打破沉默、修复裂痕、重燃爱意的方法与智慧。
01.对话前的心理建设:打破“沉默契约“的勇气
书中讲述了一个令人心痛的案例:
马歇尔深爱妻子梅,他们的婚姻看似美满:周末骑行、温馨家庭旅行、共同养育孩子。
但马歇尔总感到“一堵墙横亘在两人之间”。
每当他想讨论婚姻中的孤独感时,内心就会响起自我否定的声音:“梅已经是完美的妻子,我怎敢要求更多?”
其实,这正是情感忽视者的典型困境:
对需求的羞耻感:从小被教导“情绪是负担”,成年后连表达孤独都像在“无理取闹”。
对冲突的恐惧:宁愿维持表面和谐,也不敢冒险破坏关系。
自我合理化的陷阱:“TA已经够好了”“婚姻本该如此”,用理性压抑真实感受。
马歇尔和梅各自都是重视家庭,并且愿意为家庭付出的人,但问题在于,他们的沟通太少,或者说,缺乏深入的交流。
如果要开启夫妻对话,需要先完成三重心理建设:
1.接纳“不完美”的正当性:
“健康的关系不是没有痛苦,而是能共同面对痛苦。”
书中提醒我们:觉察到关系中的“不对劲”,恰恰是改变的契机。就像身体疼痛是疾病的信号,情感中的隐痛也在呼唤疗愈。
在外人眼里,马歇尔的婚姻幸福美满,但马歇尔却感觉他和妻子梅之间似乎隔了一堵墙,婚姻冷暖只有自己知道。
虽然马歇尔暂时还无法清晰厘清问题的根源,但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是改变的契机。
2.破除“受害者-加害者”思维:
情感忽视者往往是无意识的“施害者”。他们的疏离不是不爱,而是从未学过如何爱。
当夫妻就情感忽视这个话题进行探讨时,一定要牢记:“这不是任何人的错,而是代际创伤的循环。”
怀着理解和悲悯之心去解决问题,亲密关系才有可能真正变得亲密。
3.管理预期:播下种子,而非期待立刻开花
“第一次谈论情感忽视,就像在冻土播下种子。”
解决情感忽视给亲密关系带来的困扰,可能无法一次见效,甚至可能需要多次对话才能松动伴侣的心墙,
所以,管理好预期,不要太过着急解决问题,重要的是向对方传递:“我不是在指责你,而是邀请你一起走向更真实的关系。”
02.修复关系的四大技巧:从“情绪哑巴”到“情感翻译官”
关于如何修复情感裂痕,韦布博士分享了重塑情感联结的具体方法,犹如一份“爱的操作手册”:
技巧1:用“我感觉”代替“你应该”
失败沟通:
“你总是不关心我!”(引发防御)
情感沟通:
“当你忘记我们的纪念日时,我感到失落,这让我想起小时候生日被忽视的感受。”
情感忽视者习惯用理性解决问题,却回避情绪表达。“我感觉”句式能绕过理性防御,直抵情感核心。
技巧2:每日15分钟“垂直对话”
● 规则:
关闭手机,面对面坐下。
轮流用5分钟分享当日最强烈的情绪体验。
倾听者只回应:“我听到你感到______(情绪),是因为______(事件)吗?”
奥斯卡患癌时,因妻子奥莉芙只会说“一切都会好”,转而向姐姐布莉特倾诉。
通过“垂直对话”练习,奥莉芙学会回应:“确诊那天你沉默了很久,是感到害怕吗?”这次对话成为他们关系的转折点。
技巧3:冲突中的“慈悲真诚”
书中提出一个反常识观点:“有时伤害性的真相,比善意的隐瞒更慈悲。”
每当马歇尔想对妻子梅表达孤独时,他会立刻自我否定:“梅已经是完美妻子,我怎能要求更多?”马歇尔用理性压抑感受,导致情绪积压成怨恨,两人的婚姻底色演变成了假性和谐。
善意筑起的高墙,让夫妻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
其实,用好“事实+感受+需求”的黄金表达公式,马歇尔和梅的情感失语魔咒即可打破:
当马歇尔终于说出:
“过去三年,我们每周‘家庭日’都在陪孩子(事实),我却觉得像你的同事(感受)。我希望每月有一次只属于我们的约会(需求)。”
这句话看似撕裂了虚假和谐,却让梅第一次看清:“我的‘完美妻子’人设,反而成了情感隔离的面具。”
“真正的亲密不是没有阴影,而是两人敢在阳光下检视伤口。”
技巧4:制作“情绪对照表”
情感忽视者常误读伴侣情绪。书中建议:
各自记录每日情绪关键词(如焦虑、喜悦、疲惫)。
每晚花5分钟对照猜测对方的情绪。
持续一周后,准确率提升者给予小奖励。
这个过程像玩“情感猜谜游戏”,在笑声中培养情绪敏感度。
03.当伴侣拒绝改变:三条出路与一个希望
这里其实还有一种比较棘手的情况,那就是当伴侣拒绝讨论情感忽视怎么办?韦布博士给出三种选择。
出路1:暂时搁置,专注自我成长
当伴侣强烈抵触,关系濒临崩溃,这时我们不如暂时搁置,把时间精力专注在自我成长上。
“你可以暂时停止讨论,但继续练习情绪日记、正念冥想。当你的情感能量提升时,伴侣可能被潜移默化影响。”
出路2:设置底线,温和而坚定
对方当下不愿意探讨,可能是他还没准备好,也有可能是不想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暂时不清楚真实原因,那么不妨告诉对方:
“我珍惜我们的关系,但持续的情感隔离让我痛苦。如果我们三个月内无法开始咨询,我需要重新思考这段关系。”
既告知了对方拒绝交流给你带来的真实感受,也明明白白将你的底线告诉对方,切忌:底线不是威胁,而是对自己的慈悲。
我们可以和对方积极改良,但如果对方毫无诚意,也不愿意为你们的感情付出努力,你也可以选择重新审视你们的关系,这不是无情,而是对你们的关系和人生负责任的体现。
出路3:接受局限,寻找替代性支持
书中,马歇尔最终意识到,妻子梅的童年创伤让她无法情感回应。他没有责怪妻子,而是选择参加伴侣支持小组,同时继续经营婚姻。
“我不再等待她填满我的情感空缺,而是学习自我滋养。”马歇尔是一个积极解决问题的人,他的举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示范。
总之无论选择哪条路,希望大家一定要相信:当我们先成为自己的情感父母,就能打破代际循环。这份改变或许无法挽救某段关系,但一定会让下一代拥有更健康的情感基因。
04.结语:爱是习得的能力,不是天赋
亲爱的书友,读完今天的文章,你是否也想起了那些“欲言又止的时刻”?那些没说出口的“我需要你”,那些用忙碌逃避的深夜,那些用“老夫老妻”掩饰的失落……
请记住:
表达需求不是自私,而是对关系的尊重。
冲突不可怕,冷漠才是爱的坟墓。
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可以重新诠释过去。
思考与行动:
回忆最近一次与伴侣的争执:当时压抑了哪些真实感受?
尝试今晚用“我感觉______,因为______,我希望______”句式表达一次需求。
如果童年情感忽视是一座冰山,你最想融化哪一角?
【互动提问】
你是否曾用“理性说服”代替“情感表达”?结果如何?欢迎分享你的故事。
明天我们将探讨如何与父母和解。那些未被言说的过往,终将在理解中释怀。
在阅读中成长,在写作中收获。我们明天见!
笑薇,南方姑娘远嫁西北,靠读书自由生活,曾在企业打过工,也在体制内试过水,当过北漂青年,如今小城安家,执着追梦。著有《左手阅读,右手写作》,当当第十届影响力作家,高级数字心理咨询师,天赋解读师。
来源:笑薇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