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的贵定县盘江镇直播小镇内,迎来了一场数字化技能提升的热潮,一场以“手机为犁、流量为田”的“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班”正在上演,力促当地村民从田间到直播间的技能跃迁。
5月的贵定县盘江镇直播小镇内,迎来了一场数字化技能提升的热潮,一场以“手机为犁、流量为田”的“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班”正在上演,力促当地村民从田间到直播间的技能跃迁。
本次“互联网营销师培训班”于5月中旬开始,由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承办,60名来自田间地头的学员带着对数字经济的憧憬,开启了为期15天的技能蜕变之旅。
这场培训,不仅见证着传统农民向“数字新农人”的转型,更折射出职业教育赋能乡村振兴的创新探索。
培训老师给学员讲解直播中的话术应用
构建“技能金字塔”的职教创新
“互联网营销师是连接品牌与用户的核心桥梁,需兼顾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聚焦当下热门的互联网营销领域,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的专业老师但江波在培训课上向学员们讲解道:“通过学习了解角色定位,才能深层次解析主流平台规则与策略。”
课堂上,培训教师详细讲解互联网营销师职业道德,抖音、微信、淘宝、谷歌等主流平台规则,用户分析、广告和数据基础等内容。
培训期间,“技德并重”的培养理念贯穿培训始终。“互联网营销师不仅是销售者,更是连接城乡的价值传递者。”但江波在讲授职业道德课时特别强调,“在互联网营销中,我们既要掌握数据分析的硬技能,更要树立诚信营销的软实力。”
培训老师赵友给学员讲互联网营销基本内容
据了解,自培训班开班以来,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选派电子商务、数字媒体技术等专业骨干教师团队授课,并邀请行业资深从业者开展案例分享。
培训期间,学员从理论到实操,从账号搭建到直播实战全流程参与,多名学员对各自的产业发展有了新思路,找到了新赛道。
“通过培训,学员不仅可以掌握拍摄剪辑、数据分析等硬技能,也能树立诚信营销、合规经营的职业理念。”培训负责人莫家兴老师介绍。
乡土人才遇上数字经济浪潮
“以前觉得直播就是对着手机说话。现在学会了选品、引流和粉丝运营。”盘江镇折耳根种植大户王会珍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满了要点。
王会珍是200亩折耳根种植基地里的“土专家”,为进一步扩大农产品销售半径,她每天总会准时出现在培训课堂上,“参加此次培训后,我也想打造自己的营销团队,让我们的折耳根产业发展得更好,走得更远。”
学员进行视频直播实际操作
如今,仅靠传统销售模式已难以应对市场变革,像王会珍一样的学员们的学习热情折射出乡村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
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杨光荣深谙这一点:“乡村振兴需要既懂农业又懂互联网的复合型人才。我们把‘教室’变成‘直播间’,‘课本’变成‘工具箱’,就是要让技能培训与产业需求无缝对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学到市场需要的真本领。”
这种职教资源的下沉创新,在本次培训课程设置上体现得尤为明显。培训中,从抖音、微信、淘宝的流量密码解析,到短视频拍摄的运镜技巧;从SEO搜索引擎优化的底层逻辑,到直播话术的情绪感染力训练,课程体系覆盖互联网营销全链条。
“这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下一步准备线上线下相结合了。”通过对课程中生动的案例分析,以及如何运用互联网营销工具进行产品推广和销售的学习,做水产生意的学员张天明对发展有了新的思路。
多元培训矩阵激活人才“蓄水池”
“在当下的数字经济领域,互联网营销已经从‘粗放式流量收割’转向‘精细化运营’阶段,通过实操培训,可以让学员建立可迁移的底层逻辑,快速掌握实战技巧。”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老师赵友说。
据悉,为精准对接县域产业需求,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将课堂搬到直播小镇,推动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同时,通过本次培训考试合格后,参训人员将拿到等级认定证书,能很好地帮助学员抢占新型赛道先机。
培训学员正在进行直播实操练习
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力量,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资源优势,围绕县域产业发展布局,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此次“互联网营销师培训”仅是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年度劳动力全员技能培训中的“开场戏”。
今年,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还将推出电工、茶艺师、美容师等课程,构建“数字技能+传统技艺+特色产业”多元培训体系。
贵定县中等职业学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将依托重点专业建设成果,陆续推出电工、茶艺师、美容师等系列课程,构建“数字技能+传统技艺+特色产业”的培训矩阵。立足地方特色产业,精准定位各产业的需求挂牌实践基地,通过“校企合作”“师带徒”等方式灵活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真正实现“基地+课堂+实践+技能”。
与此同时,该校还将加强与各类产业、工业园区对接,促进学员就地就近就业,针对不同家庭、不同劳动力需求,不断加强就业服务跟踪,形成“培训-就业”闭环,为县域电商经济、特色农业、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学员在老师的指导下陆续进行实际操作
以互联网营销培训,助力乡村人才振兴;以职教之力撬动乡村“造血”能力,走出乡村振兴的特色之路。
职业教育与乡村振兴的深层互动,为乡村振兴赋能,让消费者看见山间的云雾,听见锄头破土的声音,让劳动的身影成为农产品最动人的说明书。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虞思滔
编辑 王维维
二审 方亚丽
三审 张发扬
来源:天眼新闻